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东莞人物

李扬敬

[公元1894年-1988年]

李扬敬为[公元1894年-1988年]

  李扬敬(1894~1988)
  李扬敬,字钦甫,广东东莞人。父亲是县衙差役,家境清贫。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东莞高等小学堂,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民国2年(1913)毕业,回广东参加新军,任见习官。不久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辎重科第六期深造,民国9年毕业。返粤后,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民国10年随宗兄李章达在-大本营警卫团任连长。翌年陈炯明部炮轰孙中山的-时,李扬敬在保卫战中负伤。后复回粤军第一师,历任中校参谋、上校参谋、少将主任以至少将旅长。民国13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李任军校中将教育长。民国14年,陈济棠升任第十一师师长,李任该师参谋长,参加第二次东征及讨伐邓本殷的战役。北伐时期,随李济深留守广东。民国16年,陈济棠自苏联返粤,谋求复任第十一师师长职,李扬敬竭力为之奔走,使陈顺利复职。“四·一二”政变后,李改任第八路军中将参谋长。
  翌年春,陈济棠任广东编遣区主任职,遭拥李(济深)派徐景唐等反对,李扬敬却积极支持陈济棠。后任粤军第六十三师师长,参加粤桂军阀战争,-皆捷,深得陈济棠的赏识,被委任为梧州行营主任、韶关行营主任。
  民国20年(1931),陈济棠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国民党中央西南执行部、西南军事委员会等机构。李扬敬被推为军委委员、第三军军长、粤东区绥靖委员等职。
  民国23年(1934),第一集团军成立,李任中将参谋长,兼广州燕塘军校副校长(校长为陈济棠)。是年夏,蒋介石命陈济棠出兵赣南围剿红军。陈济棠以李扬敬为前敌总指挥,组建第二纵队向筠门岭进攻。李不敢贸然行动,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在红军的坚强阻击下,死伤累累,毫无进展。是年十月,红军主力离赣长征后,李回师粤境。
  陈济棠治粤时,陈、李相交甚笃,朝夕往来,进言议事,陈倚之为左右手。
  民国25年(1936)6月,陈济棠发动“两广六一事变”,举兵北上,进行“抗日反蒋”。时李养疴香港,闻陈引兵北上,李即回穗与陈商榷。不数日,余汉谋等投蒋反陈,连陈部的飞机绝大部分亦投蒋,陈即宣告下野。蒋介石将李扬敬的第三军划归余汉谋统率的第四路军节制,任命李为第六路军总司令,以瓦解粤军,李愤然辞职。蒋即令他赴南京任中训会训练委员兼主任秘书、三青团中央团部干事兼训练处长、中将副教育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秘书长和代理省政府主席等职。他与薛岳密切配合,对保卫湖南起了重要作用。民国32年(1943)后,李卸任闲居桂林。桂林沦陷,李扬敬转居广东罗定县蔡廷锴家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省民政厅长。民国35年(1946)9月,他曾主持焚毁鸦片烟。1949年,薛岳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扬敬任广州市市长。广州解放前夕,李撤往海南岛。后迁居香港,并将在广州兴办的珠海大学迁港续办。1988年7月在台湾逝世。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