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松(1918~1991年) 张盛松,别号炳惠,山东烟台人。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在同德医院、北站医院任外科主治医师。1960年,任闸北区中心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198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张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对胃部分切除造诣很深,对十二指肠溃疡合...[详细]
张峻山(1918--一1947.3.11)河北省邯郸县霍北村人。13岁因生活所迫削发为僧,1939年在抗日斗争影响下,跳出佛门,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初,受中共太行区党组织派遣,来温县做党的地下工作。活动于番田,杨垒一带。1945年9月,温县民主政府成立,张峻山任四区(...[详细]
曾景初(1918 2001),又名中,笔名秦肃、荆楚等,双峰县青树坪镇人。1939年起自学木刻。194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曾任长沙《国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潮日报》、《晚晚报》美术编辑,《湖南日报·新艺术》、《国民日报·诗与木刻》周刊编辑。1951年起历任北京《铁路画报》、华北人民出...[详细]
于湘林(1918.5—1998.2) 山东荣成人。民国30年(1941年)7月参加革命,民国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年4月起,历任荣成县崂山区公务所教育助理员、县武装部秘书,济南贸易公司秘书。全国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处股长,四川北房管处副主任,上海市房地产公司科长...[详细]
于湘(1918-1983) 卢氏县范里乡人。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侦察队长、保卫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社会部科长,中南-副处长,武汉市-处长,市-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武汉市-检察长等职。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在警卫和政治侦察工作中,多次出...[详细]
姚坚(19188—2001.6)别名美群、美玉,女,广东揭阳人。擅长中国画。40年代肄业于广西桂林美专,毕业于广西艺术师范美术系研究班。历任闽粤赣边纵队政治部工作团宣传部长、潮汕军分区文工团指导员兼戏剧主任、云南人民出版社美术室副主任。作品有《梅花》、《历经风霜雨露、春来花红》、《春回大地》等...[详细]
吴伯让(1918~1942),原名振金,扬中县玉皇庙施家埭(今永胜乡合兴村)人。 吴青年时期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扬中师资训练班学习。1940年2月,主持成立了雷观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曾先后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详细]
王雨亭(1918年~2003年) 原名王善歌,字韵笙,化名王培琴、郭震南。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人。7岁人本村小学读书,1931年考入南乐第一高小。1934年春考入南乐县简易师范学校。1935年春参加由进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王雨亭一直...[详细]
王伟民(1918年~1941年) 原名王金声,濮阳县城内东新街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考入大名第七师范。在校读书时,王伟民先后受到中共地下党员刘宴春、晁哲甫的教育和帮助,参加了党的 组织读书会、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王伟民由晁哲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王里(1918~1949),原名王举鼎,句容石狮乡寨里村人。191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 庭。1933年考入栖霞乡村师范,靠助学金就读。毕业后,在大卓包家村小学任教。日军侵 占句容,王里激于民族义愤,主动与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宣传员陈力联系,决意弃教 从戎,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一支队任战士、...[详细]
王建海(1918~198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籍陕西省富县南道德乡星庄科村,1955年迁至渑池县东关街。他出身贫苦。大哥为行政村主任,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二哥当红军,在华麻池战斗中牺牲;母亲因想孩子双目失明。王建海未进过学校,12岁至18岁给地主放羊。 王建海1934年参加共...[详细]
王怀秀(1918.9~1998.1),又名王怀修,字子野,号老苞子,济源市邵原镇油房洼村人。1945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邵原与下冶完小教师、校长,济源县文化馆馆长,济源县人民政府(济源县人民委员会)秘书,济源县报社副总编、济源人民广播站站长,济源县图书馆馆长,济源县文化局副局长,政协济源县第一、...[详细]
汪浩(1918年~1983年) 原名汪之平,台前县夹河乡顾庄村人。系汪洋烈士之胞弟。高小毕业。后在家乡组织抗日青年团,开演讲会、出墙报,编说唱词等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某部连政治指导员、中共寿张县委组织部长、郓北县委副书记、《人民日...[详细]
田畴(1918~),原名王家贤,生于河南省杞县王楼村。初入私塾,后入县立第四高小。1935年入私立杞县大同中学学习,在进步教师指导下阅读很多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曾被选为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与康秀兰一起被中共杞县县委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一战...[详细]
唐其昌(1918~1951年) 唐其昌,今钱桥乡金王村人。唐出生不久,因家贫由竹筱唐家抱为嗣子,数年后父母双亡,以流浪乞食度日,为高桂道收留。15岁到上海一棉絮店当学徒,因受其师傅(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于民国32年8月参加革命。后偕同乡陈根法返回钱桥,以茶房身份作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次年...[详细]
唐劲实(1918—1974) 原名唐松和,化名唐突、-,江苏无锡县人。 劲实出身贫苦,初中未曾读完,就在上海摩登照相馆当了学徒。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指导员,江北指挥部军法处副处长,淮北行署保卫处副处长、-副局长,华中边区政府公安总局...[详细]
苏羽(1918——1989年),原名吉学武,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37年在家乡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委组织委员,参加了党领导的沁济-,曾任晋豫边沁河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山东工作。建国后,任山东省法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详细]
宋乐三(1918年~1943年) 原名宋玉家,又名宋宝善。南乐县谷金楼村人。出身贫寒。九一八事变时,他正在小学读书,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个子低矮、瘦小,人称"短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乐三抛弃学业,丢下新婚的妻子,毅然投入抗日救亡行列。1938年冬,宋...[详细]
司凤英(1918~1980.6),开封市人。自幼家贫,11岁入开封相国寺国民舞台跟班学戏,师承杨吉祥。1932年登台演出。拿手戏有《反长安》、《反西唐》等。1934年,应郑州普乐戏院之邀,演出《霄壤恨》、《女贞花》等。1936年,返回开封,参加豫声剧院,与陈素真等人合作演出。1938年6月开封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