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人物

张介义

[公元1909年-1950年]

张介义为[公元1909年-1950年]

  张介义(1909~1950),生于平和县小溪玉溪村三板桥农家,毕业于东溪初级中学。
  民国25年,介义在漳州芗潮剧社当炊事员,后经中共地下党员高岗山介绍,返平和参加“熊火”剧社,从事抗日宣传,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不久,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缉捕,上山落草,活动于坂仔一带。期间,他曾埋伏于豆坪,惩治国民党闽南“剿共”总指挥林郁斋。
  民国26年,介义被国民党军队收编,并被派赴庐山军训团受训,加入国民党组织。翌年,任福建省保安第六团第三大队少校大队长。同年7月,任国民党漳厦区抗敌自卫团第三大队少校大队长。民国29年起在南靖、漳平、龙岩、华安等县担任过军事科长、警察局长、政府主任秘书等职。
  民国36年11月,介义任南靖县国民党军事科长兼自卫总团副团长时,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党败局已露端倪。他开始与闽南游击队秘密联系,传递情报,输送药品、布匹、食物;解救、掩护过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做了一些有益革命的事。他还嘱其胞弟张静波参加平和游击队。
  民国37年7月间,中共闽中漳州工委(地下党)派中共党员黄风长,以山城第一中心小学教员身份到南靖工作。黄主动与张介义接触,通过交朋友,谈论时局等方式,对他做思想工作,使他下定起义的决心。
  民国38年9月3日,介义走马上任当国民党平和县县长,上任后第三天,他即通过与中共地下组织联系密切的林士年、大诚中学校长张景尧等人,找到中共地下党领导人陈天才,就起义之事进行两次谈判。最后张介义接受中共闽南地委提出的全部条件,于9月17日晚率部举行起义,平和宣告和平解放。起义后,介义任平和县人民政府支前办公室副主任,参加南靖县和平解放的接管工作。1950年农历八月,他死于第六专区专署举办的学习班中。1982年龙溪地委专署颁发《起义人员认定书》,追认他为起义有功人员,予以落实平反。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