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德,1924年生于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山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张志德入当地的一所私塾念书。可是,仅一年时间,他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放羊鞭,做了羊倌。他非常喜欢上学,就这样丢下书本,他不甘心。于是,几经努力,后来又断断续续念了两年,终于在他16岁时有幸进入镇中心小学补习班学习。生活...[详细]
张以民,诸暨牌头水霞张村人。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经张秋人介绍,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出狱后,参加“上海济难会”,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先后到广州和武汉参加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创办报刊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开展秘密革命...[详细]
张钦芝(1924~1949年),山东海阳人。幼年因家境贫困替他人放牛。民国29年(1940年)到烟台当学徒工,因不堪忍受老板的压迫逃离烟台,于民国31年参加八路军。参军后,他勤奋好学,作战勇敢,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民国37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担任某师特务营营长,当敌人以3...[详细]
于战海,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崇礼县西纳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因父病故随母搬迁到张北境内大囫囵镇居住。他自幼务农,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刚刚20岁的于战海,就被日军抓去当了伪军。在此期间,他目睹日军到处-烧杀,无恶不作,凶残地杀害中国人民,心中感到异常愤慨,当他看到全国人民都在积极...[详细]
游癸巳(1924~1952),长乐秀峰人,父早逝,家境贫寒,小学未念完便辍学务农,1945年被抓丁编入国民党军队服役。次年7月,癸已随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野战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 1946年秋,解放军在山东武家庄与国民党军队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作战,癸巳与战友密切配合...[详细]
杨运,原名杨万宏。1924年出生在河南省郾师县缑氏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是个穷机匠,全家以织布出卖劳力维持生活。 杨运童年时因为生活困难,在念小学时便一边读书,一边承担父亲干不过来的繁重劳动。1938年,14岁的杨运小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无钱升学,而被学校留下来当了小堂役。当时这座小学校有...[详细]
许长德,1924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三贫河镇罗依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生活贫困,苦苦挣扎。15岁时,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当炮灰,便加入陆良保安十一团。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益衰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地方游击武装也在陆良境内遍地开花。中共陆良地下...[详细]
咸乐诚,1924年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上西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给地主放猪,十几岁就-去做苦工,在饥饿、贫困中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烧杀抢掠,蹂躏百姓,把中国人民推入苦难的深渊。咸乐诚的父亲、二哥都遭受过日军的拷打-,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侵略者的种子。 1...[详细]
夏白,原名裘愉堂,1924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一个店员家庭。正直善良的父母,清贫的家庭,俭朴的生活,严格的家教,使他和劳动人民非常亲近,对英雄人物非常仰慕。 1937年,夏白考入嵊县中学,他成绩优秀,办事稳健,关心同学。虽然他年纪最小,但同学们都信任他,常到他家议论国家大事,通过他借...[详细]
吴重福(1924~1989年),福建省屏南县路下乡路下村人。1953年起在同安一中连续任教36年。 吴重福于民国38年(1949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53年8月奉晋江专员公署文教科调派,到同安一中任教导主任。从此,吴重福以提高同安一中的教育质量为己任,工作勤勤恳恳...[详细]
魏慎(1924~1982) 又名宝莲,女,满族,辽宁省铁岭县人,1924年生于北京。 1937年魏慎随父亲的好友阎宝航,辗转到四川高台县读完高中,在四川白河大学读了一年先修班,1945年8月,魏慎考入西安西北医学院。读书期间,她目睹了国民党的种种倒行逆施及军、特、警、宪残酷镇压-的血腥暴...[详细]
魏连珂,建瓯县东峰镇人,民国13(1924)年生。父为祖传中医士。连珂8岁入东峰小学肄业,民国27年毕业,次年升入建瓯培汉中学,民国31年毕业再续学南平剑津高中。此时为抗日战争中期,连珂在校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倾向中共“坚持抗日,反对投降”主张,因被当时国民党党政当局视为思想左倾,勒令退学回家。当...[详细]
王西兰,原名王世兰,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玉河区蒋家河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曾打短工谋生。1935年母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1942年,年仅18岁的王西兰毅然辞别父亲,参加了当地区中队,后调八路军主力部队,成为一名战士。 参军后,王西兰作战机智勇敢,进步很快。1943年10月...[详细]
王守谦(1924~1988年) 建阳将口镇人。祖父王子懿,清末举人,任建瓯知县,福建省参议会议员。父王世万,建国前任厦门市检察官。守谦从小随祖父生活,在福州读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家乡。民国28年进建瓯培汉中学读书,参加进步话剧《日出》、《雷雨》、《家》排演,到南平、沙县等地演出。民国35年...[详细]
王金达,1924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南郊(今常州市)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死得很早,从小是个孤儿。1945年8月,他加入新四军。开始在地方独立团当战士,后来北撤到江苏涟水,编入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三团。1946年秋,鲁南保卫战后,王金达所在的连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团第八连,他成了副班...[详细]
王焕然(1924~1983) 又名成仁,原籍西乡县,出身于医药世家。1944年毕业于省立西乡师范,1946年弃教从医。建国后,多次接受医学专业培训,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均有提高。参加医疗队,先后深入安康、岚皋、紫阳、白河、旬阳等县,进行疾病普查和防病治病。1965年在安康地区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详细]
王凤江,1924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一个贫农家庭。他17岁就当了长工。生活的艰苦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敢作敢为的性格。1946年12月,民主联军进驻肇州进行土改的第三天,他就积极报名参加了民兵组织。 1947年,王凤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不久,王凤江先后参加了昌图攻坚战、彰武战斗和闻...[详细]
王登安,1924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杨长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很小就到地里干活,冬闲时还要拣柴拾粪。直到11岁,王登安才断断续续在村里学堂读点书。抗战爆发后,王登安从一个小学老师那里,听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苦人民抗日救国翻身解放的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天窗。14岁时辞别父母,自愿申请到清河...[详细]
田梓桂(1924~1983) 本县城关人。自幼聪颖,喜好戏曲。17岁时,与正旦演员杜建德(艺名杜玉华)结婚并随其入同心社戏班学艺。同年在瓦房店 首演成功,成为本县最早的职业女艺人。工行小旦、彩旦,先后巡回于紫阳、安康、汉阴、石泉、岚皋、镇巴及汉中一带演出。1950年,她所在的安康西关自乐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