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深,字叔平,光泽乌洲人。生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少孤,力学不倦,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曹州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主簿,后历任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东)、蔡州遂平(今河南遂平县)知县,为官清慎。 绍圣初(约1094年),李深被召充编敕所详检校文字官。时章惇为相,议改雇役...[详细]
黎盛东,字紫宾,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宁化城关。父黎景曾,清末恩贡,能诗善文,才华出众,盛东自幼受其熏陶。 盛东秉性聪颖,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宁化模范小学、鳌山高小、福州省立第二中学、第一高中。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初任国民党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学习书记...[详细]
李仕铨 (1904.3~1987.5) 李仕铨,字秉衡,连城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民国10年(1921)毕业于连城县立中学后,因无力升学,遂应聘为姑田院庄小学、县立东塔小学教员。民国14年,在革命思想影响下,仕铨与李竹秋、吴运启、李杏生、李少韩、谢子梅、罗玉章等人发起创办...[详细]
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详细]
李世甲(1894~1970) 李世甲,又名渚藩、德声,字凯涛,长乐沙京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二十日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父李复礼开“生花堂笔店”,以制笔为生。世甲14岁考取烟台水师学堂,学习驾驶。他学习勤奋,每试均列前茅。宣统三年(1911)六月毕业,到“通济”练习舰见习。同年,...[详细]
李实蕡(1701~1758年),字桃仲,号晋亭。漳浦县城忠孚巷(今县城东埔巷)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李瑞和玄孙,父亲李名扬,贡生,历官广东连平州知州。李实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选庶吉士。雍正八年(173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任翰林时...[详细]
李世熊,字元仲,号寒支,媿庵,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宁化县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父名近春,母唐氏,家道小康。 世熊自幼颖慧,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为手中扇子作破题句:“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应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17岁乡试不第,20岁再应乡试,...[详细]
李树铭,字奇勋,号惕生,以字行,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汀城关。五岁丧父,家境清寒,15岁考取秀才,17岁任私塾教师,20岁在一纸商处任账房先生,宣统三年(1911)自行开设泰安纸行,随后又独资或合资在潮州设长安纸行,佛山设长连纸行,广州设长兴纸行,香港设汀州纸行,泰国设广福烟草公司,成为...[详细]
李硕卿(1908~1993年),字云田,祖籍惠安县涂寨镇下楼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在泉州出生。父亲种菜度日。 李硕卿八九岁时就能临摹“七十二贤人”像,初中毕业后进溪亭美术专科师范学校学习。民国16年(1927年)秋,他考进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仅用一年功夫,完成三年学业。 ...[详细]
李述贤 (1907~1944年) 李述贤,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生,字子杰,又名德怀,螺城镇北门李厝人。2岁时,父病故,母以租种土地及替商贩挑运货物为业,生活艰难。述贤自小聪慧好学,14岁即考上惠安县立中学。 民国15年(1926年)春,述贤19岁,中学毕业即跟堂兄李述中在...[详细]
李述中 (1907~1974年) 李述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字子新,螺城镇北门李厝人。童年在家塾启蒙,14岁进惠安中学,16岁转学福州省立一中,同年夏天考进厦门大学预科,4年后升入本科法学院。 民国18年(1929年),转广州中山大学。在校时与同学章振乾等组织中山大学福...[详细]
李天赐,原名志成,南安梅山芙蓉村人。到新加坡陈嘉庚开设的“谦益胶行”任职,因工作努力,业务精通,为大胶商林文殊所器重,聘为“裕美胶行”经理。24岁与精通英文的陈金蕊结婚,夫妇协力自营橡胶生意,规模日宏。1936年,与族兄李映雪捐资在家乡创办竞敏小学。天赐为人光明磊落,曾任麻坡马英政府的首席法官(...[详细]
李天瑞(1924~1990年),山西省高平县人,民国13年(1924年)10月生于农家。早年就读中学时,便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5岁入伍,投身抗日救国斗争。民国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天瑞随同八路军抗日政府在太行山平顺、黎城、壶关一带进行斗争。先后担任山西长治牺盟会中心...[详细]
李铁民,本名鍢,字原周,达埔乡岩峰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幼读私塾,12岁进其父在乡开设的商店学习记帐写信。他聪颖敏悟,勤奋力学,尤其喜爱诗歌和小说,逐渐以能诗善文闻名乡里。 民国4年(1915),铁民到新加坡,在他父亲当经理的南春公司任职,业余读了一些民主思想的新书,接近一些革...[详细]
李廷钰(1791~1861年),字润堂,号鹤樵,同安县人。承袭养父李长庚封爵,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补二等侍卫。道光四年(1824年)授江西南昌城守营副将,后历任署九江、南赣、广东、江南狼山等镇总兵、浙江提督。任内造船练兵,积极加强抗英海防建设,并建议海防章程数十款,为朝廷所重视。旋因“巡...[详细]
李庭康(1907~1988) 李庭康,高岐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出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迁居长乐城关,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庭康毕业于长乐格致初中、福州格致分校高中,后入福建协和大学读医学预科。民国20年(1931)从协和大学毕业后入上海医学院就读,民国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庭康...[详细]
李廷森(1571~1624年),字维灿,又字登元,号芳琼。隆庆五年(1571年)生。晋江县二十都梅林(今属石狮市永宁镇)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授刑部山东司主事。 万历后期,金兵经常骚扰北方边界,时局混乱,出现大量官员将士叛逃案件,监狱里关满叛卒、败将、罪珰、逃宦以...[详细]
李拓之(1913~1983年),福州人,晚年自号衍碧楼主。中学时代即组织“野火”文艺团体。民国20年(1931年)主编《南华日报》、《朝报》的文艺副刊,因发表进步作品被捕入狱。民国22年起,先后在上海浦东、泉漳等中学任教。民国27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编著《抗战联语集》。皖南事...[详细]
刘砥(1154~1199) 刘砥,字履之,号存庵,世南子。六岁日诵千言,览忠孝大节,辄激愤感慨。十岁通九经传记,能缀词赋。乾道二年(1166),与弟砺同登童子科。尝读释老书,叹曰:“此不足习。”乃治举子业,又叹曰:“此不宜专习。”闻朱子得濂洛之传,率其弟砺师事焉。朱子嘉其志笃学敏,授以太极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