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周口市> 项城人物

袁凤三

[清]

袁凤三为[清]

  袁凤三,字桐友,取凤凰为“百鸟之灵长,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之意。河南项城人。
  袁凤三和树三、甲三、重三一母同胞,不知是没二哥聪明还是没二哥运气好,虽然同在母亲耳提面命之下,篝灯夜读,甚至两个哥哥都当了官,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自己尽管奋发努力,用心苦读,可就是不能进学,以致“屡困秋闱”,进不了“走科举正道入仕”的门槛,连袁甲三都为之扼腕叹息。
  于是,袁凤三想走大哥树三的路,但他不具备大哥“廪贡生”的资格,想用“纳捐买官”的办法却又没钱。据说袁凤三是用了二哥的续娶夫人陈氏典当陪嫁的首饰钱,捐了个“禹州教谕”实缺。
  在禹州任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年。袁凤三很看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职,身教为先,时时向生员们和百姓、下级官吏讲解“修身、治家、平天下”的道理和方法。在禹州,袁凤三不仅个人享有很高声望,禹州的官绅富户士农工商也大都了解袁母郭氏的为人。郭氏到禹州看望儿子期间,禹州的官绅士子往往掺扶着自己的老母亲到学塾去拜望她,争睹郭太夫人的丰采。
  禹州虽然地处河南中部,但西临伏牛山区,鲁山、宝丰等边远山区,自古多有土匪为患。禹州地处土匪东掠西蹿要道,每当大股小股土匪兵临禹州城时,人心惶惶,“跑反”的事经常发生。此时,袁凤三却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未着戎装的儒将风度。每次州守出战,都委任袁凤三留守。袁凤三每天率兵丁在全城巡逻,彻夜睡不上觉。为接济守城粮草,他甚至典当自己的衣服捐献。禹州官民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守城更加坚定。
  土匪离开禹州以后,州守想松口气,凤三对州守说:“现在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守城的事一日不可松懈”。于是州守率士民修城、培隍、濬池、修缮兵器,修复城外石桥,为防备贼人再次攻城作好了充分准备。后来捻军活跃时,许多州县的城池都被攻陷,只有禹州城完好无损,是袁凤三的功劳啊。因为守护禹州的功劳,袁凤三被加四品衔,在任候选“同知”。
  可惜的是,袁凤三死在禹州训导任上的时候,也没能补上副县令的实缺。官位“四品”,不过是虚衔而已。但当地的官绅百姓追念他的功绩和人品,对他的不幸辞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族人从禹州“扶柩归葬”时,禹州的民众因不能在袁凤三生前攀辕留靴,送万民伞,在他死后自发的为其送行,所谓“士民哭巷,追思弗衰”。
  宣统三年《项城县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