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泷(1942~2004)易县人。1961年5月参加工作。196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学习。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员,鞍山广播器材厂技术员、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北京卫星通信地面站筹建处技术组副组长、工程师、组长...[详细]
赵文涵(1796~1868)字海门。涞水人。幼承父训,15岁能默诵十三经。清嘉庆二十年(1815),以诗、古文辞受知于学使吴芳培。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更勤于学,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浏览,尤嗜《春秋》、《孙子兵法》,且读博野颜元、蠡县李塨诸书,愈以敦实致用为务,不喜科举八股,故屡次会试不第。二...[详细]
赵文哲(1921~1946)涞水小丰口村人。出身书香门第,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华北抗大干校毕业后,分配到平北抗日根据地半游击区的龙(关)崇(礼)宣(化)联合县第三区任民政助理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崇礼县建制,赵文哲调任县政府财政科科长。19...[详细]
赵羡朴(1870~1957)又名赵崇信。蠡县赵家庄(今赵河庄)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考入县学为生员(秀才)。后经县学保送去北京某学堂深造,在准备科举考试时,恰遇战乱,遂同朋友到山东省邱县教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邱县知县。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审理一刑事案件时,因秉公执法,...[详细]
赵席聘(1878~1957)字国珍。保定市区赵庄村人。赵席聘与刘郁芬系姑表兄弟,幼年在本村上小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袁世凯武卫右军,不久升哨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入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后仍回武卫右军任副队官,冯玉祥任队官。宣统二年(191...[详细]
赵锡武(1902~1980)原名钟禄。安国人。1920年赴北京学习中医。1927年正式开业行医。1931年8月,应聘任北平(今北京)市国医公会调查股干事。1943年至1949年,任北平华北国医学院教授。1946年1月,兼任该院院务会常务委员。1951年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结业后在该校门诊部当医生...[详细]
赵炎男,1951年4月出生,北京人,汉族。200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68年至1976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卅二团工作。1976年1月至9月在石油部管道局工作。1976年至今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当相声演员。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详细]
赵雁来(1900~1991)字信之。蠡县人。1919年毕业于直隶省立第六中学,1920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预备班。1920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在法国里尔大学化学院毕业,获化学工程师职位。1930年至1933年,相继获法国里昂大学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是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详细]
赵亚曾(1898~1929)字守仁。蠡县南莲子口村人。15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21岁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地质构造,多次赴山东淄博煤田、辽宁本溪煤田、开滦煤矿、长江三峡、湖北西南部和浙江西部等地区进行旷野实地考察,又同地质学家黄汲清一起越秦岭、入四川、转...[详细]
赵豫(生卒不详)字定素。安肃(今徐水)人。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保定后,赵豫以诸生身份督赋守城。永乐五年(1407)授泌阳主簿,没等上任,就擢升兵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时(1425)任郎中。宣德五年(1430)五月在廷臣中选择9人出任知府,赵豫到松江府(治今上海松...[详细]
赵昭(1923~2004)原名赵松。安国郑各庄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独立大队政治教导员、副政委、副大队长等职。1941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冀东军分区团政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详细]
赵宗鼐,1928年4月生,北京人。194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48年加入民主青年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 1951年任西北石油管理局玉门矿务局人事处干事、采油厂化验室主任。1953年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采油厂注气工程师、厂党总支部副书记...[详细]
邸珍,字安宝。北魏中山上曲阳人。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北方六镇兵民起义。邸珍先是跟从杜洛周起义军,另一支起义军领袖葛荣吞并杜洛周义军后,邸珍又从葛荣。葛荣军被尔朱荣带兵镇压,他又带着自己的一支人马投奔了高欢,任长史,封上曲阳侯,授殷州刺史,后兼尚书右仆射、大行台,节度诸军事。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详细]
甄像之子。青龙三年,甄像去世,追赠卫将军,晋封魏昌县,谥曰贞侯。子甄畅弟甄温、甄华韦、甄艳等相继被封为列侯。青龙四年,改甄逸、甄俨原封号为魏昌县侯,谥号照旧不变。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任命甄畅为射声校尉,加赏散骑常侍。特为修建一座府第,曹睿亲临视察,又在府宅后花园为甄像母亲营造观庙,名...[详细]
郑端(1639-1692),字司直,清初名臣,顺治十六年殿试金榜三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江南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官居正二品。著有《政学录》、《日知堂文集》、《朱子学归》、《孙子汇徵》,均收入《四库全书》并传于世。 人物生平顺治顺治己亥科,殿试金榜三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详细]
郑怀贤(1897~1981)安新北辛村人。11岁开始习武,师事百家,擅长形意、八卦、太极拳术。同时学医治跌打损伤、接骨术。1928年任两江女子师范和交通大学体育教师。在上海精武馆举行的武术比赛中,多次夺魁。十八般兵器兼能,尤擅长飞叉,沪上武林界中人常称他为“飞叉阿贤”。1936年赴德国出席第十一...[详细]
郑魁山(1918~2010)字福永,号韶元。安国北娄村人。郑毓琳长子。16岁随父系统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著作。20岁后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3月因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被日军逮捕,后经共产党地下组织保释迁居北平(今北京)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195...[详细]
郑毓琳(1896~1967)字玉林,号怀璧。安国北娄村人。郑毓琳生于中医世家。清宣统二年(1910),继承家学,从父辈学医。1912年拜医师曹顺德为师。1916年又从霍洛顺(博野县南白沙村人)专习针灸。学成后先后在安国、博野、安平、保定、北京等地行医。郑毓琳治愈前清翰林学士蒋式芬之女痼疾,蒋以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