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管石銮

[公元1917年-2000年]

管石銮为[公元1917年-2000年]

  管石銮(1917~2000),枫朗镇石圳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汉乐研究会副会长、汉剧音乐高级讲师、著名汉剧艺术家。
  石銮自幼喜爱音乐,15岁师从汉乐名师罗娘德,1954年参加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其演奏笛子和洞箫技艺超群,被同仁公认。1957年,他随广东省汉剧团(后为广东汉剧院)赴京汇演,演出由其作曲的剧目《百里奚认妻》等,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汉剧院工作期间,他设计的音乐唱腔剧目已达40多本,如古装剧《齐王求将》、《花灯案》、《徐九经升官记》、《义子登科》、《昭君行》等;现代剧《红灯记》、《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等。由其移植为汉剧唱腔的昆剧剧目有《六国封相》、《天官赐福》、《思凡》、《收柳》、《左慈进柑》、《百里奚认妻》、《骂曹》、《王昭君和番》、《文天祥》、《拦马》、《贵妃醉酒》、《伏虎》等12本计25个曲目。这些曲目都是黄粦传、罗恒报、黄桂珠、梁素珍、黄群、杨秀薇、李仙花等艺术家、著名演员的常演剧目和获奖剧目。石銮的作品既保持传统的汉腔风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多次获省、市音乐奖,其中《花灯案》于1983年获广东省鲁迅文学奖,《齐王求将》、《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已拍成戏曲电影。他在汉剧、汉乐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已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
  1960年后,石銮先后在汕头戏曲学校、梅县地区戏曲学校任教,编写有头弦、提胡、唢呐、皮簧板腔等教材10本。他还参加集体编著和合作编著《广东汉剧志》、《广东汉剧唱腔音乐》、《广东汉剧二簧唱腔》、《广东汉剧昆曲唱腔选辑》等,这些书籍均成为对继承和发展地方戏曲具有保留和研究价值的著作。
  管石銮因病于2000年逝世,享年83岁。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廖一帆 (1917~1995)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萧湘 (1917~197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萧明 (1917~1996)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饶璜湘 (1917~199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丁振愈 (1917~1978) 大渡河勇士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 更多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0年)去世的名人:
黄瑞文 (1907~200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萧畹香 (1902~200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罗芬 (1919~200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柳步青 (1912~200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彭善 (1901~2000) 湖北省
周基堃 (1917~2000) 外国历史研究家、翻译家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
+ 更多公元200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