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科(1917-1938)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男,1917年出生,河北滦县人,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在丰润湾村召开遵化、迁安、滦县三路抗日联军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成立冀东抗日联军,下设6个总队,由高志远任总司令,洪麟阁、李运昌任副总司令员,刘连科任参...[详细]
刘佩荣同志是河北省雄县人,生于1917年。他从少年时期起即投身革命活动,193j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新城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冀中六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0师三支队八团政委、西北野战军一军一师副政委、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详细]
刘聘卿(1899~1982) 原名刘珍,字聘卿,河北省定县人。1918~1925年,在沈阳高等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科学习,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和北京、齐齐哈尔、宣化、彰德、太原等地中等师范和普通中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去晋北一所中学担任教师兼训育员,...[详细]
刘世昌(1921—2010) 空军原副政治委员。 刘世昌是河北安国人,回族,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部长、科长,回民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代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回民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冀中反扫荡、粉碎冀中“五一”大扫荡、...[详细]
刘祥庆(1916~1981) 刘祥庆,河北涞水人。民国23年(1934)至民国27年期间,先后在涞水县板城村、赵各让村、郭家峪村等小学任教。民国27年6月,八路军到涞水县组织小学教师抗日救国联合会,他先后被选为县教联主任、县抗敌后援会文教会主任,从此参加革命队伍。民国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刘艳坡,1971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市南营镇南营村的一个烈士家庭。祖父刘新明,1948年牺牲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父母亲均在家务农。 1978年,刘艳坡入小学上学。在小学阶段,他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学习成绩优良,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喜欢听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还经常...[详细]
刘耀梅,1921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平阳乡罗峪村一个农民家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来阜平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刘耀梅对抗日工作十分热心,跟在当家婶子-枝的身后,收慰问品,做军鞋,村里的婶子大娘们都亲昵地叫她“小主任”。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村支部于1939年10月接收...[详细]
刘亚生,又名刘伟光,1910年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县民台头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穷人家的孩子志不短。刘亚生在肚子填不饱的生活环境中,却酷爱读书。在一家亲戚的接济下,他先后读完了小学和保定二师。后来,靠勤工俭学读完高中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大学里,他白天去上课,晚上给有钱人家当...[详细]
刘亦珩(1904~1967)又名一塞,字君度。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19 2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入学第三年,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爱国-遭唐山地方当局通缉,遂东渡日本,1925年考入日本广岛师范理科学习数学,1929年转入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先后任北平师范大学讲师、...[详细]
刘英源 (1898-1978),河北省阜城县人。18岁时来到哈尔滨,在道外鸡鸭公司(今肉联厂)当钳工。1924年因被裁失业去沈阳,不久又返回哈尔滨市,经人介绍到新建的马家沟电业公司发电厂当工人。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民主政府接管了发电厂,他担任修机主任.在敌人-和哈尔滨断电的情况下...[详细]
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曾任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第二十二旅旅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理甘肃督办、甘肃国民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甘肃省主席、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指挥、第二军团总司令、代陜西省主席等。抗战期间,叛国投敌,沦为汉奸,任汪伪政府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详细]
刘增武(1951~1979)唐县南齐家佐村人。父亲刘振家是革命残废军人。他初中毕业后,1971年1月参军入伍,到连队第一天,就在床头贴上《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油画,激励自己。他经常提前起床,腿打沙袋练长跑,冲山头,每天练倒立、单杠、石锁、俯卧撑,从不间断,熟练地掌握了五大技术,成为军体标兵、团军...[详细]
刘志清 (1887-1986),河北省固安县人,龙行武术套路创始人。8岁时在家乡已学会了一些拳术套路。14岁随哥哥加入了义和团。其问,拜师学会了形意、八卦、-、七星、九宫等拳术。21岁时,他去天津拜形意拳高手"单刀王"李存义为师,得到了七形、十二形等形意拳真谛。35岁时,他又到北京"国强武...[详细]
李伟 解放军总政治部原文化部顾问、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李伟是河北沧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炮兵观测员和数学教员、数理总教、宣教股长,延安炮兵学校和东北炮兵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东...[详细]
李惟岳(?-782年),河北范阳人(今北京)。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本为成德军行军司马。李宝臣死后,被推为留后,占据河北七州之地,后上表求袭父位。德宗不准,李惟岳便举兵谋反。德宗以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与朱滔联兵征讨。 建中三年正月,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于束鹿(今河北辛集)。成德兵马使王武...[详细]
李雪炎(1913~1999)定兴杨村人。1937年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十路连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独立支队第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冀鲁边抗日根...[详细]
李耀光,1913年出生在河北省广平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7岁时入私塾读书。14岁时,考入广平县立中学,在这里李耀光只读了一年多书。16岁时,家里实在无钱送他继续上学,不得不辍学在家种地。那些年的河北广平地区,连年闹旱灾、虫灾,庄稼有种无收。1933年春荒时节,李耀光随父母逃荒要饭到了山东省鲁南地区...[详细]
李震(1914—1973),1914年12月生,河北藁城人。1937年8月入党。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36年12月加入牺盟会办的山西太原民训团,为学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山西平定教导5团指导员。1938年7月任冀西游击大队2大队政治处主任。小说及其改编电视剧《亮剑》中“赵...[详细]
李正敏(1915~1973)名正堂,字艺华,艺名正敏。陕西长安狄寨小李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12岁时考入西安东关毛玉卿所办的正俗社学艺,曾拜高登岳、党甘亭为师。首次登台演出《审余宽》,几忘戏词,难以下场,受师傅严责。从此发愤苦学,很快学会了十多出戏,成为正俗社“台柱子”。其唱腔清脆圆润,刚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