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新昌人物

吕允福

[公元1907年-1990年,茶学专家]

吕允福为[公元1907年-1990年,茶学专家]

  吕允福(1907~1990),曾用名吕超,新昌县山头乡下山泊村(今属梅渚镇)人。早岁就读私塾,后转入沃西小学,毕业后考入嵊县中学。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艺系,受教于鲁迅、吴觉农等名师。学习刻苦,尤喜爱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注重探讨与实验。1928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劳动教育化与教育劳动化》论文,后入选《现代教育评论集》,1931年,毕业后留校实验农场。1932年,应马寿微校长之邀到江西省立第四农业学校讲授“农作物学”,又调任九江市沙河镇长,1933年,回故乡浙江,由吴觉农介绍到金华农校任教,后又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及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重托,实地调查浙江茶业,并查禁温州假茶。1934年,出任汪呈因创办之浙江省第五区农场技术主任。次年,出任吴觉农创办之浙江省农林改良场(后更名为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即今三界茶场)技术主任,后继任该场场长。
  自1935年至1947年的十余年间,一直担任农林改良场场长,力行茶业改良,培训茶业人才,传播茶业技术,振兴浙江茶业,成就卓著。当时由于战乱影响,茶园荒芜,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价格暴跌;技术落后,粗制滥造,浙江茶叶一落千丈。在这危难之时,开展茶叶试验示范推广,引进选育良种,进行扦插繁殖,并向茶农免费供应优良茶苗,扩展新茶区;创制平水式茶叶杀青机,改良红茶发酵器;研究珠茶机械制造法和平水毛茶品评法,着力提高平水茶品质。节约开支,挤出经费添置科研、加工和检测食品设备。平水珠茶出口总量大增,193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也为1949年后三界茶场达到年产平水珠茶8214吨,产量跃居全国茶厂首位打下基础。同时,振兴华茶培训茶叶人才,举办多期茶业培训班。课程不仅有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茶树病虫防治,还应对日寇侵华现状,设茶叶经济、政治形势、军事技术和数理化等课程。
  浙江茶业得以振兴,茶业改良场之示范和推广功不可没。上海沦陷前,吴觉农等考虑将三界茶场建成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依托据点,以三界茶场为基地,联络当地爱国士绅和农民及从上海撤退来的纱厂工人,组织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派员赴上海找救国会人员介绍作家骆宾基到场指导抗日救亡工作。当时的三界茶场,不仅是茶叶科学技术研究试验基地,还是顺应时代需求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重要场所。抗日战争以前吴觉农多年收集的茶学藏书,都交由吕允福保管,寄存于三界茶场。这些茶书中有历代的珍本名著,当浙江英士大学开设茶作学课程时,缺乏教材,由吕允福转借给该校,作为教材蓝本,有的至今还在国内一些高等学校中流传,对我国高校茶学教材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947年7月至9月,吕允福由浙江省建设厅派遣赴台湾省考察茶业,后在《浙江经济》杂志上以《台湾之茶业》为题对台湾茶叶的产制技术作了全面系统介绍和评价。
  1949年10月,复旦大学聘请吕允福为茶叶系主任,并登报公告,却因茶场交接工作稽延未能到任。后调东北农林部农业处任稻麦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国茶叶总公司技师。1951年,调至西南贸易专科学校,任茶叶科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学校并入西南农学院,任该院茶叶专修科主任、茶叶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等职。吕允福引种、驯化云南良种大叶茶,在四川推广30万亩,创造推广快速育苗新技术和加工高级红碎茶新工艺,奠定四川外销茶发展基础,先后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编写高等农业院校茶叶专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作物栽培学》、《四川茶叶》、《茶树栽培学》等教材。还历任中国茶叶协会荣誉理事长、重庆市及北碚区政协委员、常委。1980年参加了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邓小平接见,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顾问,1983年获中国农学会“坚持农业科学工作五十年”荣誉奖状,1986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以上”荣誉证书。
  吕允福作为卓有建树的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西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始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浙江茶业改良场,力行浙茶改良,为浙江茶业发展贡献甚巨。建国后,赴重庆执教,培养了大批茶叶专业人才;引进与推广云南大叶茶,改造旧茶园,研制外销绿茶与红碎茶,为开辟西南外销茶区作出重要贡献。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