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运城人物

李冰

[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李冰为[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李冰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在已
  我们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 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太史公司马迁在他《史记·河渠书》中记下这位创建都江堰 丰功伟迹的水利专家和地方官,但他只写了“蜀守冰”,没有写他 姓什么。这位水利专家的姓,是后来班固的《汉书》才补上的。班 固写上李冰的名字不错,因为我们在1974年在外江出土的东汉石刻李冰,衣襟上清晰刻有李冰的名字。史书记载的李冰创建都江堰,“凿离堆”就是在前山脚开一 个口子,就是宝瓶口和它下面那条内江河道。“壅江作栅”就是修 筑金刚堤分水,开凿那条引水河道。“穿二江于成都江之中”,就是开今天蒲柏桥靠太平街那条柏条河和走马河。鱼嘴引水经宝 瓶口,流入二江,以利漂送木竹、灌溉航运。这就是《史记》说的“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食其利。”此外,李冰还在岷江右岸。都江堰渠首附近,又开了一条人工河道羊摩江,灌溉岷江河西广大地区。此河经今玉堂镇、中兴镇、民兴乡、徐渡乡境内 进入崇庆县,全长约60公里,故道大体在今天的沙黑河。古书上没有记载李冰生平,那是因为秦始皇搞坑儒焚书和 秦汉时战争的毁坏,档案文书损坏太多的缘故。关于都江堰建造 时间古今历史上虽有许多争论,但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是在公元 前256年。李冰是—个爱民的地方官,也是一个杰出的科技专家。他在四川任职期中,不仅创建了造福万世的都江堰,还建了许多有益于民的工程。除了修建都江堰外,他还在成都市建了七座桥,修石犀溪,在祟庆县修建文井江,在广部凿盐井,在乐山三江江流处治理河道,在宜宾治理水道,在什邡县疏通洛水河道,引水灌溉。他的功绩,可以说是“泽被千秋”,万古不朽,其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人类史上至今仍是屈指可数的。当然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外,还有他的儿子李二郎。关于李二郎的历史记载甚少,并 且众说纷云,有的讲确有其人,有的讲属子虚乌有。《灌县志》说“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是认为确有其人其事的。宋代很有名的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中说“溜口二郎乃是李冰 第二个儿子”,因此,宋贞宗“御刺李二郎神碑”。这样一来他也 就正式成了李冰家族中的一员,成为辅佐其父成就大业的元勋 之一,干百年来也受到广大人民的推祟、敬仰和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