张德明小溪镇新桥村人,民国29年10月生。1964年大学毕业后在四川成都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工作,从事长途载波通信总体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任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先后研制成功中同轴1800路、4380路载波通讯系统和小同轴960路载波通讯系统,为中国长途有线通讯建设做出贡献。中同轴电缆4380路...[详细]
张国瑞(1901~1980),小溪玉溪人,父母为普通农民,童年时,因家境清贫,未能入学,11岁时,其当西医的二叔父张肯堂看他聪明伶俐,让其入学试读。国瑞学习成绩优异,且数次越级跳班,他的二叔父遂竭尽全力支持其上学深造。 民国8年,国瑞赴台学医两年,于民国10年毕业回乡,因感学识短浅,复于当年...[详细]
张河山(1889~1940),乳名目,因其额中有颗痣,故被称“三目”,文峰顶张村人,少时家贫,不曾上学,曾进琯溪武术馆必习堂学艺,略通拳术,被同徒奉为头目,后成为-的散匪匪首。 民国9年,河山率伙投驻漳护法军总司令陈炯明,被委为排长,后随陈炯明部进驻广东,终因不惯军旅生活而潜返故里,仍过着-...[详细]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 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详细]
张介义(1909~1950),生于平和县小溪玉溪村三板桥农家,毕业于东溪初级中学。 民国25年,介义在漳州芗潮剧社当炊事员,后经中共地下党员高岗山介绍,返平和参加“熊火”剧社,从事抗日宣传,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不久,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缉捕,上山落草,活动于坂仔一带。期间,他曾埋伏于豆坪,惩治国...[详细]
张宽(生卒年月不详),字弘周,号安节,明代琯溪人,少年刻苦读书,以诗鸣于时,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历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保定监察御史,有政声。 张宽性耿直无偏私,敢于检举不法官吏。当时统兵官石亨专横用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列举石亨不法行为数十条,弹劾石...[详细]
张丽庆(女)民国27年8月生,美籍华人,祖籍小溪镇宝善村。年少聪颖勤奋,毕业于台北市私立静修女中,后赴美留学,获匹兹堡大学儿童教育学学士、圣若望大学儿童教育学硕士、匹兹堡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匹兹堡大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学前教育及国民教育研究系主任、教学示范与发展学院院长及该校教育心...[详细]
张仕珙(生卒年月不详),明代琯溪人,以布衣终其身。 仕珙性孝友,为人谦和,其母抱病两年,他衣不解带,尽心奉侍。其弟名琼,按例可入贡,他资助百金不吝惜。此外,又乐善好施,贫穷之家不论亲疏凡有丧的,他必量力为经纪丧事;孤寡老幼不能自存活的又为收留给养周济;每逢天灾有人向他借贷,从不索利,对于极贫...[详细]
张文理(1903~1973),平和小溪人,民国13年就读于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政治系,曾任同学会会长,思想进步,毕业后由学校推荐,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奖学金,在哈大专攻政治学,后到苏、英、法、比等国考察,结识了许多留学生,如邹韬奋、胡愈之、蒋经国等人。 民国24年,文理在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详细]
张振标小溪镇古楼村人,民国27年7月生。1963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毕业,分配北京中国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合著、合译书5册、科普文章25篇。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8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详细]
张志新(1930-1975年),1930年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曲阜道一个教师家庭。因父亲是音乐教师,自幼接受了很好的艺术熏陶。在姐妹3人中,张志新排行老大。由于生活窘迫,11岁才上天津达文小学读书。当时听说有所小学招收学习成绩在前3名的学生免费入学。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张志新刻苦学习,终于...[详细]
詹师傅(?~1517),名已佚,平和县芦溪连新人,以竹工为业,人称为“师傅”。 芦溪位于县之西偏,山高林密,盛产竹子,当地居民大多以竹业为生,或以造纸为业,朴实勤劳,与世无争。自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趋剧烈,田赋日渐繁重,而皇室王亲及豪绅大吏却穷奢极侈,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详细]
郑世堂 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人,生于1950年12月。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5月,郑世堂调镇前分法庭工作,1993年3月调任东平法庭庭长。他扎根山区,多办案办好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镇前法庭管辖镇前、杨源、澄源3个高山区特困乡镇的...[详细]
暨之骐字子隽。政和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于乡,同治七年(1868年)住湖北河川县。清积狱、释滞囚,废除验勘夫价差礼一切陋规。县有富豪林某历贿县官,监拘仇人,之骐独不许。林某含恨,恰有过境委员马凤瑞0公费,之骐拒不给。林某就贿耸凤瑞收集之骐琐事禀控,使之骐撤任。之骐居官三年,妻子每以年...[详细]
周超(1916~1983),字逸凡,霞寨群英村人,16岁考入霞寨龙文中学,后因家贫中途辍学,其叔周诵三带其往龙海县私立日新医院拜师学医。 民国26年,周超学医五载,被该院评为最优练习生,后返归故里,在霞寨圩开设济民诊所,并受聘为龙文中学、霞寨小学义务校医和生理卫生课教师。 抗战期间,周超...[详细]
周朝飞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4年2月生。1960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选种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进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1972年调任江苏省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2年,先后有17篇有关小麦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性或省级杂志及国...[详细]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 民国5年,周道南...[详细]
周汉忠小溪镇人。民国25年6月生。1957年浙江省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九江市茶科所,从事茶树栽培育种科研工作。1991年调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1篇,并参加《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录》、《江西茶叶》、《江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目录》三部书的编...[详细]
周技伦霞寨乡白灰楼村人,民国30年7月生。1959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转福州大学。1964年8月毕业,先后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航空工业部第623研究所等单位从事飞机的研制和战术 的研究工作。1987年元月晋高级工程师,担任该研究室专业组长、噪声研究室主任。对飞机结构振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