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抚(1671~1742),字安世,号逸亭,新昌人,清代藏书家。早年丧父,事母至孝(新昌县志列入孝友传)。15岁入县学,手不释卷,嗜书如命,与兄析产,“弃广厦腴田,独捡集遗书以去”。筑逸亭,藏书其中。精天文、地理、兵法、性理、皇极之选。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广结名流,以著述为事,成书甚多。后海宁...[详细]
吕光午,生卒年不详,一名文,字正宾,号四峰,别号长离,吕世东之子,也是吕光洵之兄弟,他与其胞兄吕光升(字尚宾,号对明,又号莲峰)与徐渭、杨珂(秘图)相往来。并与他们结社,号称“越中十子”。志载称他们“诗词翰墨,号称两绝”,皆当时才俊。吕光午师事泰州学派宗师何心隐,为人倜傥不羁,有膂力,善诗文,工...[详细]
吕绍虞(1907~1979),原名吕型孝,大明市藕岸村(今属羽林街道)人,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留校图书馆工作,1931至1933年间,进入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深造,毕业后返大夏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讲师,继任上海鸿英图书馆主任兼大夏大学讲师、...[详细]
吕型伟(1918~2012),我国著名教育家。新昌藕岸村(今属羽林街道)人,其父早逝,家庭困顿,刻苦攻读,1935年毕业于新昌中学,受“教育救国”口号影响,只身办学于东茗乡白岩村,招收学生81名,年龄参差,一身任数教。1937年,考取杭州师范学校公费生。杭州沦陷后,徒步行走四昼夜,到丽水省立联师...[详细]
吕允福(1907~1990),曾用名吕超,新昌县山头乡下山泊村(今属梅渚镇)人。早岁就读私塾,后转入沃西小学,毕业后考入嵊县中学。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艺系,受教于鲁迅、吴觉农等名师。学习刻苦,尤喜爱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注重探讨与实验。1928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劳动教育化与教...[详细]
吕再岳,又名吕亚成,1918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藕岸村。1932年15岁时,便走上谋生之路,到上海美亚绸厂做工。1936年8月,参加沪西裕村、益友、宝华、天成、永丰五绸厂 。1937年1月,加入三区丝织业工会。同年4月,参加全市绸厂总 。“八·一三”抗战后,参加抗日救亡团,成为宣传队员。1...[详细]
吕志雄(1919-2002),字百祥,又名吕力。浙江新昌县人。抗日战争时寓居定海,自称“半个定海人”。1950年7月在嵊泗小洋山随国民党军去台湾。2002年病故,享年83岁。 吕志雄15岁辍学去杭州学手艺。刚学徒期满,抗日战争爆发,即弃艺从军。最初,在抗日自卫队五支队任见习官。1939年6月...[详细]
马之驯(1615~1683)字君习,一字习仲。雄县人。明诸生。著名学者孙奇逢弟子。马之驯性格磊落,不苟流俗。好结纳名流奇士,与新城(今高碑店)王余佑等相友善。明崇祯十七年(1644)一月,提学御史陈德纯在易州(治今易县)校考士人,马之驯应邀待试,得以结识诸生50余人,众人设坛盟于易水上,相约入深...[详细]
梅挚(994年至1059年),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为官三十二年,勤政爱民,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敢于直言上疏,有奏议四十余篇。在梅挚的作品中,《五瘴说》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建炎年间,新繁在东湖之南建三贤堂、绘三贤像,祀乡人梅挚。《宋史》、《中...[详细]
妙禅(1886-1965),释氏,俗名张焕年,字闲云,号卧虚,光绪十二年(1886)生,新竹县竹东镇北埔庄人氏。少依父万史公习歧黄之术,并悬壶济世,后学习书画、琴棋、雕塑等各种美术,无不精通。及长,弃儒奉佛,随于兴化后果寺礼良达上人出家,并在雪峰掩关三年。出关后五年间遍游中国诸名山古剎,参访耆宿...[详细]
倪毅飞,原名倪锡波,1919年10月出生于新昌县城。1925年春,入书塾受业。1933年,因家庭连遭不幸,被迫辍学,过早挑起家庭的担子,少年持家,辛勤劳动,深得街坊邻居称赞。1937年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参加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致力于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2月,被...[详细]
欧阳敬(1764.1~1806.2)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欧阳敬生性聪颖,过目成诵。兴趣广泛,经史百家,天文历算,远近方言,均喜涉猎。著有《盘谷集》、《听雨集》、《叶韵发明》、《勾股发明》等书。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列入《江西省情...[详细]
潘大源,1927年9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丁家园村—个中医世家,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虽缀学在家,仍继续从陈土标老师处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中共嵊新县委在嵊县下东区组织游击武装。1944年5月,调往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开始,在上虞县办事处做民运工作,...[详细]
演艺介绍1988年 进入歌坛。1989年 在辽宁省歌唱比赛中崭露头角。1990年 开始进行系统化声乐学习。1994年 拜师于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声乐教育家张牧。1997年 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通俗系演唱专业。1998年 夺得七星杯沈阳赛区通俗比赛一等奖,同年录制第一首单曲《因为...[详细]
潘龄皋(1867~1954)字颐山,一字小泉,号锡九、葛城居士。安新安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酷爱书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1898)起,历任甘肃隆德、皋兰、张掖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多施惠政,为官清廉,民感其德。后升任狄道、秦州、肃州等州知州。后改授陕甘督...[详细]
潘西凤(1736~1795),,字桐冈,号老桐,别署天姥山樵,以字行。新昌人,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竹雕大家。侨居扬州,见识卓越,清雍正二年(1724),任清朝重臣、大将军年羹尧幕僚,多所匡助,后有献不纳,拂袖而归,矢志以布衣终。为王虚舟弟子,王精书法,以自写十七帖,命其书丹,刻于竹简,名曰《竹简十七...[详细]
潘音(1270~1355),字声甫,为宋末元初新昌南洲村人,十岁时,闻长老谈南宋灭亡之崖山之变,潸然泪下,并-数日,以示绝望之意。长大后,读因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传,击节愤叹。衣服礼节,皆仍宋时之旧。掇野蔬以自给。有人劝他说:伯夷、叔齐事迹乃上古之事了,陶靖节(渊明)心虽为晋,未尝不食...[详细]
钱允中(1912~1988)雄县人。1933年就读于河北医学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贵阳医学院学习,1941年毕业。历任贵州省立医院住院处医师、贵阳医学院病理学助教、内科代理主任、副教授。1950年出任贵州卫校附属医院院长。1953年该院更名为贵州省干部医院,1957年再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详细]
邱明贵(1895—1933)邱明贵,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泗岭下村人。小时候读了五年私塾,就跟父母务农。1930年在宜丰天宝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蒙山和花棚一带搞联络工作,组织蒙山游击队,任营长。1933年被国民党县政府杀害,时年38岁。邱明贵生长在佃农家里,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勤奋图进的好品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