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申 [唐][公元738年-806年]

  • 徐申(738~806年),字维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中唐镇将。初擢进士第,累迁为洪州长史。德宗建中末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嗣曹王李皋前往征讨,命徐申以长史行刺史事,因他颇有才干,李皋表奏朝廷,擢为韶州(今广东曲江县)刺史。 韶州地自“安史之乱”以来失于治理,生产衰退,财经困难,前...[详细]

许宗鲁 [明]

  • 许宗鲁(生卒年不详),字东侯,咸宁(故治在今西安市)人。武宗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授云南道御史。他尽责尽职,到各地查阅文书、审理案件时,将很多奸诈、贪婪之徒绳之以法,并没收银、谷达百数十万之多。 嘉靖初年,他出外巡视,见将士骄横欺压百姓,宗鲁对其首恶者严加惩处,将士的暴戾之气为之收敛...[详细]

阎甘园 [公元1865年-1942年]

  • 阎甘园(1865~1942)名培棠,字甘园,自号辋口樵者、晚照楼主。陕西蓝田人。16岁中秀才,翌年在西安设馆教学。戊戌维新运动时期,阎也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教育为救国之本,常说:“八股不废,帝制不除,国将不兴。”他的主张受到当时陕西著名学者毛昌杰赞赏,并在其资助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详细]

杨恭懿 [元][公元1225年-1294年]

  • 杨恭懿(1225~1294年),字元甫,安西路(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人。《元史》称奉元路人。幼年时,正值金朝衰亡,蒙古军大举进攻中原之时。关中战乱,他随父母逃亡他乡,但仍坚持读书不断。17岁时回归故乡,因家贫,为人作长工谋生。劳动之暇,抓紧读书,广涉经史子集,特别通《易》、《礼》、《春秋》,尤...[详细]

杨江 [公元1912年-1936年]

  • 杨江(1912~1936)原名文贤,化名杨秀碧、李养南。陕西蓝田人。幼入私塾发蒙,后进本县焦岱小学上学。1928年后在同窗好友、中共党员李景业帮助下,开始懂得不少革命道理。1931年秋到杨虎城宪兵营当兵。宪兵营里早有中共秘密组织,杨在这里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杨明轩 [公元1891年-1967年]

  • 杨明轩(1891~1967)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第一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 1913年秋,杨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等地...[详细]

杨珊 [公元1909年-1933年]

  • 杨珊(1909~1933)原名荫川,后改杨珊,亦作杨山。陕西蓝田人。1925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时值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影响下,杨的思想日趋革命,并积极投身进步-,被推选为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9...[详细]

杨伟名 [公元1922年-1968年]

  • 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一家人仍不得温饱。加以缴不起国民党乡、保公所的苛捐杂税,...[详细]

杨宜翰 [公元1898年-1940年]

  • 杨宜翰(1898~1940)字卫民。陕西临潼人。幼读私塾五年,因家乡栎阳镇西北徐杨村一带遭大旱而辍学。1919年,横行乡里的县府差官王玉田将其胞兄杀害,遂投奔国民军第二军,刻苦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很快升为排、连、营长。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领导穷苦人闹革命的主张深为敬佩。192...[详细]

杨政 [汉]

  • 杨政(生卒年不详),字子行,京兆(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人。杨政年轻好学,随著名经学家范升学习《梁氏易》。他善于解说经书,京兆学者们称之为“说经铿铿杨子行”【注:见《后汉书·杨政传》】。以后曾教授过的学生有数百人之多。 范升被前妻告发,判刑入狱。杨政为救其师,怀抱着范升的孩子,-着身体,...[详细]

岐阳庄淑公主 [唐][公元799年-837年]

