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纯,生卒年不详,字粹庵,河南项城人。庠生,袁重三次子。在项城袁氏家族为宦子弟中,袁保纯只是个地方小官。因为他在学业方面,不如堂兄弟袁保庆、袁保恒等,没有功名。但因为袁甲三的缘故,受荫加知州衔,先就任于云南安州,后调山东莒州任知州。 袁保纯到山东莒州任职时,当地社会治安很是混乱,官匪互相勾...[详细]
袁宝华,1916年生,河南南阳人,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他在中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人物生平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详细]
袁保龄(1841~1889)字子久,又名陆龛。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系咸丰、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甲三次子,袁世凯的叔父。1862年中举人,曾随其父镇压过捻军。 1866年,25岁的袁保龄任清朝廷内阁中书侍读。1877年,袁保龄因编纂《穆宗毅皇帝实录》有功,赏戴花翎,官衔升为四品;1878...[详细]
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河南项城人。袁树三次子,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在鄂豫皖苏一带,参加对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详细]
袁保颐,具体生卒年不详,字荫臣,河南项城人。父亲是禹州训导袁凤三。十四岁那年,他父亲去世,随堂兄袁保恒在京师读书。后来也是因袁甲三余荫,被授为户部主政,后补户部陕西司主事。升为知府候选后,就跟堂兄袁保龄到旅顺督办船政。 生平事迹光绪十一年(1885)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袁保...[详细]
袁保中,字受臣,袁澍三的长子,袁世凯的生父。在项城袁氏家族中属长门长孙。他一生没有出仕为官,仅以附贡生资格捐过同知。 袁甲三、袁保恒、袁保庆等都在外地做官时,袁寨袁氏家族几十口人同居,主持家务的就是袁保中一人。当时他的祖母郭太夫人、母王太夫人都已年高,袁保中尤能恪尽孝道,使老人们心情愉快。袁...[详细]
袁迪新,出生于1922年,是段祺瑞的三小姐段式巽的独养女儿。 袁迪新(1922-),生在袁世凯的老家——河南彰德的袁府。她的曾祖父袁世辅是袁世凯的弟弟,排行老五,袁世凯是老四。袁家兄弟共六个大概没分家,都焐在那“豪门深深深几许”、不知是七进还是八进的袁家大院里。 袁迪新的祖父袁克庄28岁...[详细]
袁凤三,字桐友,取凤凰为“百鸟之灵长,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之意。河南项城人。 袁凤三和树三、甲三、重三一母同胞,不知是没二哥聪明还是没二哥运气好,虽然同在母亲耳提面命之下,篝灯夜读,甚至两个哥哥都当了官,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自己尽管奋发努力,用心苦读,可就是不能进学,以致“屡困秋闱”...[详细]
袁克桓(1898—1956),又名袁心武,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六子,近代实业家。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新学书院,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 物生平他遵循其母杨氏(袁世凯第五个姨太太)“不要从政...[详细]
袁克玖(1903年~1973年),又名克久,字铸厚,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九子。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 幼时与其他几个袁家子女一起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呆了十年,1930年回国后在天津耀华玻璃总厂担任英文秘书,后来又协助六哥袁克桓在启新洋灰公司办实业,出任过公司营业部主任。此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喜欢泡...[详细]
袁世廉,具体生卒年不详。字清泉,庠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三哥。他们六兄弟中,只有袁世廉与袁世凯关系最好,最受袁世凯敬重与关爱。 人物生平据宣统三年(1911)《项城县志》记载:袁世廉少年时,胆识过人,以素有才干而享誉乡里。当地的土匪头子张天罕,横行乡里到处抢劫,官府对他无可奈何。有人查知了他...[详细]
袁世彤,具体生卒年不详,字孟昂,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六弟。 物价绍台湾高拜石的《古春风楼琐记》,说他享年不到五十岁。他少年时代也曾勤读诗书,但没有走通科举之路。他母亲患病严重时,据说他曾截断自己的手指合药,结果母亲的病很快好了。光绪十四年(1888),曾报捐同知,以后又报捐道员。光绪十九年(1...[详细]
袁树三,一名澍三,具体生卒年不详,河南项城高寺镇袁阁人。是袁甲三的同母长兄。他与二弟袁甲三少小入学,都因品学兼优而“食饩”,受到士子们推崇。为减轻家庭负担,兄弟俩也曾设馆授徒。在设馆授徒的同时,为博取功名以实现父亲的遗愿,兄弟俩专以八股文(时称制艺,时艺)为务,不去研究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和不能“...[详细]
袁耀东,从小跟随父亲读书,长大后子承父业,也以在蒙馆教授学童为立身之本。追溯起来,到了袁耀东这一代,袁家的光景仍然不好过,但是父子两代教书匠却在项城远近乡邻中赢得了一些清正的好名声,提起袁家父子塾师,人们都认为那是很有学问的两代人。以至于淮宁富户郭如珽也不嫌弃其家境清贫,心甘情愿地将小女郭氏嫁给...[详细]
袁重三,字惺轩,号敬有,具体生卒年不详,今河南项城高寺袁阁人。他是袁树三的三弟,小时候也很聪明,也是早年“食饩”,也是远近闻名的师表人物。 他素有大志,可是看到哥哥袁树三、袁甲三、袁凤三,侄儿袁保恒、袁保庆都在外地做官,老母亲郭太夫人年事日高,需要侍奉,就不再往仕途上努力,专心在家料理家务,...[详细]
岳秀松(1868~1949)兰考县城内人。出身贫苦,12岁到祥符县拜名厨师学烹调。性情善良,心灵手巧。他擅长扒鱼翅、蒸方块、烤鸭、烧猴头、扒熊掌、清蒸燕窝等。又巧于备办素席,仅豆腐一类,便能做73种。又以高装盘出名,刻制拼花精美,种类繁多。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经开封时,...[详细]
余爵,明末禹州人,字天有。天启四年(1624)中举,登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任抚宁知县。因母去世归里,服丧期满,补章邱知县,升任兵部主事,后调任员外,因病辞免。杨嗣昌督师时命余爵参谋军事与张克俭同守襄阳,后因城陷脱走。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义军包围开封,旋调左良玉往援,并命余爵参谋...[详细]
虞延(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大,汉代陈留东昏(今兰考县境)人。年轻时,身高八尺六寸,腰带数围,力能扛鼎。初为户牖亭长,性敦朴,不拘小节。王莽末年(23年),天下大乱,延挺身常婴甲胄,保护一方。东汉建武初年(25年),任西阳令,岁课合理,众人感其德。建武二十四年(48年)调迁洛阳令。此时阴氏客马成犯奸...[详细]
褚裕之,褚秀之的弟弟,字叔度,阳翟(今禹州)人。宋立国后封番禺县男(爵名,第五等爵)。初随武帝征伐有功,历充越中郎将,在任四年,广营赀财,因此,免官被囚禁。出狱后,任雍州刺史,领南蛮校尉。景平(423)中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