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李致光

[公元1908年-1940年]

李致光为[公元1908年-1940年]

  李致光(1908~1940)化名之光、李衡。安新李家村人。1924年考入保定志存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求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不仅在学校参加-,而且假期回到农村带头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在他的开导和鼓动下,家中年轻女子在全村率先放足剪发。
  1928年,李致光考入北平(今北京)区长训练所。次年毕业后,任安新县第五区(同口镇区)区长。从此,他以国民党区长的身份为掩护,同当地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引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9年,安新县堤工会长杨木森网罗地痞流氓,以管理堤坝为由,00,民愤极大。李致光得知后,向官府提出取消堤工会的要求,得到了县党部一些人的同情与合作。但也引起杨木森的极大不满。在李致光的联络和鼓动下,官府和县党部终于取消了“堤工会”。
  1933年春,安新县国民党当局发现各处群众闹事与李致光有关,他管辖的同口区共产党的活动也较活跃,开始怀疑他是共产党员。1934年,李致光被迫转入地下,到臧庄一带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调天津中共河北省委机关工作。1936年3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先后以特派员、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等身份到石家庄、绥远等地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下半年去绥远省委工作。1937年春,中央北方局在陕北召集北方党委书记会议,李致光代表绥远省委参加会议,并汇报了在安新、石家庄、绥远等地开展工作的情况,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的表扬与较高评价。
  1937年10月,日军向绥远大举进攻。绥远国民党司令部的李大超、郭灵野拒绝执行撤往山西的命令,主张与共产党合作,并要求共产党派政工干部帮助他们在军队中组建军训处,加强政治工作,稳定军心。党委研究后,派李致光改名李仲权执行这一任务。李致光以中校主任军衔,主持军训处工作。在全军建立了政训机构,各连配备了政训员,提高了部队政治素质。1939年春,李致光到延安党校学习。同年夏,赴晋察冀抗战前线,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总支书记,后改任冀中区党委常委、社会部长。他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仅仅几个月就使社会部的工作初具规模,大见成效。
  李致光长期辗转奔波,积劳成疾,但仍带病坚持工作。1940年春在武强县北代村出席党的会议时,因肺病咯血,抢救无效病逝。《晋察冀日报》发表纪念文章,号召“为了纪念李衡同志,我们要……学习他为无产阶级而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并踏着他未竟的事业前进!”1941年初,为有利于领导抗日斗争和纪念李致光,冀中区党委决定,将清苑县的保(定)安(国)公路以东和高阳、安新一部分村庄划为“之光县”。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