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琳之(369—423),字彦琳,山阴(今绍兴)人。孔子29代孙。少好文艺,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及,尤通音律,善草隶。东晋安帝时,桓玄辅政为太尉,荐其为西阁祭酒。时桓玄欲废除通货——钱币,直接以谷帛交换。琳之反对,指出:“《洪范》八政,以货次食,岂不以交易之所资,为用之至要者乎?”阐明货币的...[详细]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 书 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详细]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匡说《诗》,解人...[详细]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0,...[详细]
乐镜宇(1872~1954),字铎。祖籍浙江,先世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北京。1872年生于北京。医药商人。济南宏济堂药店创建人。系北京同仁堂药店少东。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的少东家白景琦在济南赤手空拳创立药铺,白景琦的原型名为乐镜宇,他创办的药铺就是宏济堂。 乐镜宇是北京商人——同仁堂...[详细]
唐哀帝李柷(公元892年-公元908年),别称李祚、唐哀帝、唐昭宣帝,唐朝末代皇帝。李柷即位时,年仅13岁,未改元,仍沿用唐昭宗李晔的年号“天佑(古作天祐)”。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哀帝-禅位给朱全忠,唐王朝就此灭亡。908年,朱温派人赶到曹州毒死李柷,谥号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详细]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 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 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汴京拜见修撰宋庠、李淑和记注聂冠卿、集贤叶清臣等...[详细]
李贽(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出身航海世家,祖上多与异域交往,通外语。自幼不喜传注帖括,不信仙、释、道学。26岁乡试中举后宦游各地,曾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宦游中研读王阳明著作,师事...[详细]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详细]
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华。广东惠阳县(现惠城区)陈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中国0;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详细]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 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详细]
廖梦醒(1904~1988)女。广东归善(今惠城区陈江街道办事处幸福村)人。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是廖承志同志的胞姊。 -生平经历 民国13年(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4年在岭南大学读书时,投身-。民国17~19年留学法国。其间,在中国0领导下,她积极参加革命宣传...[详细]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陈江镇)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广东省归善县(惠阳县)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我国近代...[详细]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详细]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别名李忱、李怡、琼俊,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子。唐宣宗李忱代表作有吊白居易、百丈山,在位期间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唐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史称“大中之治”。公元859年,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详细]
李诚明(生卒年不详) 字涵盖,号思伯,又号泰云。明德州人。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科举人。博览群书,以至天文地理、战阵推步、数术之学,无不通晓,皆有独解。与世俗所守师说不同。特别是对经书的疏证辨伪音韵的考证训诂、典籍的校勘辑佚等,都有较深的造诣。名倾海内,声震齐鲁。其为人“内行纯备,孝...[详细]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杀,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详细]
(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详细]
李大玉(1902~1929) 女,著名梨花大鼓艺人。历城县王舍人庄人。7岁从师李泰祥(平阴人)习唱大鼓。1912年即在济南趵突泉等处登台演出。1916年赴河南开封演出,引起轰动。从此,开始在北方城市大连、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受到欢迎,被誉为“书史”。与谢大玉、李大玉、孙大玉、赵大玉并称山东大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