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信阳人物

张玉田

[公元1950年-1979年,张玉田]

张玉田为[公元1950年-1979年,张玉田]

  张玉田,195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东双河乡付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入学读书,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参加了武装基干民兵。由于他思想好、劳动好、军事训练成绩优异,被选为民兵排长。在担任民兵排长期间,他两次带领民兵扑灭烈火,保护了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还经常为孤寡老人挑水,淌水背小学生上学,村里人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1970年1月张玉田入伍,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
  1979年1月初,张玉田准备结婚。此前由于工作需要,他已推迟过婚期,这是他第三次准备办喜事了。请未婚妻来连队的电报已经发出了,喜糖买好了,东西也都筹齐了。然而这时部队开赴前线备战的命令下达了。怎么办?他和前两次一样,二话不说,毅然决定又一次推迟婚期,向未婚妻发出了一封不要来队的加急电报。部队开拔那天,他和连长把喜糖装满两挎包,一路上,不断把喜糖发给晕车战士吃。
  部队来到集结地域后,随即进行了扩编,补进来的一批新兵和从兄弟单位调来的老兵。由于不适应边疆地区的生活环境,一些战士产生了郁闷情绪。为了帮助他们转好思想弯子,作好战斗准备,张玉田推心置腹地找他们逐个谈心,并用边疆人民深受越南侵略者欺侮的大量事实教育大家,使他们认清了形势,明确了肩负的重任,积极投入了战前练兵。
  中越边境,山高坡陡,阴云多雨。要使部队很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掌握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的技术战术本领,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张玉田带领战士们每天练爬山穿林,异常劳累。这段时间,他的-病气管炎经常发作,但他全然不顾,还是和大家一块摸爬滚打。由于每天训练时间长,一些战士流露出怕苦怕累的情绪,张玉田发现后,总是对大家说:“战前一分一秒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现在多流点汗,战斗中就会少流血。”大家听了张玉田的话,想通了这个理,练兵的劲头更足了。
  1979年2月16日深夜,战斗就要打响了。部队来到攻击出发阵地,张玉田代表党支部向全连干部战士提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战士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杀敌立功、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让我们来一个杀敌竞赛,做一个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他简短有力的鼓励,使大家的心情更加激动。全连站在一个山坡下,面向祖国,举手庄严宣誓:“要做英雄董存瑞,誓死完成战斗任务!”
  第二天,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斗一打响,张玉田所在的一连闯过雷区,连克敌阵,大壮军威。在攻打仙人山的战斗中,二班战士郭光付英勇顽强,不幸中弹牺牲。张玉田立即号召全连:“向越寇讨还血债,为郭光付战友报仇!”战友们以高昂的战斗精神,英勇战斗,一举攻克了仙人山。
  2月18日,一班攻打130号高地,动作迅速勇猛,全歼守敌。张玉田及时表扬一班打得好、打得猛,并号召全连向一班学习,用胜利的捷报向祖国人民汇报。
  战场上,张玉田热情地关心着连队的每一个干部战士。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情况多么险恶复杂,战友们的饥渴冷暖,时刻挂在他的心上。2月18日,一连担任攻占孟康地区的任务。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勇猛直前地冲击,越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张玉田从越军的遗弃物品中拣了一个又圆又大、可装50公斤左右东西的背篓。开始,战士们都闹不明白战斗这么紧张,指导员拾只背篓干什么,因为每个人身上背的弹药、干粮都够重的。过了两天,战士们才看出背篓的份量。随着战斗越来越频繁,一连担任穿插任务多,战士们为了多带弹药,干粮带的不多,细心的张玉田想到,随着战斗的艰苦开展,战士们的体力消耗会越来越大,补给会越来越困难,应该注意保存干粮,补充战士的体力。在追击越军中,他把一些战士轻装减掉的压缩饼干和越军丢弃的米袋拾起来,装进背篓。每当一次战斗结束,干粮又未及时送上来时,他就把背篓里的干粮分给大伙吃。有一次,二排长李永进负了伤,两天一夜没吃东西,张玉田知道后,就背着背篓,摸黑来到二排长的战壕里,拿出干粮送到他的嘴边。步话机员刘安民行军时,把身上带的压缩饼干送给了被越军害得流离失所的越南老百姓,自己饿了一天多,张玉田知道后,一面表扬刘安民做的对:“中越两国人民是友好的,我们应当爱护他们”,一面从背篓内掏出一大包干粮递给刘安民。就这样,张玉田把背篓的干粮一次次送给战友们吃,直到牺牲的时候。这个背篓伴着他度过了11个昼夜,而他却常常是两天不吃一口干粮。
