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字廷信,明延平府南平县(今南平市)人。明宣德四年(1429)生。天顺元年(1457)中进士,任户部主事,以“器度温雅,济以廉慎”升为户部郎中。任职山东左右参政时,正遇农业歉收,瘴疫流行,刘璋不顾劳累,不畏疫染,“悉心往返经理赈恤”。之后,调任浙江左右布政使。初政时诸郡仓储缺粮,刘璋通计出入...[详细]
刘奕(999~1051年) 刘奕,字蒙伯,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咸平二年(999年)生。其父刘若虚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刘奕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授惠州(今广东惠阳县)推官,但因病没有到任,后调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判官,移知洪州武...[详细]
刘夔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生,字道元。建州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大中祥符(1008~1016年)进士,补广德军判官。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权侍御史。历江西、两浙、淮南转运使,加直史馆、知陕州,改太常少卿、知广州。所至有廉名。河北大水,民多流入东京,诏命刘夔以给事中、枢密直学士知郓州,发廪赈饥...[详细]
刘爚(1144~1216年) 字晦伯,建阳人,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生。 乾道八年(1172年),刘爚考中进士,受任山阴县(含属浙江省)主簿。上任后认真整理当地的户口、粮册,避免原先粮食管理的混乱,使税吏无从-舞弊。后调任连城知县,免除当地添丁钱、纲运例钱、上贡银钱、军期米钱等杂税;...[详细]
刘韐(1060~1127),字仲偃,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北宋绍圣元年(1094)考中进士,历任江西丰城县尉、秦州陇城县令。崇宁二年(1103)王厚镇守熙州,任他为狄道县令,提举陕西平货司。当时,宋军驻扎在河、湟,当地人民由于饥荒,日食不继,刘韐以金银布匹向当地酋长换取粮食,赈济饥民。后调...[详细]
刘蔼生 (1881~1939) 又名我新,字爱生,亦名森,晚年自号养晦山人,雄江乡梅雄村人。福建高等警察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13年(1924)任陆军新编五十二师司令部秘书,旋又调91师师部军法处。民国18年,在上海正始中学任教。后到南京任首都警察厅督察长。民国22年返闽,定居于福州万...[详细]
刘保尚 (1913~1988) 一名书亨,号馥生,坂东镇坂中村人。少聪颖,17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文泉中学。20岁文泉乡村师范毕业后,在县第三国民学校任教师。23岁因重病致残,遂卧床攻读医著,对叶天士、王孟英温病学说体会最深,又得当时社会名老中医的指点,终于成为温病学说在本县实践与传播的名...[详细]
刘宝生(1901~1986年),原名细古,别号老林。福鼎县岭头下洋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贫苦农家。10岁当牧童,18岁当长工,后来当工匠。民国25年(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任中共岭头支部书记;同年8月参加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1月,任中共泰东南区委文书。民...[详细]
刘彬,原名家树,民国元年(1912年)8月生于上杭蓝溪镇冯石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8岁因家境贫寒辍学,13岁拜师学吹鼓手。 民国17年(1928年),在师傅胞弟刘斯春带动下,参加-队,后改为赤卫队。18年9月,红四军及地方武装攻克上杭城后,刘彬在城关参加肃清隐藏-等工作,此时加入...[详细]
刘昌,1913出生,福建省长汀县四都区荣坑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古城游击队,次年编入闽西红十二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进入彭杨学校政治营学习,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后任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警卫连指导员,独立二营政治委员,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连指导员,第...[详细]
刘昌言,字禹谟,南安人,生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自少颖悟,专志力学,7岁能文,词采绚丽,陈洪进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提拔昌言为功曹参军,负责笺奏文书工作。 北宋建隆元年(960),昌言力劝陈洪进归宋。洪进采纳,派长子文显入贡,昌言同行,至京,北宋太祖亲-劳。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详细]
刘朝榜(1876~1928年),号金门,乳名日榕,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永安城内商人家。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考中武举人,曾任将乐县和永安县千总。辛亥革命后,他从事商业,开恒利京果店,并出任永安县商会会长。民国7年(1918年)粤军孙本戎部攻下永安后,刘朝榜、刘少苔兄弟二人被该...[详细]
刘澄清,乳名冬水,湖洋乡锦凤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童年在乡中读书。民国14年(1925),毕业于厦门桃源工业中学,回乡任教,加入国民党。16年,由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保送入南京国民党党务学校受训,一年后毕业,任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常务委员。不久调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组织部干事、民训科长...[详细]
刘崇杰 (1880~?年) 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详细]
刘崇伦 (1885~1937年) 字雅扶,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电气技术,毕业回国后,参加工科进士试,因丁母忧,未参与殿试。宣统二年(1910年),崇伦创立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技师长。翌年,公司在福州新港建立发电所,先后安装5台英、美...[详细]
刘崇之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生,字智夫。建阳人。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任福清县主簿。梁克家任福州知府时,崇之为其幕僚,赏识其才能。后梁克家任相,将其与詹体仁等6人同荐于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淳熙九年(1182年),迁太府丞,应诏上 书“消弭灾变五说”。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罢...[详细]
刘春海,原名映岚,字春海,宁化城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 春海15岁考中秀才,继而考入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未毕业即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初入日本经纬学堂,学习二年,毕业会考名列第一,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 早在福州读书期间,目睹清廷腐败,他毅然参加林森、黄...[详细]
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昭善里留湾(今桃城镇留安村)人,生于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其好读兵书。少年时为泉州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 后晋天福九年(944),闽王王延曦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文进自立为闽王,派他的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详细]
刘德骥(1848~1922年),字南星,号坦云,贡川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以贡生资格出任大田县训导。后回永安掌教燕江书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年过半百的刘德骥,眼看清朝腐败,列强侵华,深感自己数十年来给学生灌输封建教育,难以造就人才,对国家无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