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芬(1887~1966) 李树芬,广东新宁(今台山)人。12岁时到美国波士顿与父亲相聚,16岁时随父返乡。其后又随父亲到香港,入拔萃男书院专修英文,取得大学预科资格。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香港西医书院。在学数年间,每逢寒暑假期,李树芬都回乡为上门求医的乡亲服务。有一年夏天,他的外...[详细]
李思贤(1885~1951年),广东新会人。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福建法政学校。民国7年到厦门设律师事务所,一度任律师公会会长。民国27年5月厦门沦陷后,出任厦门维持会会长、厦门特别市市长兼警察局长、劝业银行董事长、水电公司董事长等伪职。曾赴东京晋见日本首相,积极为日本侵略者推行“大东亚共...[详细]
李煜堂(1850~1936) 李煜堂,名文奎,一字郁堂,广东台山人。幼研经史帖括之学,年18随兄经商美国,数年后积资返港,设金利源、永利源两药材行于港岛南北行;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国势微弱,认为非振兴新工商业不能自存,遂先后经营广州电力公司、河南机器磨面公司、泰生源出入口货行等,因缺乏经验,屡...[详细]
刘公显(?~1652) 刘公显,广东揭阳人。少习武艺,后中武秀才。明末,清兵压境,朝廷无能,官绅肆虐,刘开始秘密结党聚义。清初,他联系志士,于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高举反清旗帜,在揭阳宣布起义,大本营设于南塘山。部属有“九军”,时人称为“九军起义”。“九军”将领曾铨、马麟、马殿、马登、...[详细]
刘光福(1893~1983) 刘光福,祖籍广东台山,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父亲早年在澳洲维多利亚州以采矿伐木为业,母亲为英国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母去世后,父亲将他及其弟送回乡,托亲属照料,在私塾学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重返悉尼。民国成立后,他欢欣鼓舞,参加澳洲的中国国...[详细]
刘黑仔(1919~1946)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广东宝安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先后在伯父家放牛和堂兄开办的药店帮工。民国27年(1938)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刘在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反顽斗争。民国28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惠宝人民抗日...[详细]
刘家驹,字乙明,号霭士,广东大埔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幼年父母双亡,靠亲友资助完成学业。他悉心钻研数学,二十九年(1903)起,任潮州同文学校教习,三十四年(1908),被推荐到汀郡中学(今长汀一中)任教习。 家驹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在汀常与长汀同盟会员杨仰程,丁仰皋,康绍...[详细]
刘群兴(1887~1979) 刘群兴,广东增城人,出生于广州市。3岁时,父丧,全家靠其母磨粉为生。他入岭南学堂读书,与同班同学高奇峰往来甚密。高奇峰与兄高剑父,从名画家居廉学画,刘群兴耳濡目染,有意攻习绘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到永铭斋刻花玻璃店当学徒,满...[详细]
刘绍周 (1892-1970),又名刘泽荣。广州市人。1897年随父母前往俄国高加索定居。1917年4月,他在彼得堡联络中国留学生,组建了中华旅俄联合会,他被选为会长,1918年底改名旅俄华工联合会。仍任会长。为解决旅俄华工生活的困难和遣送回国做了大量工作。其间,从1919年3月...[详细]
刘士木(1889~1952) 刘士木,名志权,字更生,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在家乡兴民小学读书。14岁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就读。不久出国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初在望加锡(今乌戎潘当)中华学校任教,后受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锋报》之聘,到该报任。 宣统元年(1909...[详细]
刘树荣(1958 ~ 1983),镇安镇岗旁村人。童年时爱听雷锋的故事,读书勤奋,常为同学群众做好事,是个“三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务农,任生产队副队长,被评为先进民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刘树荣常为“五保户”挑水,送柴,碾米;为困难户请医送药,犁田耙田,排水灌溉;还义务维修村里电线,为...[详细]
刘锡鸿,原名锡仁,号云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举人。早年从广西左江道张敬修襄赞军事,镇压两广三合会,旋补刑部员外郎。后随毛昶熙督办河南团练,镇压捻军。同治二年(1863),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时刘已回广东,因性情孤傲,与乡人议论多不合,颇为失意,郭嵩焘爱其才,怜其不遇,极力栽...[详细]
刘远波,1971年6月4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奥头镇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生活坎坷,他出生前,生父就离家出走香港,多年不归。刘远波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从惠阳改嫁到布吉镇水径村(今属深圳市龙岗区)刘家。一家七口,全靠母亲劳动来维持生计。贫穷的生活和艰苦的磨炼,培养了刘远波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思想和不怕...[详细]
刘志陆(1891~1941) 刘志陆,字伟军,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初年在广东陆军混成协任执事官。其后投效桂系,任广西桂平镇守使公署参谋兼警卫连长,后受桂军莫荣新赏识,累升至镇守使公署参谋长兼旅长,且任两广都司令部独立团团长,惠州督办、讨龙(济光)军第四路司...[详细]
李万华 广东省阳江市人。1952年从部队到两广盐务局乌石盐场当生产管理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盐场工作期间,他爱场如家,工作高度负责,细心管理,他所管理的工段原盐产量、质量均居全局先进行列。1956年5月10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详细]
李文范(1884~1953) 李文范,字君佩,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与朱执信等参加东京同盟会筹备会议,七月加入同盟会,掌理文牍事。回国后,执教广东法政学堂,兼任翻译。光绪三十三年被举为广东同盟会会长,与朱执信等共谋革命。参加过庚戌广...[详细]
李雾仙(1905~1962) 李雾仙,女,又名凌莎,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父亲李达寿,在巴达维亚经营凉茶、香烟等生意。因家贫,雾仙小时被送给邻居铁匠刘丁荣抚养,刘家对她甚为疼爱,送她进中华学堂读书。 民国9年(1920)李雾仙回国...[详细]
李扬敬(1894~1988) 李扬敬,字钦甫,广东东莞人。父亲是县衙差役,家境清贫。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东莞高等小学堂,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民国2年(1913)毕业,回广东参加新军,任见习官。不久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辎重科第六...[详细]
李耀汉(1861~1942) 李耀汉,字子云,广东新兴人。早年在私塾入读,后在塾馆当伙夫,塾师,因-负债,沦为土匪,跟随匪首李北海为患乡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李北海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招抚,出任哨官,李耀汉亦随之出任文书。其后,李耀汉挑拨李准杀掉李北海,自己替任哨官,以后迭升为内河水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