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寿昌(1855~1932)字丹坡,号菊潭,又号云石,晚号个翁。保定人。早年就读于清苑县学,后从学于黄彭年等名师,毕业于莲池书院。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历任山东博平县、直隶晋县(今河北晋州)知事,河北大学校长等职。姚寿昌为人谦恭和蔼,生活朴素,热心教育,尤精书画。近代知名教育家、书画...[详细]
尹会一(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博野东章村人。幼时丧父,以孝闻名于乡里,清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升员外郎。四年(1726)充任广西乡试副考官,五年(1727)任襄阳知府,十一年(1733)任两淮盐运使,晋总盐政,兼佥都御史。乾隆二年(1737),诏署广东巡抚...[详细]
尹嘉铨(1711~1782)博野东章村人。尹会一之子。清乾隆元年(1736),由举人授刑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稽察觉罗学(皇家子弟学校)主管。他奏请乾隆皇帝令旗籍子第读朱熹《小学》,深得乾隆赞同。后尹嘉铨将《小学》加疏,增加《考证》、《释文》、《或问》各一卷及《后编》二卷合为《小学...[详细]
尹景芬(1915~1945)安新关城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孟庆山在冀中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参加了孟庆山开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1938年4月带领本村张吾魁等8名青年参加了河北游击军三纵队独立六团。同年9月与赵雨农组织四分区容城县三十二大队,任大队长,带领县大队...[详细]
阴一刚(1908~1994)容城东牛村人。1923年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小学教书。1925年1月,到容城县白龙村两级小学任教。同年4月,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于方舟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住在白龙两级小学。阴一刚在于方舟的引导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后经于方舟介绍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详细]
尹哲(1916~2005)高阳殷家庄村人。早年在本县读书,1933年考入保定直隶第六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奉令南迁,校方要求学生同时南撤。尹哲放弃求学机会,回乡投身抗日斗争。1937年10月在本村任抗日小学教员,次年任县农救会秘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至次年秋...[详细]
臧玉诠(1901~1964)字伯潭。完县(今顺平)东阳各庄村人。曾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曾在商务印书馆任,在清华大学心理系任教。1929年考上河北省公费留美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神经解剖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先后发表9篇论文。回国后,历任北平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详细]
苑德(生卒不详)清苑人。张柔部将。保州(治今保定)重建城池的指挥者。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太祖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率部攻陷金国所属90余郡,河北、山东方圆数千里人几乎被杀戳,城郭成了丘墟。保州城遂废,州治徙于满城。苑德率义军归张柔,任同知顺平军节度使权保州。至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7),...[详细]
元德皇后李氏,又称元德李皇后(943年-977年)宋太宗妃嫔,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 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推荐给太宗。太宗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其后生楚王赵元佐和赵恒。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后追封母亲为贤妃,后又晋尊号为皇太后,有司...[详细]
袁敦礼(1895~1968)字志仁。徐水孤庄营村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高师外语部英语专业,留校后任体育科教员兼翻译。1919年起任体育科主任。为了研究体育原理,寻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于1923年赴美国留学,专攻体育理论、生理学、卫生保健学等。由于勤奋刻苦,获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学位,获哥...[详细]
袁复礼(1893~1987)字希渊。徐水孤庄营村人。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3年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高等科学习。1915年赴美国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地质学、考古学、教育学和生物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翌年回国,任北京地质调查所技师,把新兴的地貌学引入中国。 1921年冬,与...[详细]
袁懋功(1612—1671),字九叙,顺天府香河(今河北省香河县)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通政司通政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光禄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山东巡抚等职,康熙十年卒,年六十。谥清献。 袁懋功为人温良易宜,生平无疾言遽色。遇...[详细]
袁鹤侪(1879~1958)名琴舫,字其铭。雄县龙湾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京师大学堂医学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清太医院,任太医院御医、京都内城官医院内科医生。抗日战争时期隐居寓所,不予日本人就诊。1942年应医师施今墨之邀,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协和、...[详细]
袁晋修(1916~1983)蠡县齐家营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蠡县联络部部长。1942年后在北平(今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机智勇敢的周旋于伪-宪上层人物中间,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保护了党的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人事处干部科科长,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市第二商业局局...[详细]
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徐水孤庄营村人。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即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参考部工作。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后转入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院深造。1923年毕业后,赴欧洲考察。1924年回国,任私立广东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翌年改任...[详细]
苑文炳(1925~1986)徐水南留村人。1944年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1946年转入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天津大学设立精密仪器系,他在该系计时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4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苑文炳对计时仪...[详细]
袁宗儒(生卒不详)字醇夫。雄县西槐村人。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被授为御史。曾巡按浙江,当时浙江一带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常有女婴被溺死,也有人家在嫁女时过度陪嫁。他到任后,经过了解民情,由官府发布通告,严禁溺妇婴和过度陪嫁的陋习,并令官员严查与疏导,逐步扭转了当地的不良风气。 巡按河南时...[详细]
于澄波(1910~1931)字涛,号若水,曾用名于松龄、宋韵秋。蠡县城内西南街人。幼年家境贫寒,高级小学毕业后无力再学,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政司司长徐廷瑚(蠡县城内人)资助他继续读书,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中学。由于六中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于澄波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于村(1919~1986)原名刘德亨。安新漾堤口村人。1933年入保定中学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并在校剧团当演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新疆工作,曾与赵丹等组成文化协会实验剧团。1944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获释后到延安,继续从事戏剧工作,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