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伊人、一夫等。河南通许人。196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中学教师、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当代诗人处女作选析》(合作)、《唐诗绝句新解》、《远天的星群——台湾十诗人作品评论》,主编《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词典》...[详细]
原名张克鹏,笔名方正。河南辉县人。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系(函授)。1998年调辉县市文化馆工作,现任文化馆创作室主任兼辉县市作协主席。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欲望狂热》、《吐玉滩》,报告文学集《握别昨天》,中短篇小说多篇及广播剧《太...[详细]
张连友,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县芦岗乡官路张村。 张连友上小学期间,正值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之时。小小年纪的张连友,整天挎着书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歌曲去上学。他摘抄雷锋日记,写学习心得体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一次,同学们在坑塘里玩水...[详细]
女。河南夏邑人。1989年毕业于艺术学院文学系。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歌舞团及话剧团舞蹈员、打字员、资料员、二级编剧,广东省作协专业作家。香港《文汇报》高级。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戏剧集《张莉莉剧作选》,小说集《欲望之城》,散文集《都市的湖》,报...[详细]
笔名张因凡等。学名清醒。河南睢县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师范。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及其他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参加党的 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根据地曾任县委宣传部长,在部队曾任剧团指导员,八路军政治部秘书、宣教干事,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兼...[详细]
张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荥阳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敌人...[详细]
张明禄,1932年6月19日生于河南省汝阳县三屯乡三屯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跟着老实巴交的父亲在田地里熬日子。家里只有不足一亩的山坡地,父子俩吃了上顿愁下顿。1951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三屯村进行土地改革,张明禄一家分得三亩水浇地和两间新瓦房。谁知好日子才刚刚开头,分到...[详细]
张汝光(1914-2000年),原名张汝秀。渑池县人。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翌年6月,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1932年1月,张汝光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后调总卫生部工作。之后,调中央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详细]
张淑珍 河南太康县人,生于1937年,时逢战乱,一岁丧父,靠母亲手工为生,在黄泛区颠沛流离,早年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1957年,她从开封女子高中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1年毕业分配来商南县,在林业站分管苗圃。在全县幼林清查中,她在水沟太白村邵家坟园意外发现9株茶树。从此萌生种茶之心。 ...[详细]
张万春(1914-1971) , 1914年5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今郾城区)裴城镇寨子村人。1931年7月被征入国民党第十八军五十二师工兵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一营战士、通讯员、班长、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详细]
张文堂(1921~1973年),原名耀忠,曾用名秦怀玉,祖籍河南省林县翟曲村人。他出身于贫农家庭,民国9年(1920)因家境贫寒其父流落到山西省沁县杨安村,后来父亲与长兄惨遭日军杀害。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民国27年民主政府成立后,曾担任村自卫中队长、农会主席、生产主任、公安主任、村长等职...[详细]
张玉珽(1896~1957年),字珽方,河南省宜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初任国民军陆军第一师炮兵营营长,继任察北多伦镇守使署督察处处长、晋北警备司令部副官、黑龙江省保安骑兵第二大队第一旅少将旅长,后任五十三军一三○师师长、中将高参等职,大都在边疆布防。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详细]
张玉田,195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东双河乡付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入学读书,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参加了武装基干民兵。由于他思想好、劳动好、军事训练成绩优异,被选为民兵排长。在担任民兵排长期间,他两次带领民兵扑灭烈火,保护了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还经常为孤寡...[详细]
张治公(1881~1951年),又名张树林,河南省伊川县人,出身于绿林世家。祖父张士耿是清末“刀客”,叔父张黑子曾与“中州大侠”王天纵一道在嵩县杨山聚义,后张黑子被清南阳镇总兵谢宝胜捕杀,张治公遂上杨山,与王天纵等结为“杨山十大兄弟”。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治公率部跟随王天纵攻打洛阳,因谋事不...[详细]
张之朴,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偃师市)山化乡牙庄村一户贫苦佃农家庭。他从小爱读书,但父母无法供他上学,他跟着邻居武介人读了四书五经,认了一些字。 青年时期的张之朴,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辛亥革命后,张之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详细]
赵崇德(1910-1937)八路军第129师358旅769团3营营长 原名开奎,又名宗德。男,1910年4月17日出生,河南商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参加红军,被编入红4军10师28团当战士。随-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任12师特务队班长。1931...[详细]
赵峰(1914—2007.12.16)河南省泌阳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豫南红军游击队。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豫南游击队卫生员,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卫生队队长,游击大队大队长,营长,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司令部作战参谋,第十四团参谋长,第十五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详细]
赵冠英是河南省内黄县人,1936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八路军游击支队长、教导队长、分区参谋长、训练总队队长,旅长,纵队、军、兵团参谋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等职。曾当选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他...[详细]
原装甲兵副司令员。 赵杰同志是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团宣传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在鄂豫皖根据地参加了霍山、黄山、花园等战斗,黄安、商潢、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