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三明市> 宁化人物

刘春海

[公元1886年-1984年]

刘春海为[公元1886年-1984年]

  刘春海,原名映岚,字春海,宁化城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
  春海15岁考中秀才,继而考入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未毕业即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初入日本经纬学堂,学习二年,毕业会考名列第一,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
  早在福州读书期间,目睹清廷腐败,他毅然参加林森、黄学文等组织的学生会,积极投身于联谊演讲时事活动。东渡留学后,经常参与留日同学福建同乡会的联谊活动,结识萧敏、方声洞(方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人,并经介绍认识孙中山先生。1907年参加同盟会,隶属东京十四支部,直接参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宣传鼓动工作,经常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撰文,致力推动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春海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适值辛亥武昌革命,与萧敏、邱任元等回国,准备参加九江起义。后应同盟会员刘通等人电召,迅速回闽组织政府。抵榕后,先后任叙官局叙审员、都督府秘书、政务院顾问、教育司社会教育科科长等职。袁世凯窃权后,春海在《群报》上竭力揭发抨击,为袁氏所恼恨。当时福建政务院院长彭寿松居功自傲,专横跋扈,遭到闽人的反对,革命同仁公推春海专程向孙中山反映和请求,孙中山答复:“福建的事情,由福建人自己考虑赞成和反对。”春海回闽后,彭寿松行径更加恶劣,竟然暗杀反对他最激烈的郑筠、黄家宸,查封《群报》,拘捕苏眇公,舆论大哗。省参议长宋渊源假全省“民意”之名,上京请袁世凯改组福建省政府,袁乘机委派刘冠雄为督领,岑春煊统领海陆军长驱入闽,彭寿松-下台,由刘冠雄代领都督,福建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刘春海潜返宁化。
  袁世凯倒台后,应同盟会员曾昆化函请,春海前往北京交通部任科长职。此后,长期在交通系统工作,继任津浦铁路局考绩课课长、浙江省建设厅视察兼代科长(委以主持之江铁路筹备工作)、郑州陇海铁路管理局秘书、全国铁路法规委员会委员(兼职)、交通部路政司监理科科长等职。在交通部科长任内,上司潘复将海关上交税款拿去打牌,却数月积欠员司薪金,春海义愤至极,联络员司几十人,领衔署函向潘复索薪,掀起轰动一时的北京交通部索薪风潮。潘复以为首索薪闹事的罪名,将刘春海捕送-关押。后经同仁担保,刘春海才转禁押在汀州会馆,由二名宪兵监视,折磨将近半年,几至丧命。抗日战争期间,因在“五一”劳动节发表演说,歌颂“劳工神圣”(演讲词载《郑州日报》),遭当局忌恨。嗣后,在路局奉令裁减员工中,春海又极力建议“应裁领高薪居闲职的冗员”,激怒了路局局长陆福廷,横加给春海“不守本分”之名,送交宪兵看管,听候处置。终因无由问罪,陆只好作罢。
  民国18年,刘春海被选为津浦铁路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委员会委员,总管护送灵柩从北京到南京安葬中山陵这一要务,他煞费苦心工作,直至灵柩安奉完竣。却触怒了铁道部长孙科而被撤职,并受停止国民党党籍半年的处分,春海亦处之泰然。在陇海铁路局工作期间,春海对共产党的所做所为,耳闻目睹,心甚仰慕,利用工作之便,资助、掩护革命青年与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奔赴延安。受他掩护过的同志,在全国解放后,还登门拜访,以示答谢。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之际,刘春海受西南交通部群众荐举、军代表邀请,参加接管工作组,尽责尽力工作。事毕,自觉年逾花甲,独自留渝生活不便,经获准进京与次子振烈一起生活。在京期间,仍不遗余力,初任北京市福建会馆财产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义务职),继任前门区、崇文区政协委员,1951年起,由彭真推荐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聘请,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直至1984年逝世。在1978年双目失明之前,他仍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日常起居自理,不肯假手于人。
  春海写过不少的文章、诗词、对联,惜在“文革”中被毁,唯有所著《中国货币沿革史》一书流存于世。
同年(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