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林,祖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张家店村,1925年生于林西县十间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八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成年累月给地主种地,累死累活,得不到温饱,经常挨打受骂。这一切,使徐汉林更加仇恨这个吃人的社会。 1946年6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到阿鲁科尔沁旗。7月,八路军解放...[详细]
杨晶,男,蒙古族,1953年12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院长。 1970-1977年内...[详细]
颜世魁,1956年5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通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82年颜世魁毕业后分配到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国影视演员、导演。 参演的电影《太行山上》获得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等多项大奖,电视剧《案发现场》在央视播出时获得了较高收视率。...[详细]
耶律涅鲁古 ,小字耶鲁绾,秦王耶律重元子。性阴狠。兴宗一见,谓曰:“此子目有反相。”重熙十一年,封安定郡王。十七年,进王楚,为惕隐。清宁三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七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说其父重元诈病,俟车驾临问,因行弑逆。 九年秋猎,帝用耶律良之计,遣人急召涅鲁古。涅鲁古以事泄,遽拥兵犯行宫...[详细]
耶律乙辛(?-1083年)字胡睹衮,五院部人,辽道宗朝权相奸臣。辽兴宗重熙年间,任文班吏,掌太保印,升迁护卫太保。辽道宗即位后,以为先朝任使,赐给汉人户四十,同知点检司事,升北院同知、枢密副使。 清宁五年,为南院枢密副使,改官主持北院,封为赵王。九年,出任南院枢密使,封赵王。平定重元之乱后,...[详细]
耶律重元(1021年-1063年),小字孛吉只,又作勃已只,为辽圣宗次子,母萧耨斤。 生于太平元年(1021年)三月戊戌,太平三年(1023年),封其为秦国王。 辽圣宗死後,母亲萧耨斤摄政,密谋立重元为皇帝,他却告知兄长耶律宗真(辽兴宗),使兴宗大怒,废萧耨斤至庆陵守陵,兴宗并封重元为皇...[详细]
业喜扎拉僧,蒙古族,汉名李广志,1922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他少年时期聪明好学,在学校读书时,勤奋刻苦,成绩优秀。13岁时,因染上天花疾病,落了一脸麻子。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损伤,但志气未减,仍然进取好学,少年立志。 1936年,业喜扎拉僧考入伪满白城子铁路学校,毕业后留校做教学工作。...[详细]
伊稚斜(yī zhì chá)单于:是匈奴首领军臣单于的弟弟。军臣单于死后,他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夺取了王位。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伊稚斜单于死,子乌维单于(前114—前105)继位。 夺取单于 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详细]
岳泉玺,1916年生于内蒙古固阳县下湿壕乡后脑包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因家庭生活贫困,只读了两年私塾即辍学务农。21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即1938年8月,李井泉率领八路军一二○师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来到大青山组建起大青山支队,不久,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详细]
余庶骐,民国9年(1920年)生于古田吉巷巷头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13岁读初中一年级时,因家贫辍学。15岁到上海柏林化学制药厂当工人。翌年利用业余时间,在李公仆所办的量才补习学校学习,并接受革命思想。民国25年,经人介绍认识共产党员杨立昕,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协助传递地下党文件和进步刊物,组...[详细]
曾远辉(1910~1982年),原名程学贤,吉巷乡兰溪村人。宣统二年(1910年)9月生。13岁丧父,随母往新加坡投靠姑妈。 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新加坡英语学校。民国20年至26年,先后在马来亚各埠小学、新加坡广惠肇义学校担任教员及私人翻译。远辉业余常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的...[详细]
张阿嫩,原名彭盛罗。1916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保溪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十岁帮人放牛,过着穷苦生活。后由舅父张新贵(顺昌县洋口镇邮工)所收养,定居洋口镇当临时邮工。1935年,舅父病故,由他接任邮工工作。 建国后,阿嫩在顺昌洋口邮电局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劳肯干。建国初期,洋口乡村...[详细]
张杰儒(1907~1945年),号少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大桥镇芝山村的书香世家。幼以聪颖好问闻名闾里。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民国17年毕业于福州青年会高中部。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杰儒在福建一学院求学,激于义愤,他奔上街头,烧日货,作救亡...[详细]
张如三 兰州军区原副政委。 张如三是内蒙古包头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平西抗日救国义勇军。他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详细]
张以宁,字志道,元大德四年(1300年)生于古田县城官宦之家。父张一情,元时任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幼聆母训,好学不倦,博览群书。 泰定四年(1327年),考中进士,任浙江黄岩县判官,后升江苏-县尹。因执法不阿,触犯豪门,莅任不久便被罢官。此后流落江淮、扬州一带达10年。其间,精研《春...[详细]
张志山,1918年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家境贫寒,自小即为富户帮工放羊,备受艰辛。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9月20日,宁远城(旧凉城)沦陷。在党的领导下,抗战的星星之火在凉城境内全面燃烧起来。人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张志山就是于1938年7月...[详细]
赵顺,又名赵万祥,1923年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现土默特右旗)协力气村一个殷实人家。他6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9岁转入萨拉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他回家务农一段时间,又入萨拉齐耶稣堂教会学校读书。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仅品学皆优,成绩出类拔萃,而且胸怀正义感,心存报国志,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夸...[详细]
赵信,匈奴人,本是匈奴小王;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赵信,被封为翕侯。在武帝时期的多场战争中立过战功。后来又因兵败,又复降匈奴,为自次。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其弟伊稚斜单于继位。军臣单于太子於丹耻屈其下,逃奔于汉。汉封之为陟安侯。伊稚斜单于因怨汉收纳於丹,屡遣兵至代郡...[详细]
赵玉山(蒙名巴图其劳),1904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父亲在王府任职。1924年,赵玉山全家迁居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后经王府任仕官的父亲多次推荐,赵玉山于1932年被正式任命为王府秘书。这期间,学习上他以能者为师,学而不厌,孜孜不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