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有(1882~1945)吉林实业家。字秀三,河北乐亭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到长春益发合大车店当学徒。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益发钱庄经理。宣统元年(1909)自设银炉鼓铸吉林大翘银。1913年自设金炉,收买沙金,自铸l0两l条的标金,并在各地设有多处分庄。1918年,升任总经理,总...[详细]
孙敬,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角人物(另一个主角人物为“刺股”的东周纵横家苏秦)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详细]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少年有志,以先贤刘因、杨继盛为榜样,嗜学成癖。14岁入县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与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为友,与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则以“国士”相知。明天启年...[详细]
1904年5月12日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北街。乳名华哥,原名孙俊明,号志明。12岁起先后入国民高小、县立高小读书。1920年离家谋职,投身军旅,先后在福建混成旅、河南陆军补充营、直系军阀吴佩服部骑兵营、冯玉祥部第23军当过士兵、录士(文书工作)、书记长、参谋等。1931年6月入国民党军第26路军,...[详细]
孙岳(1878~1928)字禹行。直隶(今河北)高阳人。 青年时家贫,以贩米为生。性格豪爽,行侠好义,曾为友0,将一地主恶霸杀死,挂其头于城门。为躲避官府追捕,出家为僧。26岁入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曹锟第三镇炮兵哨官,后升三等参谋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后改...[详细]
唐澍(1903~1928)字东园,又名佳林,化名汤澍。直隶(今河北)易州南贾庄(今属河北徐水)人。1921年入保定师范学校,因参加爱国-,1924年春被校方开除。同年夏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省港-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模范大队大队长、广州农-动讲习所...[详细]
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兴,字安道,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 田弘正原为魏博军衙内兵马使,后被士卒拥立为主,率六州之地归顺朝廷,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沂国公。此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详细]
田廷玠(?—782),唐代官吏。平州(今河北卢龙)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之父。始为平舒丞。大历中拜横海军使,坚守沧州城,击退李宝臣等的多年围攻,迁洺州刺史。曾告诫族侄田悦恪守法度。后郁愤而卒。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 廷玠,幼敦儒雅,不乐军职,起家为平舒丞。迁乐寿、清池、束...[详细]
田悦(751年-784年),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侄。 田悦原为魏博中军兵马使,骁勇善战,田承嗣死后继任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田悦与成德李惟岳、淄青李纳联合反叛,不久便兵败困守魏州,后又得到朱滔、王武俊的援助,势力得以恢复,并自立为魏王。唐德宗派兵...[详细]
王璞(1917—1995),河北省蠡县人;1937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三支队排长、冀中军区一分区连长、冀中军区十六团营副教导员、营长、区队长,延安党校警卫队队长,教导营营长,晋察冀三纵队三十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卫团团...[详细]
王墉(1915-1948),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第六,小名桂一,是父母喜欢的最幼小的儿子。可是,家境贫穷,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他在3岁那年,被过继给叔父为子。 叔父把他挑在筐里闯关东,来到黑土平原——黑龙江省拜泉县谋生。1928年,他考入哈尔滨市...[详细]
王璞(1929~1943)完县(今顺平)野场村人。1940年被选为野场村第一任儿童团团长,从小养成了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他顽强机警,带领儿童团团员站岗放哨,拥军优属,送信带路,掩护伤员,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小模范。 1943年5月7日,日军突然包围了野场村东的石沟一带,将躲藏在各处的群众赶到一起...[详细]
王长江(1899~1978)字宗汉。博野城内西街人。1914年考入保定东关陆军小学,1917年毕业后保送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9月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一队学习。1921年10月,保定军校因直皖战争停课一年半后复课,1923年8月在军校毕业,分配在直军第二十三师第...[详细]
王春林,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市(原安国县)王奇庄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时,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战争四起。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王春林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长大,同乡、家人的灾难深深印在王春林的脑海中。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学生-,共...[详细]
王翠兰,1927年生于河北省临渤海之滨的老王庄子一个雇农家里。 1943年夏季,抗日烈火从冀东山地蔓延到路南(京山铁路,包括乐亭县、昌黎县、滦县、丰润县路南部分,泛称“路南”)平原,也蔓延到渤海之滨的老王庄子。这时饱受苦难的王翠兰,首先帮着抗日人员开辟工作,掩护他们。在她带头和积极地组织下,...[详细]
王登安,1924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杨长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很小就到地里干活,冬闲时还要拣柴拾粪。直到11岁,王登安才断断续续在村里学堂读点书。抗战爆发后,王登安从一个小学老师那里,听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苦人民抗日救国翻身解放的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天窗。14岁时辞别父母,自愿申请到清河...[详细]
王法勤(1869-1941) 国民党政要。字励斋,笔名高阳酒徒,河北高阳人。清末赴日本留学,为 日本发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罢学回国。归国后在保定创办地方自治白话报社,联络反清志士。1907年与东京同盟会建立秘密联系。1909年当选为咨议局议员。武昌起义后任京津同盟会纠察部长兼天津共和团团长...[详细]
王桂生,1921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后赵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宋屯亲戚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又就读于楚旺中学。在学校里,吃得最差、穿得最差的同学是他;而听讲认真、学习刻苦、尊师爱友的同学也是他。“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啊!”时任楚旺镇中学教师的中共地下党员吴芝圃等老师对王桂生的评价很高。吴芝...[详细]
王鹤寿(1909~1999)曾用名王警昆。唐县南关村人。1923年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翌年暑假,在该校秘密党、团组织的安排下,回唐县从事进步的宣传活动。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在中共北方区党委秘密设立的党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石家庄分会秘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