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振彪 [清][公元1785年-1850年]

  • 窦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广东吴川县硇洲岛。任金门水师总兵和福建水师提督前后20年。 窦振彪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寄食姑母家。自小熟悉水性,精通武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行伍选拔补广东水师千总和水师提标中营守备。此后,历任提标中军参将、水师副...[详细]

郑洪年 [公元1876年-1958年]

  • 郑洪年(1876~1958) 郑洪年,字韶觉,广东番禺人。幼年父母双亡,由潘姓表亲抚养成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就读于广雅书院,毕业于两江法政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学生。这是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郑被任命为第一任堂长。宣...[详细]

郑宏余 [公元1954年-1979年]

  • 郑宏余,1954年1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海康县。10多岁时,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便辍学回乡参加集体生产。1977年初,郑宏余应征入伍,驻守在祖国南疆。 来到连队不久,郑宏余被分配当机枪手,实现了扛枪卫国的愿望,他高兴极了。为了早日掌握轻机枪的射击要领,他常常不顾白天训练之后的劳累,晚上接着苦...[详细]

郑怀昌 [公元1913年-1934年]

  • 郑怀昌(1913~1934) 郑怀昌,又名郑昌,广东惠阳淡水镇人。民国14年(1925),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期间,中共组织就在他的家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少年时期的郑怀昌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期间,先后...[详细]

郑绩 [清][公元1813年-?]

  • 郑绩(1813~?) 郑绩,字纪常,号憨士,别署梦香园叟、几尝戆绩,广东新会人。早年科举落第,遂专心学医,其后又转攻学诗词书画。 郑绩长期寓居广州越秀山麓,在其寓所设置梦香园画室。与苏六朋、梁琛、邓大林为画友。自用印章中有“一生醉梦几时醒”、“几赏醉佬”、“傲骨自然贫”、“淡然自守书画自...[详细]

郑南山

  • 郑南山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洪屋村人。1947年在西营(今霞山)当码头搬运工人,1953年调到湛江港务局当装卸工人;1954年当调度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工作一贯热情积极,埋头苦干,不分日夜深入装卸现场,及时解决问题,保证装卸任务顺利进行;他关心工人生活疾苦,热心帮助群众解除困难,深受群众...[详细]

郑士良 [清][公元1863年-1901年,三洲田起义领导人]

  • 郑士良(1863~1901) 郑士良,原名振华,字安臣,号弼臣,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市淡水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郑在乡塾就读,后进崇雅书院。光绪七年(1881)往广州,就读于德国教会所设礼贤学校,入基督教。光绪九年,他加入三合会。光绪十二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与同学...[详细]

郑寿山 [公元1895年-1964年]

  • 郑寿山(1895~1964) 郑寿山,广东吴川人。从曾祖父郑万楷起,一家四代从事木偶戏,他的父亲郑魁元更被誉为“木偶戏状元”,在东南亚颇负盛名。郑寿山从小受到熏陶,四五岁就学着摆弄木偶。他刚满7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 清光绪三十年(1904),郑寿山随兄长郑富春到香港、新加坡一带演出谋生...[详细]

郑天保 [公元1903年-1971年]

  • 郑天保(1903~1971) 郑天保,原名君度,曾用名郑兴,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侨家庭。16岁入广东省立梅州中学,18岁停学被父亲带往马来亚,在叔父开设的商店当了2年店员后又返国,在省立梅州中学继续读书。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由胡一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大团支...[详细]

郑毓秀 [公元1891年-1959年,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倡导者]

  • 郑毓秀(1891—1959),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出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乐群村)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郑姚为香港富甲一方的地产商人。父亲是当朝户部官吏郑文治,家境富裕。 郑毓秀自幼性格叛逆,不愿裹足,15岁就加入...[详细]

郑玉琼

  • 郑玉琼 女,广东省湛江市人。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吴川市黄坡、覃巴等小学当教师,扎根农村,为培育祖国的新一代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她在识字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被县教研室印发成材料在全县各小学推广。她所教的学生每学期统考及格率达95%以上。1960年6月11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详细]