  考虑到南方雨水多,张玉田在他们背篓里放上了几件雨衣。一个漆黑的夜里,天空下起了小雨,山路泥泞崎岖,很难行走。这时的张玉田身体十分虚弱,不时张开喉咙喘气,背上的背篓显得格外沉重,但他怎么也不舍得将背篓里的干粮、雨衣扔掉,为自己减轻负担。战士们走到一片树木中露营,身旁的几个战士因过度疲劳睡着了,他赶快拿出雨衣,将这几个战士盖住,他自己却在雨地里淋了一夜。
  在战斗频繁的日子里,张玉田还一直坚持晚上查铺查哨。一次,战士们攻打孟康附近的两个高地,大家连续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战士们都很疲劳。一下阵地,有的战士往树上一靠就睡着了,有的就睡在水沟旁。张玉田把大伙叫醒,带到一个树木茂盛、茅草很厚的山坡上。对战友们说:“就在这儿铺上雨衣睡,为了战斗,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保重自己。”
  南下途中,有11名战士从兄弟部队补充到一连,一路上,张玉田边走边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想些什么,有啥困难,有何要求。当他了解到战士王爱青是回族时,就关切地对他说:“现在打仗条件差,对你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照顾不到了,等打完仗,一定给你好好改善生活。”说罢,他又转身走到队伍后面,叮嘱炊事班的战士,送饭时,不要把猪肉罐头送给王爱青,多给点花生米。指导员张玉田对自己兄弟般的关爱令小王感动不已。
  张玉田不仅对本连的战士情深似海,对兄弟部队的战士也关怀备至。坦克团有个坦克手,在战斗中腿部受伤,掉了队,张玉田见了,立即把他扶进一个安全的山洞,铺上毯子,让他休息。然后又冒着越军的炮火,找来医生给他包扎。这位战士感动地说:“到了一连就像回到自己的连队一样。”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玉田总是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给战士。有一次,他带领三排进攻一个高地,重机 手刚架好重机 ,就遭到越军火力的猛烈扫射,护板中了弹,机 手转移阵地十分危险。张玉田见此情况,毫不犹豫地爬出战壕前去抢救。 “嗖嗖”从身边穿过,他全然不顾,硬是把重机 拖了下来,使射手脱离了危险,重新占领了高地。
  3月1日,大雾弥漫。为麻地区14号高地上,一片火海,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张玉田带着连队的预备队三排,正向前运动,突然越军炮弹打过来。这时,他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察明敌情。预备队三排快要接近敌高地时,他发现战士许建云等5个伤员在战壕里急待抢救。而抢救组又被敌火力压制着,几次都冲不上来。于是,张玉田立即指挥三排开火,自己端起 向越军猛扫。霎时,越军的火力稀落了,抢救组上来了。就在他指挥抢救组救护伤员的时刻,越军打来的一发 在他身旁0,张玉田英勇牺牲。
  张玉田为掩护伤员转移而壮烈牺牲的消息在阵地上传开,干部战士将悲痛化为力量,越战越勇。右脚被弹片打穿的火箭筒战士许建云,已经被抬上了担架,听到指导员牺牲了,大喊:“不要抬我,我要报仇!”猛地从担架上翻滚下来,双手捧着 爬着向敌进攻。连长周金厚更是怒不可遏,拿起 ,领着报话员、通信员、炊事员向越军猛打猛冲,接连击毙十多个越军。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奋勇攻击。在这不可阻挡的铁流面前,14号高地的越军阵地顷刻瓦解。
  战后,为了表彰张玉田的英雄模范事迹,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他“模范指导员”和“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张玉田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县时,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失去一位优秀的儿子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家乡的亲人无不为英雄的事迹所感动,用各种方式悼念英雄的英灵,称颂英雄成长的足迹。1979年10月,信阳县委、县政府、团县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县人民、青少年学习张玉田的英雄事迹,以张玉田为国捐躯的生动事迹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烈士浩气长存于故土。

同年(公元195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