  • 岐阳庄淑公主(799-837年),唐宪宗李纯第六女。母懿安皇后郭氏,同母兄唐穆宗。初封岐阳公主,元和八年下嫁杜悰。公主最见宠遇,隆贵显荣,莫与为比。开成二年十一月薨,享年三十九岁,追封晋国公主,谥曰庄淑。 元和八年(813)及笄,封岐阳公主,宪宗命李吉甫在世族中选驸马,唯杜佑之孙杜悰愿尚主。...[详细]

颜杲卿 [唐][公元692年-756年]

  • 颜杲卿(692~756年),字昕。中唐地方郡守、爱国英烈。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在常山一带组织反击叛军,牵制了安禄山的西进。因兵力单薄,城破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爱国志士的英雄气概。 颜杲卿是唐初史学家颜师古的从曾孙,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初以其世代官荫入...[详细]

姚顗 [五代十国][公元865年-940年]

  • 姚顗(865~940年),字伯真,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好学上进,仁恕敦厚,终无喜怒,长相蠢笨,不修边幅。所以,不为人们重视。唯独兵部侍郎司空图见了,认为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姚顗在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后梁贞明年间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中书舍人。后唐庄...[详细]

姚珽 [唐][公元641年-714年]

  • 姚珽(641~714年),唐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初史学家姚思廉之孙。他少年继承家学,好读文史。高宗朝举明经,历任定、汴、沧、虢、豳五州刺史,加授银青光禄大人,再调任秦州刺史。在任有政绩,曾受朝廷褒奖。 神龙元年(705),发生了宫廷政变,中宗李显重新上台,他被封为宣城郡公,...[详细]

姚克 [公元1917年-1969年]

  • 姚克(1917~1969)原名志钧,亦作志军。陕西户县人。1936年在西安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青年学生的-。西安事变中,他走上街头,宣传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率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到农村宣传民众,鼓动抗日救亡。同年11月,被派到安吴青训班学习,次...[详细]

尹玉羽 [五代十国]

  • 尹玉羽(生卒年不详),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唐昭宗天复年间,他以文才过人而闻名。但常年多病,身体消瘦,后来隐居,生计窘迫,住茅屋,穿草鞋。 后梁末帝贞明年间,刘部镇守长安,任尹玉羽为保大军节度判官,历雍(今西安市)、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滑(今河南省)、兖(今山东省滋阳县)从事。经他建议把...[详细]

雍泰 [明]

  • 雍泰(生卒年不详),字世隆,明代官吏。咸宁(今陕西西安市)人。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进士,任吴县(今江苏吴江县)知县。当时太湖水涨,千顷良田被淹没。雍泰到任后动员民工修筑堤坝,防止湖水泛滥,深受人民赞扬,该堤被称为“雍公堤”。 后来升雍泰为御史,奉命到两淮巡视盐务。他见灶丁(制盐工人)...[详细]

袁鸿化 [公元1910年-1943年]

  • 袁鸿化(1910~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东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陕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县立中学,与同窗好友张策、王炳南、李裕雪等阅读革命书刊,参加国耻纪念活动,并加入了渭北青年社、学生自治会。1926年冬中学毕业在高陵从事农-动,经常到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袁克勤 [公元1914年-1970年]

  • 袁克勤(1914~1970)陕西长安袁旗寨村(今属西安市雁塔区)人。幼读私塾,17岁入西安正俗社学戏,因目疾改入业余木偶戏班鸿禧社。时人称其师兄弟为“八个娃”,闻名长安、蓝田、临潼等地。1942年组建木偶戏班乐育社,任领班,并担任主要配唱。工须生,以字正腔圆、慷慨激昂的特点在关中数十家木偶戏班中...[详细]

圆照 [唐]

  • 圆照(生卒年不详),俗姓张,今陕西蓝田县人。年10岁,笃志入西明寺,从景云律师学习律典,对《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桀》、《中观》、《华严》等经很有造诣。开元年间参与译经,大历十三年,诏命两街临坛十四大德在安国寺论定新上疏,圆照参与序奏,笔受正字。著有《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