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济南市> 历城人物

张宓

[元]

张宓为[元]

  张宓(生卒年不详),字渊仲。元代济南历城人,张荣之孙。张氏自张荣起兵反金,一门荣贵,蝉连数代,为济南的豪门华宗。张宓之父张邦宪是张荣第七子,为淮安路总管,死后追封为济郡公。张宓年幼时就以质子身份入侍皇太子海山(即武宗),赐名蒙古台。武宗即位(1307)后,授尚沐奉御。武宗曾于便殿召见张宓,垂问古圣人中可效法者。张宓回答说:帝王之德,莫大于孝,臣济南人,济南有舜祠,舜是圣人,事父母可法者,莫如舜。后来山东大旱,遭遇蝗灾,武宗命张宓到济南舜祠祭祀。仁宗即位(1311)后,张宓出知滕州,后入为度支监丞,转拜兵马司都指挥使。不久任彰德路总管,着力缉盗,境内安然。
  天历(1328-1330)初,张宓改任保定路总管。时紫荆关戍卒至保定劫掠,城内居民持械自卫,杀数十人。知枢密院事也先尼赶到保定,扎营城外,捉拿居民百余人至营中,一番拷打后全部杀掉,并扬言即日-全城居民。张宓当时告病在家,闻讯急忙赶到也先尼帐下,陈述事件原故,晓以利害,愿代民赎罪。也先尼听后气馁,又杀掉几人后撤军而去。城中居民听说张宓安然而归,奔走相庆保定城免遭-之祸。张宓后调任平江路总管。平江积压旧案700余件,张宓到任数日就处理殆尽。时东南诸路富户将田佃于他人,徭役赋税全由贫户缴纳,百姓苦不堪言。张宓将此情言报行省,并着力清查,百姓负担有所减轻。
  顺帝元统二年(1334),张宓升为吏部尚书,次年改任岭北行省参知政事。至正三年(1343),拜山东东西道宣慰使。时益都路油税为4500锭,超出正常税额10倍,张宓获知后,立即下令予以废除。益都百姓十分感激,特刻碑纪念此事。不久,张宓因病辞官,66岁时谢世。赠授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济南郡公,谥号“宣懿”。(济南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