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亭 [公元1903年-1971年]

  • 杨华亭(1903—1971),原名春荣,市城区黄堡镇文明原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曾任陈炉镇第二高等小学校长、同官县教育局视察员、局长和陈炉镇中心小学校长、督学等职,系民国《同官县志》的主要采编人员之一。他思想开明,倾向进步,曾掩护过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抗日战...[详细]

杨俊德

  • 杨俊德(?~1924) 字明齐,商州人。少倜傥,有大志,魁梧聪颖,仁侠好义。十七岁肄业县高等小校,富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从戎,以骁勇闻名。中华民国成立后,解甲归里。护-兴,任陕西骑兵第一团第二连长,后归靖-杨虎城麾下,任游击营营长。民国13年(1924)改编为陕西国民军第二团第一营...[详细]

杨铭源 [公元1878年-1926年]

  • 杨铭源(1878~1926),字西堂,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是辛亥革命陕西省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幼年时,在本村私塾念书,以后就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曾受到陕西省学使沈卫(淇泉)的赞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陕西省派遣30名官费生到日本留学,其中...[详细]

杨培源 [公元1912年-1953年]

  • 杨培源(1912~1953),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少时,在家乡学校就读,后来考入西安二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从事党的活动,193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时,给学生专门讲授一些革命小说,如:《女囚》(描写一位女共产党员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时被逮捕入狱,在狱中和敌人进行...[详细]

杨森 [公元1908年-1936年]

  • 杨森(1908~1936)原名杨宗凯。陕西乾州(今乾县)人。1926年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林科学习,参加过历时八个月的反刘镇华围攻西安城的斗争。1927年2月进入由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四一二”-政变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杨根据中共组织指示,入国民党...[详细]

杨笃生 [公元1908年-1982年]

  • 杨笃生 (1908—1982)又名杨庭植,杨家山乡杨家山村人。从陕西省第五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五师)毕业后,历任武侯女子小学和黄沙、沔阳镇、旧州、元墩、杨家山等小学教师、校长等职,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先后亲自筹办成立沔阳镇、元墩、杨家山3所小学,受到群众称赞。1974年退休,1982年病故。  ...[详细]

杨慎交 [唐][公元675年-724年]

  • 杨慎交(675—724),弘农华阴人,出身名门望族。五世祖为隋观王杨雄,曾祖为唐观国公、特进杨恭仁。祖父杨思训,袭爵。杨思训孙睿交,本名璬,少袭爵观国公,尚中宗女长宁公主。预诛张易之有功,赐实封五百户。神龙中,为秘书监。后被贬,卒于绛州别驾。 《隋唐嘉话》:“景龙中,妃主家竞为奢侈,驸马杨慎...[详细]

杨素蕴 [清][公元1630年-1689年]

  • 杨素蕴(1630~1689),字筠湄,号退庵,宜君县石堡村人。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初任直隶大明府东明县(原属河北,现归山东管辖)知县。后历任四川道、川北道、湖广提学道、军务参议道、下荆南道(湖北境内)、山西提学道御史职务。继被举荐为通政司参议、都察院右副都循史,奉天(今沈阳)府丞,顺...[详细]

杨体宏

  • 杨体宏(?—1961),13岁开始拜学烹调。心灵手巧,从师,又不为师缚。很快学会陕味、川味和南北大菜的基本制作方法。19岁,去四川继续学习川菜的制作。3年后回到汉中的“协合餐馆”当“炉头”,又到“香口菜社”主作南方菜。后来一些大餐馆,先后都请他做过“炉头”。他作菜干净利索,能看多口火眼,出菜快...[详细]

杨星海 [公元1891年-1969年]

  • 杨星海(1891—1969),原名杨逢源。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直到17岁时始上学。 辛亥革命后,他追随堂兄杨铭源去北京、上海读书学习,受到-及爱国思想的熏陶。在上海街头,他目睹外国人横行无忌,任意欺侮中国人,极为愤慨。一次,他碰见日本人无故痛打一位拉黄包车的中国人,...[详细]