郑正秋 [公元1889年-1935年]

  • 郑正秋(1889~1935) 郑正秋,原名郑伯常,广东潮阳人。郑幼年随家人到上海入学堂。清朝末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他以“丽丽所剧评”为名,以正秋为笔名,先后在《民呼》、《民吁》、《民立》、《民言报》等报刊发表过一批评论戏剧的文章,主张以艺术教化社会,改革戏剧。后被聘为《民立报》...[详细]

郑智勇 [公元1851年-1935年]

  • 郑智勇(1851~1935) 郑智勇,乳名义丰,原名海涛,清咸丰元年(1851)出生于广东海阳(今潮安县)凤塘淇园村。 智勇幼年丧父,生活艰辛。曾到本县的鹤陇当牧童,后又流浪于汕头埠。同治二年(1863),仅12岁的郑智勇即远涉重洋,到暹罗暹北边陲谋生。他于青年时期加入洪门“私派”集团,...[详细]

钟鲁斋 [公元1899年-1956年]

  • 钟鲁斋(1899~1956) 钟鲁斋,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幼年在村中读私塾时,就能熟背《四书》、《五经》,为乡亲所赏识,资助他外出求学。民国12年(1923)7月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返回其母校梅县广益中学任教。这时,他积极协助创办嘉应大学,并任该校讲师。民国15年8月,复入沪江大学研究院攻...[详细]

岑仲勉 [公元1886年-1961年]

  • 岑仲勉(1886~1961) 岑仲勉,名汝懋,号铭恕,广东顺德桂洲里村人。3岁丧父,童年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后跟随堂伯父攻习金石刻辞。自幼阅读史地、掌故、政典之书,对历史研究产生兴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仲勉考进两广大学堂,后又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设在广州粤秀书院...[详细]

钟明光 [公元1881年-1915年]

  • 钟明光(1881~1915) 钟明光,字达权,广东兴宁人。家境贫苦,父亲钟其祥,早年去世。兄弟4人,他居最小。妻陈氏,有子女各一。 自幼由母廖氏抚养,家境虽贫困,仍竭力让钟明光求学。自是钟明光勤苦读书,课余之暇,喜读古代英雄传记,每读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常常掩卷叹息。时值饥荒,家境益窘,...[详细]

钟天心 [公元1903年-1987年]

  • 钟天心(1903~1987) 钟天心,又名汝中,广东五华人。父毓元,是同盟会员。早年在香港就读小学,后赴北京入南开中学。继考进北京大学,常于《晨报》、《京报》副刊及《民生周刊》上发表诗文,著有《追寻》、《游子吟》专集。 民国12年(1923)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委...[详细]

周春 [清]

  • 周春,脸上有痘斑,故绰号“豆皮春”,广东广州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慷慨好义,武艺出众,胆略过人,早年曾参加三元里人民抗英战斗。 清咸丰四年(1854),广东天地会起义反清。周春为天地会首领之一,于同年农历六月中旬,在沙亭岗聚众竖旗响应,自称“大都督”。旋即与李文茂、甘先、陈显良等各路义军联合围...[详细]

周凤 [公元1873年-1973年]

  • 周凤(1873~1973) 周凤,女,广东海丰人。少时因家贫卖身为婢。17岁嫁给大地主彭辛为妾后,仍参加家务劳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丈夫去世,遂负起教养子女之责。 民国11年(1922)6月,次子彭湃发动海丰农民成立全国最早的农会组织,遭地主豪绅攻击,周也忧心忡忡。但在儿子启发教...[详细]

周汉华 [公元1934年-1967年]

  • 周汉华(1934~1967) 周汉华,广东新会人。出身农民家庭,仅读过4年小学。1955年在大泽第五和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任水稻育种员,进行水稻丰产试验,采用经过穗选、粒选的“齐粘”和“金山粘”,采取深耕改土、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等措施种植,当年创造亩产750公斤和次年创造亩产826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