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宽 [公元1903年-1950年]

  • 刘子宽,又名超,乳名庆裕,湖洋乡清白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印尼爪哇。儿童时期回国读书,民国15年(1926)毕业于厦门集美商校,即南渡马来亚任教,第二年又回国。当时地方民军战乱频仍,湖洋群众从战败过境的民军叶定国部缴获部分 枝,于民国17年组织湖洋民团局,子宽任团长,并进驻县城。...[详细]

刘子翚 [宋][公元1101年-1147年]

  •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学术界称屏山先生。 刘子翚的父兄都是著名的抗金将领。青年时代以父荫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靖康之变时,其父刘韐出使金营被扣押,不屈自杀。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他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详细]

刘子熙 [公元1912年-1969年]

  • 刘子熙(1912~1969年) 刘子熙,菁城镇人。早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和复旦大学。1932年(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员。后在任漳平县第一区工作人员时,协助区长平息匪患。任县田赋处第一科科长时,民苦赋额过重,他亲自赴省申述,求得减免,受民称赞。 1942年刘任三青团龙...[详细]

刘子翼 [宋][公元1097年-1144年]

  • 刘子翼(1097~1144),字彦礼,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北宋抗金名将,以荫补承务郎,调秀州司录。政和七年(1117),金兵入寇,其父刘韐镇守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他经常前往侍奉并协办军务。靖康元年(1126),刘韐派遣他入朝奏事,得到钦宗赏识,提升为江西转运使司,提举浙东茶盐事,转承...[详细]

刘子羽 [宋][公元1096年-1146年]

  •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韐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北宋政和五年(1115),刘子羽荫补为将仕郎(相当从九品...[详细]

刘宗璜 [公元1915年-1983年]

  • 刘宗璜,乳名瑞生,笔名刘依林、白蓬、黄轲、丁秋野。民国4年(1915年)11月生,祖籍福安溪潭磻溪村,后迁居县城韩阳冠后巷(今为中兴街)。 民国19年宗璜在福安初中毕业后,赴上海光华大学高中部继续学习。他愤恨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激于爱国热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两度去南京-。民国21年冬,加...[详细]

刘宗枢 [明]

  • 刘宗枢(生卒年无考) 刘宗枢,字梅臣,号卓庵,正白旗人,居怀来。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尤溪知县。在任内,创建正学书院,捐置学田48亩3分,将岁租收入用于书院教师的薪金,赡养贫穷学子,奖励每年县考成绩第一名生员,以及补助外出赴考生员的盘费。此外,他还捐钱购买书籍,作为书院藏书,供学生阅读...[详细]

刘佐成 [公元1883年-1943年]

  • 刘佐成(1883~1943年),字鹰公,又名国云,永安汶洲青水池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贫苦人家。后其父刘家树到小陶做生意,家庭逐渐富裕,能供养他读书。 佐成自幼聪明好学,成人后身体魁梧,朝气蓬勃。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延平府应试,考中秀才。又到福州全闽师范学堂求学,于光绪...[详细]

刘祖宪 [清][公元1774年-1831年]

  • 刘祖宪 (1774~1831) 字为宪,一字守斋,号仲矩,六都玉坂(今坂中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少时机警聪敏,每日能读一寸厚的书,背诵不漏一字。侯官县精通五经的谢位东先生对他甚为推崇佩服,曾说:“闽清小县,过去有陈祥道,现在则有刘守斋。”祖宪居家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详细]

黎韦 [公元1915年-1996年]

  • 黎韦(1915~1996年),祖籍南靖县,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棉兰。民国20年(1931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工厂宣传组组长、陕北公学第十一队队长、指导员、校长办公室秘书、主任、延安马列研究院政治经济研究室国统区经济研究组组长、延安《解放日报》评论部副...[详细]

李维修 [公元1887年-1940年]

  • 李维修(1887~1940年),原名嘉瑞,号梅林,别号寝石山馆主人,祖籍海澄县(今属龙海市),出生于厦门。曾任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执委、厦门通俗教育社总务主任(社长)、国民党厦门市党部宣委会常务主任、厦门市政府社会调查委员会委员兼设计组组长兼直属区党部执委等职。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详细]

