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问洙(1891—1964),字通尹,号率楼,原籍嘉兴,出生于平湖,系金兆蕃子。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复旦公学毕业。1912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攻土木工程学,于1916年毕业。1917年执教于安徽合肥第五中学。翌年,应复旦大学之聘,任数学教授。1921年,筹办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初称理工科...[详细]
金问淇(1899—1968),字恂侯,原籍嘉兴,出生于平湖。系金兆蕃子。1919年,入上海同济医学院就读。翌年,赴德国哥丁根大学和佛莱堡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初在上海开业行医,后在上海同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担任妇产科主任、教授。1951年1月,参加上海市首批抗美援朝...[详细]
金兆蕃(1867—19387),原名义襄,字籛孙,号药梦老人,秀水(今嘉兴)人。清末移居平湖县。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任内阁中书,曾著《各国订约始末记》,倾心于变法。后膺清廷经济特科之选,为一时名流。曾任江苏度支公所莞榷科科长。辛亥革命后任北京政府财政部佥事。1915年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详细]
金兆均(1891—1981),诸暨阮市镇金家站人。1921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科,1934年至1936年,留学美国依阿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体总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及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是国家级田径裁判。多次在...[详细]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叶知秋等,桐乡梧桐镇人。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理。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是年,苏联塔斯社设...[详细]
金子长(1894—1958),名涛,字子长,号广泳,又号榴徵,长兴人。幼年从读于杭州、绍兴三位塾师,青年时师事上海名师顾佛影,1914年就读于浙江法政学堂。次年任湖北夏口(今汉口)地方检察所见习书记官。后弃法政,一意购藏书籍,悉心钻研图书目录学。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在浙江省立图...[详细]
金祖同(1914—1955),字寿孙,金颂清四子。幼承家学,聪慧过人,10余岁时就与章太炎谈殷墟论甲骨。郑逸梅称其“美风仪,擅辞令,早年即头角峥嵘,渊博如老儒”。1936年东渡日本,师从郭沫若,进一步研究甲骨文。郭沫若的《殷契粹编》就是那时在其大力协助下完成的。郭沫若在《殷契粹编》序言中说:“祖...[详细]
裘吉生(1873—1947),名庆元,字吉生,易名激声,原籍嵊县,出生于绍兴县城。早期与徐锡麟、陶成章、孙德卿、秋瑾等交往,参加光复会。参与创办大通学堂。未几,陶、徐相继被害,离绍抵沪,经友人蔡某介绍加入同盟会,复受同盟会委任转往满洲、奉天,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其时,广泛收集珍贵医籍,悉心研究医学...[详细]
计宗型(1883—1934),字仰先,曾名钟英,嘉兴新丰镇人。清末应科举考试,以第一名入县学,曾在秀水学堂、南浔公学读书,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因反对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被开除。旋去上海爱国学社读书,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同学资助下,赴日本半工半读,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清...[详细]
覃觉民(1903~1961),原名覃启拔,壮族,三五乡军屯村人。小学时因参加反对地方劣绅的 被开除学籍。青年时代从军。 1926年,覃觉民在国民党柳庆党训班受训结束后,被派往天河县(今罗城县)做农-动工作,后在国民党清党时被捕入狱。1939年7~11月间,他在投奔延安寻求革命途中,在桂林被当...[详细]
康文磊(大岭闲人),蒙古族,1964年9月生,大学,高级政工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研究创作)。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林业书协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诗书画院艺委副主任,内蒙古书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及硬笔书法》系列丛书编委。...[详细]
孔灵符(?—465),山阴(今绍兴)人。会稽内史孔季恭子。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3)末年为南谯王刘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尚书吏部郎。孝武帝大明(457—464)初年,由侍中为辅国将军、郢州刺史,人为丹阳尹,又出为会稽太守,后又加豫章王刘子尚抚军长吏。 灵符以山阴县人多田少,曾向朝廷建...[详细]
孔述睿(730—800),山阴(今绍兴)人。梁侍中孔休源八世孙,孔子38代孙。少时与兄元符、弟克让以事亲尽孝闻名。父去世,兄弟三人不求仕道,隐居嵩山,而述睿好学不倦。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转运使刘晏几次向朝廷上表推荐,召为太常寺协律郎,又转国子监博士,再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每...[详细]
孔休源(469—532),字庆绪,山阴(今绍兴)人。11岁丧父,后就吴兴沈麟士学经。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州举秀才,为太尉徐孝嗣所赏识。琅邪王萧融荐之于司徒竟陵王萧子良,为西邸学士。 梁朝初,为太学博士,深得侍中范云和尚书令沈约褒赏。武帝欲求一熟悉朝仪学者,吏部尚书徐勉荐休源,任尚书仪曹...[详细]
孔愉(268—342),字敬康,山阴(今绍兴)人。其先世居梁国(今陕西韩城县南),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乱会稽,由此定居。祖竺,吴豫章太守;父恬,湘东太守;从兄侃,大司农,皆有名于江左。愉年13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 吴亡,愉迁于洛。西...[详细]
雷沛涛(1897~1927),中国共产党党员,辖区津头村人。1914年毕业于南宁府中学堂,1919年在湖南省雅礼大学毕业后回母校(已改名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执教。“五四”运动期间与陈勉恕(后为中共党员)发动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各项进步活动,遭到学校内外旧派人物多方刁难,不得已离校,应陈勉恕之邀赴贵...[详细]
雷震(1897—1979),字儆寰,长兴吴山人。1912年入湖州省立第三中学(今湖州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1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院政治科,主修行政法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湖州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半年后辞职。任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审,后转任-编译...[详细]
良价(807—869),俗姓俞,诸暨人。唐僧,曹洞宗创始人之一。幼年从五泄山灵默出家,21岁在嵩山受戒。从此云游四方,在池州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后到澧阳云岩寺参见昙晟禅师,心中疑滞顿释,受心印,成为禅宗六祖慧能五传弟子。宣宗大中(847—859)末年,在新丰山大行禅法。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今江西...[详细]
梁鋆立(1903~1979),乳名善尧,今回山镇樟花村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叔父均为清末举人。初就读于县城南明小学,再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并于上海曙光大学夜间部补习法文,先后就任上海中华书局英文及商务印书馆法律与文学书籍,1926年卒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科。先后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南京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