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鲁笳(1917.2~2011.5),男,原名陶国葆,1917年2月出生,江苏溧阳人,早年就读于江苏溧阳私立同济中学、江苏省立常州中学(今常州高级中学)、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后入南京中央大学旁听。1936年夏在河北石家庄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石家庄总队总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唐虞卿(1917—1940),又名宏荣。1925年,入塾读书。1933年,入千笠寺枣树坪初级小学。1934年,入霍山县高级小学。1935年,入合肥正谊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合肥沦陷,他遂返回家乡,在千笠寺小学教书。1938年夏,参加抗日工作团。1939年,调任县动委会干事兼《霍山日...[详细]
孙维青(1917~1943年)又名孙家清,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创人之一,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夏末,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梅东党支部建立,任书记。在崖县中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到农村、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道理。 1939年2月1...[详细]
孙鸿志(1917~2003)定县(今定州)大王耨村人。17岁中学毕业后,即参加抗日同盟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宣传队队长、营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员。1938年部队整编后,任八路军冀中军区七分区十...[详细]
宋林(1917~2005)新城(今高碑店)大高村人。1938年4月参加抗日部队华北民众自卫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支队第四大队政委。1943年先后在合水县抗大七分校一大队二队和豹子川抗大七分校二大队一队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45年起,历任人民解...[详细]
宋长兴(1917~1968)涞源下碾盘村人。1937年底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到北岳区党校学习。学习期满后回到涞源,曾任农会主任,区委书记。1939年,华北遭受罕见水灾,涞源抗日根据地受灾严重,加之日军频繁的“扫荡”抢掠,根据地的物资和财政经济空前困难。宋常兴...[详细]
冉英(1917~1987)保定市区人。194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华北棉产改进处、保定棉产指导区、河北省保定专区农场、河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河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等处工作,历任组长、科长、主任等职。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河北省第三...[详细]
钱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钱骥早年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详细]
菍苍昭(1917-1939),福建省福鼎县管阳乡广化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班长。1939年随部东进江南,参加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在江苏余交反“清乡”作战中牺牲。...[详细]
裴厚光(1917-1949) 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青年干事、三五九旅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燕北五分区三团政治处主任、三军九师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五团政治委员(未到职)等职。他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荣获“人民功臣”的称号。1949年6月18日在陕西淳化县与国民...[详细]
马耀东(1917~1944)又名玉生。唐县南城子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学读起书,毕业后在家务农。和弟弟马耀骥,胸怀大志,习文练武。 1937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一支部队进驻南城子,建立起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政权。翌年春,兄弟二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马耀骥任党支部书记,马耀东任抗先队长,创建了本村青年...[详细]
马瑞华同志生平(1917-200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天津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河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瑞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2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 马瑞华同志,曾用名马志远,1917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古...[详细]
鲁秀璋(1917—1965) 孝感书院街北正街人.其家祖业开米酒馆,秀璋十五岁缀学随父亲毓但学米酒技术,深得其家传,并加以研究,创出“鲁源兴”一块名牌。1949年以后,继承父业,经营米酒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广大群众对米酒的爱好,他在保持传统的“清汤米酒”、“糊汤米酒”、“小汤圆米酒”品种上,...[详细]
卢肃(1917~2004)原名方平。江苏徐州人。1931年入徐州培心中学,接触了教会音乐,并经常参加唱诗班的歌唱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反日爱国-。1937年考入万籁天领导的抗敌剧社,正式参加抗战文艺工作。1938年2月,在鸡公山秘密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5月参加北平(...[详细]
鲁明健(1917—1998),湖南省长沙县人。1917年生。1936年在北京读“辅人大学”时参加一二九-,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8月至1938年9月在武汉做青年工作。1938年9月赴鄂中参加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此后,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曾任过中共京安县委书记、中共鄂南中心县...[详细]
李炎(1917~2010)原名李秉忠。满城李家佐村人。1932年考入北平(今北京)香山慈幼院中学部,后转入河北省立易县第八中学。读书期间,因被怀疑是共产党员,被学校开除。1934年10月到北平一家卫生脱脂棉纱厂做工。一面做工,一面坚持学习,逐步接触了进步思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详细]
李细妹(1917-1940),福建省福鼎县店下乡筼筜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9年随部东进江南,参加了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在安徽反“清乡”作战中牺牲。...[详细]
李晓农(1917—1988年),别号曲李,广东省湛江市郊东海岛三盆村人。 李晓农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8年(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考进遂溪县立中学简师班读书,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民国30年,到纪家地区负责党的工作。民国33年8月9日,参与著名的遂溪老马村起义,组建由共产党领导...[详细]
刘永成(1917~1949),独店乡秦城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八路军一二○师,在雁北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1948年秋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在解放西安 战斗中三次发起攻击,全歼守敌,后任副团长。1949年6月,在扶眉战役中追歼胡宗南残部时不幸牺牲,时任团政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