李文察 [明]

  • 李文察(生卒年月不详),字廷谟,明代平和侯山人。凭明经贡大廷游京师,从京师带回音乐理论书籍。他精心审声侯气,深入掌握音律原理,先后写成《四圣图解》、《乐记补说》、《律吕注》、《典乐论》等音乐论著。他手制乐器,八音互用,音调和谐准确,为世所难得。福建省图书馆今尚存有《典乐论》一书。 李文察不仅...[详细]

李文会 [宋]

  • 李文会,生卒年不详,字端友,小岞乡后内村人。年少好学,博览典籍,“思研经学多有训解”,也擅诗赋。青年时尤重修身养志,励精图奋,富有报国热情。 建炎二年(1128年),文会以八行举进士,旋入仕。绍兴十二年(1142年)累官至监察御史。越年,迁殿中侍御史,又迁御史中丞。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详细]

李文陵 [公元1917年-1970年]

  • 李文陵(1916~1970年),泉州吴厝埕(亦称东观西台)人,民国5年(1916年)生,5岁时父亲去世,稍长进平民工艺传习所学做竹工,13岁入免交学费的泉州开元慈儿院念书,19岁南渡新加坡谋生。 李文陵在新加坡参加工人-,先后参加进步华侨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和星洲总工会等群众团体,成为这些...[详细]

李文墨 [公元1908年-1931年]

  • 李文墨,字西园,东平镇冷水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父载考,是一位热心家乡教育的长者。文墨小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冷水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莆田)学习。民国15年(1926),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秋,在“四·一二”的-下加入共产党。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冷水...[详细]

李文庆 [宋]

  • 李文庆 南宋末~元延祐间 李文庆,字积德,连城人,生卒年月不详。幼读诗书,长大后,身体魁梧,骁勇异常,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元至元(1264~1294)间,爪哇袭击东南沿海,骚扰掳掠频繁,而福建滨海一带受害尤深。元朝廷命福建行省派兵征剿,文庆得到消息后,立即投身入伍,誓为沿海百姓抵抗异族蹂...[详细]

李文殊 [元]

  • 李文殊(生卒不详),字崇礼,将乐县人。他精工楷书,被朝廷录用。明永乐四年(1406年),升兵科给事中。后降职荣河县丞。洪熙元年(1425年)后,历任户部照磨、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广信知府等。他为官多年,始终布衣素食,廉洁奉公。李70岁辞官回乡时,两袖清风,受人敬重。他曾奏请朝廷减免将乐粮差,率先...[详细]

李文渊 [宋][公元1084年-?]

  • 李文渊北宋元年七年(1084年)生,字深道。松溪人,李规子。以父恩补陕州湖城主簿、摄虢州卢氏令。转任开封府东明主簿。当时田均税法行,文渊负责推行的开封、祥符、中牟三邑,多权贵豪族,均敛避不敢奸号,能公平处理。调郑州滎泽县丞,改通直郎知杭州富阳县,有惠政。后知明州鄞县。县西有湖广袤数十里,溉200...[详细]

李午亭 [清][公元1886年-1967年]

  • 李午亭(1886~1967年) 原名炳年,字学定,出身水吉镇李氏家族。其父名香苑,有兄弟5人,做木材、茶叶生意起家,成为首富,仅租谷每年收千余担。其长兄学禹,次兄学濂,都在外从政。 午亭在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后,到广西任桂林地方法院检察官。民国5年(1916年)调回福建,任福建省审判厅厅长等...[详细]

李五香 [公元1903年-1967年]

  • 李五香,南安梅山芙蓉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家境贫寒,12岁随亲属到马来西亚投靠其三兄李映雪。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就读,毕业后到陈嘉庚开设的谦益栈当职员。五香为人诚实,工作认真,勤于钻研业务,在职5年,深得陈嘉庚的信任。后经陈嘉庚推荐到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有限公司任职。对橡胶的制造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