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珂(1913~1939)原名刘常和。安新北冯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任(丘)高(阳)安(新)中心县委委员,参与领导北冯、同口、三义等7个村庄500多农民为解决缺粮大闹县衙的斗争,并取得胜利。1935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被派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在上海被捕入狱,因查...[详细]
刘亦瑜(1912~1939)字君平,曾用名刘禹,化名刘文山、许子云、高子云、小江、流石,绰号“刘疯子”。安新北冯村人。1926年夏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7年由魏十篇、习从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回家乡北冯村开展革命工作。以教员身份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详细]
刘震华(1912~2001)雄县人。1940年毕业于原国立贵阳医学院。1947年被浙江大学医学院聘为外科教授兼外科主任。1951年调入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曾任院长。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主委、民进...[详细]
李西恒(1918~2010)安新大北六村人。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团员、文艺科干事,陆军中学政治处宣教干事,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详细]
李玉琳(1888~1965)字润如。安新圈头村人。3岁丧父,随祖父李升堂度日。7岁学文习武。拜郝恩光为师,学形意、八卦、少林诸艺。习武严谨,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尊师如父的高尚品德,为武林界广为流传。经李存义引荐投师孙禄堂攻习太极拳术。1924年任教于天津中华武术会,后任教于上海中华武术会,兼任尚...[详细]
李玉如(1919~1990)曾用名李璧。雄县老岗村人。1938年1月参加河北游击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二师一团连政治工作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第二大队排长,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特务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党的分支书记,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详细]
李智超(1900~1978)笔名白洋。安新三义村人。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今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北京中国画院《中国画》副主编,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等职。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擅长山水画,精...[详细]
李致光(1908~1940)化名之光、李衡。安新李家村人。1924年考入保定志存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求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不仅在学校参加-,而且假期回到农村带头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在他的开导和鼓动下,家中年轻女子在全村率先放足剪发。 1928年,李致光考入北平(今北京)区长训练...[详细]
李志田(1918~1945)雄县李庄头村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弟兄4人,他排行老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个哥哥先后参加抗日斗争,壮烈牺牲。1939年,李志田参加雄县四区小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调到冀中十分区五十一大队手 班当侦察员,他经常化装在雄县、容城、霸县一带日伪占...[详细]
路坎(1920~1965)曾用名陈乃欧。安新人。1937年参加革命,在冀中二分区政治部宣传队任指导员,后任冀中七分区前进剧社指导员、社长。1941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十队任指导员。1942年仍回前进剧社任社长,1943年到冀西整编。1944年秋任冀中九分区文工队长、前哨剧社社长,后任晋察冀野战三纵...[详细]
马之驯(1615~1683)字君习,一字习仲。雄县人。明诸生。著名学者孙奇逢弟子。马之驯性格磊落,不苟流俗。好结纳名流奇士,与新城(今高碑店)王余佑等相友善。明崇祯十七年(1644)一月,提学御史陈德纯在易州(治今易县)校考士人,马之驯应邀待试,得以结识诸生50余人,众人设坛盟于易水上,相约入深...[详细]
潘龄皋(1867~1954)字颐山,一字小泉,号锡九、葛城居士。安新安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酷爱书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1898)起,历任甘肃隆德、皋兰、张掖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多施惠政,为官清廉,民感其德。后升任狄道、秦州、肃州等州知州。后改授陕甘督...[详细]
钱允中(1912~1988)雄县人。1933年就读于河北医学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贵阳医学院学习,1941年毕业。历任贵州省立医院住院处医师、贵阳医学院病理学助教、内科代理主任、副教授。1950年出任贵州卫校附属医院院长。1953年该院更名为贵州省干部医院,1957年再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详细]
曲云龙,1877年生,云南姚州(今姚安)人。清末举人。曾任永昌府知府,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厅厅长,云南省实业司司长、教育厅厅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建国后,历任云南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详细]
任凤翙(1911~1937)容城李家庄村人。1923年入县立高小学习,深受五四运动影响。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先后在谷庄、楼堤、白沟镇当小学教员,接触了共产党人刘通庸、阴一刚等。1930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党的区分委书记。1932年春,任中共容城县委常委兼...[详细]
邵锡(生卒不详)字天佑,号石峰。安州(今安新)人。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授行人,擢吏科给事中。七年(1512),明武宗巡昌平,邵锡疏谏回宫,言词恳切动人。明武宗亲议北征,邵锡疏陈十不可,并率科臣遮道泣留,明武宗怒,拔剑欲斩之,太监萧敬跪奏请免其罪,邵锡才免一死。明世宗时,上疏请停迎立封爵...[详细]
施平,1911年9月生,云南大姚人。1931年2月至1931年8月,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31年9月至1934年7月,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学习。1935年2月至1935年8月,在上海永生周刊社做地下 工作。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在南京地政学院学习。1938年到浙江丽水工作,后任中共丽水...[详细]
孙立雅(1610~1680)字君建,号宏斋。容城人,孙奇逢长子。幼年时读书聪颖过人。16岁时为邑诸生,过定兴江村时,鹿善继就授他《认理提纲》、《传习录》,使他知道程朱陆王学问的异同。明亡后隐居不仕。孙奇逢迁至苏门,留下立雅在家守墓,他在篷户中淡泊如常,乡里人有什么疑难事都找他来决断,也有的走到近...[详细]
孙棣生(1896~1960)字睦唐。安新郝关村人。1917年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1919年2月毕业后分配在直军任职。曾任孙岳部团长、中将师长等职。后因病辞职回乡。抗日战争时期,应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之邀,曾参加白洋淀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和建设。1960年在家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