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荑香(1805—1886),女,原名营淑,又字清修,三河镇梓里村人,出生于数代书香之家。 香幼极聪颖,初由母教识字读书,稍长则由父范肃公教读诗文,故遂能文能诗。21岁,由父作主嫁本县庠生(秀才)邓耿光,在三水县学署成婚。耿光学举子业(应试的诗文),但写诗不及荑香,常觉惭愧。婚后三年,耿光病...[详细]
范子英(1910—1980),原名范启姚,西河镇下黄砂村人。父亲范梅初,早年到星加坡谋生,境况不佳。子英3岁,母亲辞世,寄养于寡居的伯母家。6岁入学读书,时学时辍,到15岁,即随水客到马来亚的槟城,先在姐夫家落脚,后为人佣工。为求在侨居地能站住脚,他利用工余时间刻苦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学习侨居地较...[详细]
冯金明(1966~1989),广东番禺人。1987年5月加人共青团。1988年7月从广州市人民 学校毕业分配到越秀区公安局,任人民街派出所民警。1989年8月3日因追捕持 抢劫歹徒身负重伤,经10天的全力抢救无效,于8月13日凌晨光荣牺牲。 1989年8月3日凌晨12时45分,正在仁济路与沿...[详细]
冯文凤(1906~1971),女。名鹭,别署瘦梅鹤山人。广东鹤山人。冯汉之女。5岁时从父习书法,由楷入手,上溯北魏、汉隶。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遒劲古朴。又与中外美术家结交,自学绘画、雕塑,艺有成就。1931年,上海《新闻报》徵求女子书画,在八百余参赛者中获得书法首奖。...[详细]
傅维新,1918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因病于2012年7月15日10时4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详细]
高建辉,男,汉族,1983年7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榕城监狱教育科科员。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坚守承诺,贴心照顾孤寡老人,用真情构筑一条爱的纽带;作为一名狱警,他牢记誓言,恪尽职守,想尽办法帮助服刑人员改造新生。高建辉用十几年光阴,唱出承诺无悔、使命必达的青春之歌。 2006年10月,高建...[详细]
高剑僧(1894-1916)又名剑争,乃高氏昆仲最幼者,与兄剑父、奇峰合称"岭南三高"。自幼得剑父扶持,并亲授画艺。1912年,未足十八之龄即随兄赴沪,创办审美书馆,发行《-画报》。后留学日本进修工艺美术,岂于归国前染疾,年仅廿三病逝客乡!剑僧早慧,得剑父悉心裁培,十余岁已显示在绘画艺术上的天份...[详细]
关爱莲(1950.6.22-2007.07.22),女,广东南海人。 关爱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缝纫手艺艰难养育7个孩子,但仍重视儿女的教育,千方百计供书教学。 1920年,关爱莲从浙江省杭州女子职业学校毕业,母亲即设法联系到留法勤工俭学会领导人,关爱莲...[详细]
关楚梅(1919~1990),原名关德芳,满姓瓜尔佳氏,在广州出生,祖居惠福西路仙邻巷。民国26年(1937)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附设高中师范科。 关楚梅从小受到音乐与粤曲的熏陶,十二三岁起,就参加业余性质的“怡社”音乐社,并在广播电台播唱粤曲。她曾拜师于粤剧艺人花古江门下,学习粤剧唱做艺术,...[详细]
管石銮(1917~2000),枫朗镇石圳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汉乐研究会副会长、汉剧音乐高级讲师、著名汉剧艺术家。 石銮自幼喜爱音乐,15岁师从汉乐名师罗娘德,1954年参加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其演奏笛子和洞箫技艺超群,被同仁公认。19...[详细]
关世雄,男,汉族,1922年4月27日生,广东番禺人。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先后在北京大学、辅江大学和日本法政大学读书。194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政经系。回国后,1946年后任清华大学、北平朝阳大学讲师、副教授。建国后,先后任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详细]
古耕虞,祖籍广东,1905年出生于重庆山货业世家。21岁即继承父业经营古青记山货字号,仅两年便“拥有重庆山货业天下之半”,仅8年便垄断了四川猪鬃出口业,使其“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物资统制,猪鬃的收购、出口指定由官办的川畜公司经营,但因国际市场只认古青记虎牌猪鬃,故仍任其...[详细]
古巩(1078-1156),字仲逊,号丹泉,原籍梅州,北宋末落籍长乐县黄砂乡。北宋绍圣四年(1097)与兄革、堇一同赴京,考取同科进士于一榜。哲宗皇帝赞曰:“一门三贵,旷世盛闻”。后授中顺大夫,官广西宾州刺史,德化黎民,功绩显著。金兵攻陷东京后辞官归里,负母杨太夫人骨骸迁居长乐县黄砂乡,在深山大...[详细]
古公鲁(1884-1931),字韩伯,号涵伯,梅林镇优河村人。1909年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远渡南洋,到巴城谋生,遂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1910年,返回广州,投入黄花岗起义准备工作。翌年被任命为西路大将军,失败后于8月返回五华家乡。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即组织和带领300多民军...[详细]
古鸿烈(1903-1969),字克怀,梅林镇优河村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回粤任东莞普济医院医生。后在石龙开业行医。1933年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研究部,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任广州市立医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率医护人员,抢救伤病员。广州沦陷后,在后方医院、后勤部陆军医...[详细]
古焕谟(1905-1995),字铎生,安流镇鹤园村人。中山大学文科肆业,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研究班结业。历任粤军管区政治部上校科长,特别党部少将书记长,广东省潮阳县县长,山东省第二绥靖区行政督察专员,陆军训练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省高雄市政府建设局局长、国民党中央政策委...[详细]
桂坫(1867-1958),字南屏。南海人。文灿之子。早年入读广雅书院和学海堂。1891年中举人。1894年举进士,入翰林院,授检讨,曾任国史馆撰修官、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篆,先后参加篆修《南海县志》、《恩平县志》、《西宁县志》(今郁南县)、《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志》,并著有...[详细]
郭爱玲,女,汉族,1954年6月出生,广东广州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民建会员。198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分类方向,获硕士学位.先后在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工作。曾任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山东省...[详细]
郭栋材(1893—1969),又名郭志远,桃源镇人。中学毕业后到广州上大学。民国13年(1924)参加新学生社,从事宣传工作。民国14年3月,被国民革命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任为国民党大埔县党部筹备委员。次年3月,就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凭双重党籍,既发展国民党员又吸收中共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