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明][公元1483年-1521年]

  •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20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指控□宦刘瑾,被免官。正德六年复职,十二年升吏部员外郎,十三年迁陕西提学副使;十六年病故。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详细]

贺若弼 [隋][公元544年-607年,隋朝著名将领]

  •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详细]

何万镒 [公元1908年-1932年]

  • 何万镒 (1908—1932),息县关店乡何大湾人。1925年初,何至武昌上学。上学期间,待人诚朴热情,秉性刚强,嫉恶如仇。在进步老师的熏陶下,对革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年春,武汉工人举行大-,何积极组织同学支援。5月30日,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何积极组织学生-,支持上海工商 合会提出...[详细]

贺元伍

  • 贺元伍 (1920— ),原名贺民凯,彭店乡七里湾村贺围孜人。1936年7月至1938年7月,求学于河南省立七中(潢川)。1939年4月,经新四军八团留守处介绍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挺进华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后编入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1943年8月,调晋察冀军区参谋训练队...[详细]

贺铸 [宋][公元1052年-1125年]

  •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详细]

侯方域 [清][公元1618年-1654年,清初文学四公子]

  •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详细]

黄霸 [汉][?-前51年]

  •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详细]

黄帝 [上古][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详细]

黄宪 [汉][公元75年-122年]

  • 【黄宪】(75~122)字叔度,号征君。东汉著名贤士。慎阳(今正阳城南关油厂,原为十方院即其居处遗址)人。世代贫贱。父为牛医。颖川(郡址在今许昌东)荀淑到慎阳,在客店里遇到黄宪,当时他才14岁,荀淑感到惊奇,作揖施礼后,同他交谈整日,不愿离去。他对黄宪说:“你是我的老师”。 荀到袁阆处,袁还未及...[详细]

黄忠 [三国][?-220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 忠(?-220),字汉升,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 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详细]

桓宽 [汉]

  • 桓宽 ,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汉武帝(前140—前87年)时,由于官府彼此争购货物,常使物价腾贵。各地向中央交纳贡物...[详细]

胡昭 [宋]

  •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甚能籀书,真行又妙。卫恒云:“胡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羊欣云:“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张华云:“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可谓宿士矣。...[详细]

周惠王姬阆 [春秋战国][?-前652年,东周第五代国王]

  • 周惠王,(卒于前652年),姓姬,名阆,东周第五代国王,谥号惠王。他是周庄王的儿子,在位25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惠王姬阆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75年)秋,为国,边伯、 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个大夫,由于庄王生前曾经嘱咐要立庶子子颓为国君,对厘王病死后由姬阆即位十分不满,就联合贵族苏氏,一...[详细]

周敬王姬匄 [春秋战国][?-前476年,周朝帝王]

  • 周敬王,名姬匄(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 周敬王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 姬匄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详细]

周考王姬嵬 [春秋战国][?-前426年,周朝帝王]

  • 周考王,名姬嵬(公元前?~前426年)。贞定王子。攻杀兄思王而继位。在位15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间,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继续周公的官职,史称周桓公。时人称此国为“西周”。 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今河南省...[详细]

周庄王姬佗 [春秋战国][?-前682年,春秋时期东周第三代君主]

  • 春秋时期东周第三代君主。姓姬,名佗。周桓王之子。前697年桓王死后嗣位,在位十五年,前682年卒。 庄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继续下降,所控地域日益萎缩。而各大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正在形成争霸之势。...[详细]

汲黯

  • 汲黯 (?~公元前112年) 字长儒。濮阳县人。生年不详。西汉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汉武帝时历任谒者、中大夫、东海太守、主爵都尉、右内史、淮阳太守,为著名谏臣、廉史。汲黯常慕傅柏、袁盎之耿直,多次直谏,冒死犯颜,廷争无惧,曾几次使武帝在群臣面前尴尬难堪。因此,他居官一生,体察下情,为民请命,...[详细]

少典 [上古]

  • 少典也称有熊氏,其嫡系后裔为有熊国国君黄帝。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有熊国其实就是有6个部落组成。这6个部落分别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是黄帝的嫡系亲信部落和中坚力量。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 《史记集解》谯周:“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 《国语·晋语四》注...[详细]

南明文宗朱聿鐭 [明][公元1605年-1646年]

  • 朱聿鐭(1605年—1646年)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明绍宗(隆武帝)之弟。隆武帝死后,他在清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拥立,年号绍武,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绍武王朝,与肇庆的永历帝朝廷互相抗衡。绍武王朝的寿命很短,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李成栋导由福建攻入广东的...[详细]

江淹 [南北朝][公元444年-505年]

  •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 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 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齐高帝闻其才,召授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