杨再泉 [公元1905年-1963年]

  • 杨再泉 (1905~1963),原名忠杰,字憬民,耀县寺沟乡杨家河人。民国十二年(1923),入三原渭北师范求学,因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启迪,多方阅读进步书刊,一心向往革命。十六年(1927),参加共产主义共青团,十九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年(1931)五月,与邑人张仲良、陈学鼎等...[详细]

杨照苏 [公元1920年-1982年]

  • 杨照苏(1920—1982),原名杨明士,曾用名杨攻、杨占胜。市城区黄堡镇孟家原人。 民国24年(1935),杨照苏高小毕业后去三原县上中学。26年(1937)初,转学到西安二中。该校是当时西安革命力量最活跃的学校之一。进校不久,他便加入中国民族先锋队,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参加各...[详细]

杨振东 [公元1910年-1983年]

  • 杨振东 (1910~1983),耀县寺沟乡杨家河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三团任战士、排长、司务长。他意志坚强,作战勇敢,靖边攻城战斗中,带领全班担任主攻,英勇善战,亲打头阵,立下了战功。后担任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副官、军人合作社经理、运...[详细]

杨植 [公元1915年-1948年]

  • 杨植(1915~1948)又名文昆,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 杨植少年时代就奋发上进,1934年以优良成绩毕业于宜君县立高小。1936年春赴陕甘宁边区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先在中共关中地委宣传部工作,后任关中地委组织部人事科长、赤水县委宣传部长、淳化...[详细]

杨子珍 [公元1915年-1984年]

  • 杨子珍(1915~1984),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 1932年至1935年,他在宜君县高小上学期间,就热爱阅读进步书籍,随后参加了强自修组织的秘密“读书会”。通过学习,认识到 统治的黑暗、腐败,痛恨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立志要进行革命斗争,推翻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他在学校进步师生的组织...[详细]

严潘氏 [公元1853年-1961年]

  • 严潘氏(1853~1961) 本县梁山镇人。小时即与父母下地干活,闲暇时常跟祖母学习认草药、疗疮痈、正脱臼等技术,后与一贫农结了婚,夫妇以租种土地为生。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体。严潘氏生活尚俭朴、重规律,平日不嗜酒肉,好粗茶淡饭;衣着不讲华丽,但求宽舒;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凡来求...[详细]

严庆云 [明]

  • 严庆云 (生卒年月不详)字蔼如,号瀚园,黄沙人。其父严公钧,字衡斋,清乾隆十三年(1748)戍辰科进士(中试第90名),授贵州锦屏县知县,著有《寸锦集》(今已不存)。严庆云深通经术,蜚声文坛。与洋县士人岳震川、王擅魁齐名,时称“汉南三杰”。严庆云为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中试第156...[详细]

姚吉乔 [公元1892年-1953年]

  • 姚吉乔(1892~1953) 商州人,农民出身。二十年代末冬季的一个晚上,他听说从洛南县过来四个散兵,在大河面乔沟口王德运家索要银元。出于气愤,他急奔德运家,智取了散兵的两支 ,一支 ,并将他们锁在王家,只身携 跑回。此后,他便在地方插旗招兵,制造0,组织民团,自任“团总”。从此,北宽坪一带的一...[详细]

闵耀雷

  • 闵耀雷原名文光田,镇安县米粮区白塔乡寨二岭人,生于1916年。早年参加群众自发-武装——大刀会。1935年2月在店垭子参加红二十五军,被编在五路游击师五团五连任排长。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闵耀雷先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辎重营、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四团、中央警卫教...[详细]

姚守先 [公元1869年-1925年]

  • 姚守先(1869~1925) 字谨之,下高川人。幼通书识礼,笃于孝友,年长入县学。光绪末叶,欧美科学新知传入国内,有识之士竞相研习,守先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灌输新知识,改变一般人陈腐的封建教育观念。他历任县立中学、高等小学堂学监,兼任历史、数学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