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源(1889~1951年) 字碧泉,号芹溪。建阳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对古典文学与书法造诣较深,曾以诗会友,一时名扬全城。 黄春源平易近人,淡于利禄,长年素食布衣,生活俭朴。辛亥革命后,虽然倡导新文化,但女子仍然禁锢在家庭,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春源慷慨解囊,于民国8年(...[详细]
黄丹岩(1897~1934年),讳丹山、曾名彦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生于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幼入私塾,后人岚亭书院。民国7年(1918年)初,入福鼎县第一高等小学。翌年“五四”运动爆发,丹岩深受鼓舞,积极投身-。后考入福宁府(在霞浦县)私立汉英中学。民国12年辍学,回乡在后坪村任教。...[详细]
黄大鹏字南溟,建阳人。少孤,无力读书,每会讲都从旁窃听。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知义乌县,调龙游县。唐王入闽,召为兵科给事中,办理兵饷。随王至建宁,命为金衢巡道,与巡按御史郑为虹同守仙霞岭。清兵进入浦城,大鹏叫士民出走,独与为虹等防守。城破,大鹏红袍纱帻,挺然立众中,令跪,不屈触阶死,为...[详细]
黄大钦(1928~1967年),闽侯县南通乡州头村人。1949年11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福州中学高中部,后进入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5月,他到将乐县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县文教科科员、副科长,第三区副区长、区长,县人委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县水利局局长,高唐公社党...[详细]
黄大文(1917~1984),乳名大卫,字子学,邵武南关人。民国33年(1944)毕业于福建省立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随即在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植物病虫害课任技士兼农药室组长。民国35年10月,受聘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任助教。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于民国36年秋考取北京大学理学院动物研究部在...[详细]
黄德美(?~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同安县锦宅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内乱外患不断,加上连年灾害,闽南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使得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小刀会得以发展壮大。黄德美在龙溪浒茂洲的田产常被抗租,又多次遭官府0豪夺,在这种情况下他参加了小刀会。早些时候,海澄小刀会首领江源、江发密谋...[详细]
黄登保(1918~1988年),厦门禾山祥店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少时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民国24年(1935年),因迫于生计南渡到菲律宾龙马倪地市,在舅父经营的汽车零件商行当伙计。抗日战争爆发后,同7位华侨青年结伴回国参加抗战,经南洋中学校长王雨亭先生介绍,在香港找到廖承志。持廖承志的举荐信,...[详细]
黄登云,号跃龙,字文方,松溪县城关人,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少年颖悟,父教甚严,黄受家庭熏陶,学业日进。后毕业于福建省第一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由爱国民主人士李含阳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先后任松溪县城东、城西小学教员、校长,松溪、永泰等县...[详细]
黄德清(1900~1991年)原名黄光烈,赤溪小坛人。 黄德清出生贫农家庭。7岁时,家庭贫困不堪,生父不得不将其母出典给黄田一户破落地主。黄德清随母入续,受尽欺凌。放牛、种田,干苦活。他不堪压迫,于18岁逃出地主家,当脚夫、打短工,四方飘泊。民国21年4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此间至民国25...[详细]
黄典诚(1914年—1987年),字伯度,漳州城区人。读完小学升入旧制师范,在校学习期间,适逢“九一八”事变发生,他积极参加学生军,接受军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师范毕业后任省立龙溪中学附小教员。民国22年(1933年),考入厦门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毕业后任福建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国文教员。民国...[详细]
黄定基(1913~1951年),又名定成,曾用化名贾定基,民国2年(1913年)4月15日生于上杭南阳乡(1958年前属长汀县辖)南阳村。10岁时其父病逝,他靠做篾工维持生活。 民国18年7月,红四军一纵队到达南阳,发动农民-,建立乡苏维埃政权,他即参加赤卫队和共青团,25日报名参加红军。 ...[详细]
黄迪人,1920年生于顺昌县双溪镇,幼年随伯父到福州市小学读书。1941年,毕业于福建省立沙县师范简易本科,回顺昌任兴和保中心民校校长、双溪中心小学教员。1943年,进沙县师范普师班深造,1945年7月毕业。先后任顺昌双溪中心小学校长、顺昌县民众教育馆长等职。 建国后,迪人任顺昌城关小学教员...[详细]
黄尔康黄颂慈 (1880~1943年)(1909~1976年) 黄尔康又名黄载禄。沙县城关兴义坊人。父为泥水匠,母为琅口茶行女工,因家境贫困,入果育义学就读。15岁在范瑞吉店当学徒。后相继与人合办过塘栈、正茂泰南货店、正茂牲南货店。民国16年(1927年)独资办黄正茂京果店,除在福州霞浦...[详细]
黄葆芳(1912~1989年),福安穆阳苏堤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5月生。民国2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留校任教期间深得刘海粟大师器重,并亲承王个移、诸问韵、诸乐等师长教诲。后又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其绘画、题词、字体各方面都体现出很深的功力。 民国27年,葆芳定居新加坡,从50年代起,任新...[详细]
黄飞龙(1928~1953),又名德春。长乐乡福塘村人,家境贫寒,出世20天就过继给舅父黄於秀。飞龙11岁时,舅父遭甲长诬陷,坐牢两年,饱受摧残,含恨去世。 1949年,家乡解放,飞龙参加民兵,协助政府收公粮、剿土匪等,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进步很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详细]
黄烽(1916-2001),原名黄宝澄,福建省福安县人。上海沪江大学肄业。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技术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江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 少将简介 1939年初秋,老“江抗”奉命西撤,在阳澄湖畔的后方...[详细]
黄抟扶(1848~1931年),字通材,号祝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祖籍晋江县深沪镇,世居泉州后城。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抟扶乡试中举人,次年会试中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受任秋审处总办,平反多起冤案,加员外郎衔,记名军机章京(军机处的属官)。候补期间,因母病请假急归,从此...[详细]
黄复 字乾叟,沙县城关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赐进士出身,任山阳县县尉。因真德秀等人举荐,出任高邮军教授。后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转任滁州通判。金兵南侵之时,他和滁州太守陈广同心协力,据城抵抗,陈镇守西门,黄镇守北门,用箭射死金兵数干人。后来,陈广不幸被乱炮击中,壮烈殉职。黄复统领滁州政...[详细]
黄辅国字应图,浦城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任青州司理,调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县主簿,经同知枢密院事章楶推荐,任南海令。后改宣德郎、知高邮县(含属江苏),正值淮右旱、蝗交加,赤地千里,辅国发粟赈济,救活饥民数万。经漕帅特荐,授枢密院编修官,升为右正言,累迁为右司谏。建议各州县建立学校,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