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万山,男,生于1903年,河北省献县高坦村人,从6岁起跟父亲学习家传少林大红拳、埋伏拳,后拜当地武术名师--"铁塔王"、"铁臂王三"王汝生学习绵掌拳、形意拳。他在1918年(15岁),因家乡受旱灾,只身独闯关东来哈尔滨谋生,先在一俄侨家中放养奶牛,后又到一俄侨开的熟皮工厂当学徒。哈尔滨当时俄侨...[详细]
纪幼柏 (1907- ),现名纪锦章,化名韩平、刘香久,笔名陶然、韩瓶。河北省乐亭县人。1922年到哈尔滨当店员,1925年秋,在哈尔滨组织店员联合会,为主要负责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6月中共北满地委创办《哈尔滨日报》后,派...[详细]
季振同,1901年3月出生于河北沧州,1919年参加冯玉祥的部队,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0月,季振同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驱逐满清废帝溥仪皇帝出宫,深受冯玉祥器重,先后由排长逐级晋升至旅长。1926年9月,参加冯玉祥部五原誓师,任国-军第十四师师长,参加北伐...[详细]
寇亻隽(484~563年),字祖亻隽,西魏、北周朝大臣。祖籍上谷昌平(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约西晋时,其家为避战乱迁居冯翊万年县(北魏移冯翊郡治于高陆县,即今高陵县。西汉始置万年县,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临潼县东北武屯镇古城村南。北周明帝二年,移治长安城)。他的祖父、父亲在魏时担任州刺...[详细]
寇赞(363~448年),字奉国,北魏地方官吏。祖籍上谷(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西晋时,其家为避战乱,迁居冯翊万年(北魏移冯翊郡治于高陆县,即今高陵县。西汉始置万年县,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临潼县东北武屯镇左城村南。北周明帝二年移治长安城。)父寇修之,前秦时任过东莱太守。北魏太武帝拓...[详细]
乐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与乐毅、乐间父子同族。 乐乘本是燕国将领。公元前256年,乐乘与庆舍击败秦国将领王龁。公元前251年,乐乘随军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乘遭赵军俘虏,于是投靠赵国,赵孝成王封其为武襄君。 公元前250年,乐乘与廉颇率军围攻燕国,燕国以重礼求和。公元前2...[详细]
李霨(1625-1684) 清朝大臣。字景霭,号坦园,自号据梧居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勤。李霨七岁而孤,自幼苦节读书,言行不苟,致位宰辅时年方三十四岁,参豫机密,削平祸乱,风度峻整,忠诚俭廉。其诗集分体起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年,二集编...[详细]
李塨(1659-1733) 清朝思想家。字刚主,号恕谷。清河北蠡县人。康熙举人。师承颜元之学,弃八股,专治礼、数、射、御、兵法、乐诸学,时称“颜李学派”。年32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万斯同等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其学以反对宋明理学空谈性命,讲求经世致用,改良封建制度为旨。注重实...[详细]
梁洪涛 (1915-1986年),原名梁桐林。河北真桥县城西梁庄人。他出身于书香门弟,其父梁品如,熟读经史,多涉猎外国名著,为爱国名士。1920年在天津结识邓颖超,抗战时,他在汉口找到邓颖超,见到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副部长的周恩来,经周恩来介绍,梁品如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郭沫...[详细]
梁鉴堂(1897-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军69师203旅旅长 字镜斋。男,1897年出生,河北蠡县人。1920年入日本士官学校第13期炮科学习。毕业后,到第15混成旅孙岳部任职。历任参谋、团长、旅长等职。 1931年12月,所部被编入第33军69师,任第203旅旅长。抗日战争全面...[详细]
梁振江,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大梁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给地主扛长工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1943年,14岁的梁振江被地主卖到井陉矿区,成了一名深井挖煤工。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并任第十团第二连第二班副班长。 参加革命队伍后,梁振江一面积极学习...[详细]
栗彬成(1918—1988)河北省平山县人。原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 栗彬成同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历任宣传员、指导员、组织科长、团政委、师政委、副军长、炮兵学院高级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浙江省军区政委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栗彬成早在学生时...[详细]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78年生,清秀才。先后就读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1905)、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事务厅厅长等职。1922年河南督军署参谋...[详细]
李成华,字国选,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失陷,热河告急。正在本镇完小就读的李成华,面向全班同学激愤地说:“咱以后谁不打鬼子,就是孬种;谁当汉奸,就不是中国人!” 七七事变后,23岁的李成华集中了本镇同学、亲友十多人,成立了抗日的“局所”,提出了“保卫家乡”的口号,...[详细]
李大磊(1910——1988年6月25日),又名李方成,大名县沙圪塔乡南贾庄村人。自幼读书,1926年暑期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7年3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在大名、清丰、南乐、馆陶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中文名 李大磊 出生地大名县沙圪塔乡南贾庄村 逝世日期...[详细]
李殿冰(1913~1982)曲阳尖地角村人。出身贫寒,自幼给地主放牧,爱好打猎。16岁时去北京门头沟煤矿做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乡。次年参加抗日动员会,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村支部书记兼抗日游击组组长。1941年8月,李殿冰用自制的“大抬杆”在清水洼一次炸伤日军30多人,从此闻名...[详细]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政委。 李福尧同志是河北冀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政治处主任,科长,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广州军区炮兵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64...[详细]
李海峰,女,汉族,1949年2月生,河北乐亭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68-1970年大庆采油四场二区二队工人 1970-1973年大庆采油四场女子采油队指导员 1973-1978年共青团大庆市...[详细]
李混子,1924年4月25日生于河北省新乐县北李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侵华的魔爪由北向南,直指华北五省。在占领了平、津后,迅速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侵。不久,地处平汉铁路沿线的新乐县城,被日军占领。李混子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烧杀抢掠,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