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镏(1706~1765年),又名天赐,生于龙山庙兜。幼年随父去台,初居半线(今彰化县属),后迁大加蚋(今台北市)。在兴雅庄一带垦荒种植,凿洞修渠,引水灌溉,为台湾农田、水利建设奋斗一生,是闽南人开发台湾的突出人物之一。 郭锡镏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随父去台,经过父子10余年惨淡...[详细]
郭香玉(1897―1940),女,福建省龙岩县江山乡人,谢觉哉同志的夫人。郭香玉早年丧夫,与幼子相依为命。1929年参加农民武装-,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地下党)秘书处工作人员。1931年3月,国民党-袭击省委机关时被捕,受残酷折磨。她佯装不懂普通话,一口咬...[详细]
郭西珠 (1919~1964年) 女,原名郭梅,闽侯县人,家住朱紫坊。12岁入福州游月宫女班,从师吴西施学闽剧,艺名“西珠”。1951年,西珠入福州旧赛乐戏班,两年后随戏班转入福建省实验闽剧团,成为受过科班训练的第一代闽剧女演员。西珠擅演青衣、花旦及老旦,嗓音清亮,音域宽广,唱腔高亢悦耳...[详细]
郭义为,原名肇忠,字信昌,又名周全,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生于上杭在城里(今湖洋乡古楼村)。父崇山,母李氏,有3兄1姐,全家7口,全靠父母种地及替别人帮短工度日。 民国11年(1922年),在濑溪新民小学读书,14年毕业。同年秋,考进上杭县立中学。由于家境贫寒,靠宗族捐赠始能上学。在校...[详细]
郭幼弟(1941~1990年) 郭幼弟,女,福州市台江区人,民国30年(1941年)生于台江打索埕的贫民家庭里。幼弟9岁时,父亲被国民党台湾飞机炸死,家中留下母亲、幼弟及4个幼小弟妹,迫于生计,翌年,幼弟随母亲在打索埕替粪商倒马桶。 1958年,台江清洁管理所成立后,幼弟成为清洁管理所第...[详细]
郭赞夏,字叔华,晚号惺庵居士,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福安城关(今南湖街)人。父干丞(作桢),清代贡生。赞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前辈熏陶,早年就考中秀才。 民国初,毕业于福建省法政学堂自治科,历任福安县自治讲习所讲师、扆山中学教员。他致力于书法、篆刻,兼长绘画。 民国初年,他的...[详细]
郭则澐 (1882~1946年) 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庵,侯官人。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侍郎郭曾长子,“红学”家俞平伯胞姐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详细]
郭曾炘 (1856~1928年) 字春榆,号匏庵,晚号遯雯,福庐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弟曾程、曾准均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散馆以主事用,分礼部仪制司,参加修《会典》。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本司主事,充军机章京,升员外郎、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内阁侍读学士...[详细]
郭治妈(1894~1936年),又名田治妈,原籍永定县龙潭田治。早年丧偶,民国16年(1927年)改嫁南靖县科岭村贫苦农民邓朝煌。民国19~21年,红二十军和红十二军先后挺进科岭,建立苏维埃政权,郭治妈当上接头户。民国23年,红八团、红九团深入科岭,开辟(龙)岩永(定)(南)靖革命根据地,郭治妈...[详细]
郭志山(1919~1978年) 山西沁县人,出身贫农家庭。幼年曾读小学,自学中学课程。抗日战争爆发后即投身革命,1938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老解放区,他历任中共村支部书记,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农会主席。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共邵武、政和县委组织部长,水吉县委副书记、...[详细]
郭志雄 (1905~1941年) 郭志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乳名佛建,别号积健,百崎乡里春村人,回族。父郭九牧,早殁。母蔡氏孀居,含辛茹苦,抚育两子,志雄排行第二。祖父郭秧,客居上海,经纪印人香木,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媳妇和两个孙子,延续香火。 志雄童年时就...[详细]
郭资,字逢源,号莲斋,明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人。生卒年不详。少年时以才智过人闻名乡里。明成化七年(1471年),因诗经成绩优异而中举。十一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派往山东、湖广任职。在职期间,廉洁奉公,赢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并得到上级嘉许。后回京,授浙江嘉兴知县,廉介有为,声震两京,任期长达1...[详细]
郭子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安溪县镇府(今城厢镇东村)。因家贫,周岁后卖给南安山后乡(今蓬华乡山后村)中医师郭治茂为子。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就学厦门桃园小学。民国12年(1923)以优秀成绩考进集美商科学校,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民国14年商科学校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详细]
郭宗,字祖仪,号治躬,又号天辉。安溪县西坪乡平原村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郭有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家贫,少时从事烧炭、演戏、打猎,尤喜爱猎鸟,练就一手好 法,百步内弹无虚发。10岁时曾被土匪绑架,备受0之苦,但伏报复心理。 民国7年(1918),安溪民军兴起,郭宗先是投靠民军...[详细]
郭宗磐(生卒年不详),字渐甫,号鹏海,回族。晋江石湖(今属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人。宗磐8岁能文,20岁左右即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时泉州研究《易》学的学术团体——“紫云社”,有李廷机、苏紫溪、郭惟贤、郭伟等27人。为了凑足28人,以合“二十八宿”之数,大家对后起之秀进行严格认真的挑选,最后...[详细]
郭祖柴(1906~1984年),又名郭逸樵、郭嵩。漳浦县城南门村王顶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自幼随父在石榴小学读书。 民国11年(1922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民国15年,提前毕业,任教于同安砥江小学。民国16年,考入大陆大学,是年冬,大陆大学被查封。此后,郭祖柴改名为...[详细]
顾一尘(1906~1963年),又名金治,字宝辊,别署慧痴、痴寅,泉州县后街彩笔巷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生。幼时家贫,由父亲顾藻荫教授汉文诗词。他爱好美术,常借名人真迹临摹,13岁就将画稿供人刺绣。民国11年(1922年)进泉州中学,兼任图画教师。毕业留校任教,兼佩实小学、女子中学...[详细]
辜仲钊(1891~1984年),学名郁鍷,曾化名林超然、杨杰,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10岁时,经营工商业的父亲及伯叔父先后去世,家境渐次贫困。 辛亥革命时,辜仲钊在中学读书,毅然参加泉州同盟会组织的学生军。民国6年(1917年),辜仲钊投入 运动,在安溪杨持平的靖...[详细]
韩柯(1924~),原名韩学纯,城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油画家。先后就读于苏州美专和国立北平艺专绘画系,得徐悲鸿、董希文等悉心指导。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油画和插图创作。1958年开始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一批重大军史题材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踏破辽河千里雪》、《安玉姬》(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