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亮,1935年1月生,山东龙口人。1953年1月参加工作。1956年5月入团。1959年1月入党。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 1953年1月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合力机械厂工人。1959年10月为哈尔滨市第一机床厂工人。1962年10月为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工人。1970年4月任中共黑龙江省...[详细]
于见龙(1875~1957),字子云,男,汉族,夏津县城东大张庄(原属恩县,今属夏津县雷集镇)人,从堂兄弟排行第八。身材伟岸,赋性豪爽,疏财重义,任侠好友。家境殷实,常有扶危济困之举,施与从不吝惜资财。凡求之者无不慨允,竭诚相助,即穷露乞讨者也概予周济。因之,在高唐、夏津、恩县(1956年撤销)...[详细]
于松泉(1899—1970),山东省沂水县人。八岁起在县衙门前卖茶水,后在成衣厂当学徒。十六岁起到县警备队当兵。1928年到淄川警察所分所当所长。1929年到青岛火车站当检票员。同年,回沂水,任沂水县公安局二分所巡官,第二年任代理局长。1929年春,经鞠百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沂水党组...[详细]
于祥红,三聚成豆制品厂小品种加工部主任,共产党员。她是青岛市“服务状元”,用20年练就了店内百种商品“一口清”的硬功夫,以优质服务赢得顾客赞誉。先后获得市南区巾帼建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09年,任职三聚成有限公司珠海路商店店长时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于祥红从不把自己的职务当官看,总是...[详细]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详细]
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又字樾亭。原籍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寒亭东庄),吉林伯都纳厅(今吉林扶余)人。咸丰进士。授编修。 历官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光绪初年,上疏劾崇厚办理中俄伊犁交涉之失权及枢臣欺罔。浚治汉江紫贝渊,改闸为坝。办理宜昌教案及英商漏...[详细]
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参谋长。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后随父到养马岛读私塾。1932年,在威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威海太平庵小学任教。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威海后,于一心立即返回家乡牟平,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同年,...[详细]
1.人物简介于在池,男,山东省临邑县人,一九五二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大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大连市甘井子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学习书法自习柳起步,1983年经著名书法家沈延毅、任叔衡指教改学颜真卿。 2.个人荣誉《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篆刻比赛...[详细]
于振报,山东禹城人,曾为从事测绘工作的工程师,与物理学家王竹溪独力编纂《新部首大字典》一样,于先生积十数年之功,纂成这部《快速识别多音字》本书一经在千龙网的文字书院和天涯社区的关系茶舍及闲闲书话发展,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追捧。另有《快速识别形似字》、《怪梦录》等著作。...[详细]
曾少东(1916—2000.10)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凤凰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入伍,历任长清县东张抗日镇长、区委宣传委员、长清独立营营部书记、县政府行政科员、泰西专署行政科员、专署秘书。1942年底至1945年8月历任齐河县工作大队总支书记,筑先县(聊城县)政府秘书、县委...[详细]
詹锳(1916~1998)字振文。山东聊城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南迁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大学毕业后,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讲师、国立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师范学院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8年赴美国留学...[详细]
张钺 (约1470~约1540年)生当明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其父张公玉为明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仕至陕西凤翔府同知。张钺于正德二年(1507年)考中举人,初任直隶一偏远小县的知县。因居官清正、考绩优异调任清苑。清苑系畿南重镇保定府的附郭县,地当冲要,政务繁杂,士绅势力大,素称难治。他...[详细]
张缙(1900-1963)又名汉士。临淄县孝感乡泄柳店(今属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人。省劳动模范。1921年6月,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7月任中国水利局技士。1929年8月,在洮昂铁路工程局任职。1931年12月,任小清河工程局工务科科长、主任工程师。1939年4月,任四川省农田水利第一测量队...[详细]
张昕,1918年6月(一说1914年7月28日)出生,山东省利津县城关区南街村人。原名张云祥,曾用名张文华、张雨村。1938年12月(一说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 (一) 1935年,张昕考入山东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 1937年7月毕业回乡后,张昕受...[详细]
张宓(生卒年不详),字渊仲。元代济南历城人,张荣之孙。张氏自张荣起兵反金,一门荣贵,蝉连数代,为济南的豪门华宗。张宓之父张邦宪是张荣第七子,为淮安路总管,死后追封为济郡公。张宓年幼时就以质子身份入侍皇太子海山(即武宗),赐名蒙古台。武宗即位(1307)后,授尚沐奉御。武宗曾于便殿召见张宓,垂问古...[详细]
张鼐(?-1510)字用和。明代济南历城人。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先授襄陵知县,不久入京为御史。时宪宗皇帝厌恶言官,曾多次传旨杖责。张鼐冒死劝谏,并多次上疏弹劾宪宗宠信的妖僧、方士等,引起宪宗皇帝的不满,被贬出京,巡按江西。他协助巡抚王摧抑豪强,受诬获罪,被贬为郴州判官。弘治初年,升为河...[详细]
张铨(1795-1872),字寅阶,号翼南。山东利津县盐窝镇左家庄人。生性纯厚诚实,不尚交往。青少年时代,嗜学不厌,尤喜唐诗,颇有文才,其诗作在同年中享有声望。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始任刑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刑部郎中。居京为官十余载,查清许多疑案,纠正了一些错案和冤案,颇有政声。道光二...[详细]
张宝贵(1902-1981),山东胶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幼家贫如洗,17岁从兄逃荒至本县之逮云岭东垦田维生。时胡匪劫掠,几经患难。伪康德五年田园庐舍,尽被日人火毁,春三月,冰天雪地,被逼迁归大带河屯(今垒山村)。越二年,住地被日军守备队强占为屯守兵营,再驱至老会房子河南立村(今大...[详细]
张本政(1865-1951),字德纯,祖籍山东文登,辽宁省大连市旅顺黄泥川屯姑子庵沟人。中国东北头号大汉奸。 清同治四年(1865)12月12日生。父亲为普通渔民,中年落水而亡,遗下妻子和三儿二女。当时家境贫寒,曾念过4年私塾,后随母做小生意。 光绪八年(1882),18岁,学木匠。次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