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清(1903 — 1930.7),又名陈秋成,化名小红,诸暨盛兆坞殷家村人。浙江师范毕业后,回乡任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任中共上北区委书记。1929年6月,在中共诸暨县党员代表会议上,被选为县委书记。在-严峻的形势下,毅然担负起领导诸暨地方组织的重任。针对当时党内...[详细]
陈树谷,又名特平,笔名叶希,上虞丰惠镇南村人。自幼喜爱文学,在县立中山小学读书时,就写有《小同伴》、《小主人》等儿童文学作品。1932年,只身赴上海,经亲戚胡愈之介绍,进入革命文化人士邹韬奋先生主办的《生活》周刊营业部当练习生,在《小说月报》发表时论和短篇小说。 1933年底,因《生活》周刊...[详细]
陈叔慎(571—589),字子敬,长城(今长兴)人。南朝陈宣帝(陈顼,569-582在位)第十六子。岳阳王陈叔慎,字子敬,高宗第十六个儿子。少年聪敏,十岁能写文章。太建十四年(582),被立为岳阳王,其时年纪十一岁。至德四年,任侍中、智武将军、丹阳尹。此时,后主尤其喜爱文章,叔慎舆衡阳王伯信、新...[详细]
陈相海,(1921— 1998.1)新昌梅林人。1938年,去丽水云和县小顺铁工厂做工,参加工人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经安徽屯溪到诸暨北乡,参加抗日武装。1945年,由中共诸暨县委分配到金萧支队修械所工作。主力北撤后,留下坚持金萧地区的斗争。1946年春...[详细]
陈兆龙(1903 — 1981),又名陈作人,诸暨陈蔡上培人。1920年,进入杭州兴业印刷厂做排字工。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受中共杭州地委指派,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农-动专员的身份到诸暨,协助在诸暨的中共党员,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帮助建立中共枫桥、詹家¥、西斗门、尚山头等...[详细]
鹿传霖(1836~1910)字滋轩,号迂叟。定兴人。父丕宗,官至贵州都匀知府,鹿传霖是其第五子。咸丰六年(1856)七月,苗民攻都匀城时,鹿传霖曾率健卒外出迎饷,听说城危,急驰回城助战,坚持10个月之后,援绝城陷,鹿丕宗0身亡。鹿传霖投贵州总督府,哭诉其父亲死状,并随军收复都匀。后鹿传霖扶丧乞讨...[详细]
崔可登,字祖康、振民,绍兴城区人。1922年秋,参加徐梅坤领导的绍兴印刷工人-斗争。1924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6月,任共青团绍兴独立支部书记,领导了绍兴学生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9月,转为中共党员。12月,受中共绍兴(党团)特别支部派遣去上虞,建立了中共百官小组。1926年...[详细]
长征健儿、抗日勇士邓经伟少将,1914年出生于兴国县龙口镇芦溪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通信班长,师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第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
刁沼芬(1905~1986) 刁沼芬,原名泮梅,广东兴宁人。民国11年(1922)到其曾祖父开设的刁成美土布店当学徒。数年后,成为经理,勤谨经营,布店业绩在兴宁县土布业中名列前茅。 刁一面经商,一面自学,对当时进步作家的名著尤为爱不释手,思想因此逐渐倾向民主革命。民国14年(1925)国...[详细]
丁友灿,原名丁猷灿,字介臣,又名周志远,嵊州市浦口镇人。1926年嵊县剡山高等学堂毕业后,即回家任故江乡(现属浦口镇)乡长,在自家的百亩田地上,推行二五减租。1927年初,赴杭州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学兵队,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四·一二”-政变后,返回家乡。期间,继续实行“二五”减租,用自...[详细]
翟汪(1877~1941) 翟汪,字浩廷,广东新兴人。幼时失学,稍长,参加三合会,后随土匪头目李北海,在云浮、阳春、新兴打家劫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到天堂招抚,委李北海为哨官,翟汪当什长,随李北海往肇庆。宣统年间,翟汪在水师提督衙门当哨官。辛亥革命后,翟随李耀汉在云...[详细]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战乱不息,他依险筑寨,恃强自保。铜马、赤眉等义军曾先后数十次攻击,均未能攻下,宗族与乡里百姓纷纷前来依附。后来拜见郡尹鲜于褒,做了郡吏。第五伦改任乡啬夫,因长期不见升迁,便更名王伯齐,移居河东,做起运盐买卖。几年后,鲜于...[详细]
董松楼,又名方青筠,绍兴人。1942年在浙东三北参加抗日工作。1944年7月,在诸暨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5年受组织委派先后在诸暨、杭州等地做敌军工作。期间,曾两次被捕,均通过脱逃、保释出狱。1946年1月,受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委派,任中共绍兴县特派员,负责绍兴县汤浦、孙端、城...[详细]
杜邺(?~前2年),西汉大臣。字子夏,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原籍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县东北),系张敞外孙。幼年即丧父母,随其舅父张吉生活,遂继承张氏家学。初以孝廉为郎。后因受大司马王商赏识而被擢为主簿,不久又被荐为御史。哀帝刘欣即位之初,又被任命为凉州刺史。不数年,因病免职。他为人宽厚,平...[详细]
杜守信(1893~1916)字友梅。陕西兴平人。1911年西安起义后奉命回兴平,促成兴平光复。民国成立后,入保定军官学校。愤恨袁世凯称帝,弃学回陕,同张渊、王绍文、南南轩等密谋讨袁,并赴省西各县发动,计划在兴平东关复豳园举事。因事泄被捕,凛然就义。 ...[详细]
杜婉蓉(1897 — 1975),上虞驿亭人。出生于商人的家庭,青少年时喜读进步书刊,从最初浏览岳飞等民族英雄传记和高尔基《母亲》等小说,到阅读《生活周刊》、《妇女周刊》等进步报刊,开拓了思想视野,逐渐走出家庭小圈子。 “九·一八”事变后,杜婉蓉数次捐款托《生活周刊》社转交,慰劳抗日将士。...[详细]
范文澜,字仲云,号芸台,笔名武波、武陂,绍兴城区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7年毕业后,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私人秘书。1918年起,先后任教于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河南汲县中学、天津南开中学。1925年,任南开大学教授。“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天津反帝--。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中共...[详细]
冯圣法(1903年—1957年),浙江诸暨人,又名森法。国民革命军第九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黄埔军校一期毕业。 人物经历 1925年起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区队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旅团政治指导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校参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11师上校团长、国民革命军第5军88师26旅5...[详细]
冯文彬 (1911— 1997),诸暨湄池湖西村人。少年时到上海当童工,1925年参加五卅-。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被选为上海工会联合会常务委员。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秋,到福建。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文书。1930年起,先后任红四军军部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