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如(1916~1940),原名张炳勋,南陈村人。自幼聪慧豪爽,性格倔强。1935年考入霸县中学,在校期间,发奋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7年初因病休学回家。“七·七”事变后,目睹日军将无辜群众当活靶打死的惨景,激发了他抗日救国之心。1938年5月参加固安县抗日总动员会,是年10月调冀...[详细]
曾如阜(1916~1992年) 壮族。出生于奉议县田州镇。曾如阜自幼聪明好学,13岁时随父母定居广州,先后在广州培正中学读初中,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1939年于广东省文理学院数理化系毕业,年底与同学麦兆娴结为伉俪。时值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国难当头之际,曾如阜夫妇俩随抗战的师生队伍辗转于广西桂林,...[详细]
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 ,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早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他为发展奠定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时任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的于文彬于193...[详细]
余梦燕(1916~1992),女,临湘市坦渡乡人,以南茜·黄(NancyHuang)知名于国际。1934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借读于华中大学及武汉大学。1946年留美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3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举家离美去台湾,创办英文《中国邮报》,自任社长兼发行人。还曾任...[详细]
叶梅(1916~1980年),女。汉阳江堤乡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2岁当童养媳。武汉解放 后,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赤足走家串户,以自己的苦难身世现身说法,发动群众,为乡 农民协会、贫农团最早负责人之一。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江堤乡副乡 长兼中共江堤乡支部书记。1954年...[详细]
叶均(1916—1985),文成双桂乡人。少时,从显本法师学佛经。后在瑞安岑岐宝坛寺、宁波观宗研究社、杭州云居山佛学研究院、天台研究社等处研究佛学。抗日战争时期,进当时全国佛教界最高学府重庆汉藏教理院深造。1943年被院方派往合江县法王佛学院任教,1945年转任成都十方堂佛学院教席,1946年被...[详细]
叶长燊(1916—1962),又名万炎、玉懿,樟木林乡新华村人。在桂林师专读书时,便受到时任教育长的中共党员杨东莼等人的启发,思想进步很快。1936年毕业,翌年在贺县尚德小学任教,同年8月,经罗奋平(后任中共贺县中心县委书记)介绍加入中国4共产党,成为昭平最早的一个中共党员。 1938年转教...[详细]
杨晴舫(1916~1937)长沙县人,1916年生。1934年考入浙江杭州中央航空学校。1937年初毕业,到空军二十八中队服役,驻上海龙华。同年8月,复调二十六中队,驻守南昌。“七七”事变后,日机狂轰滥炸,时空军飞行员群情激愤,纷纷请战。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其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叉在家信中说,...[详细]
杨菊生(1916~1984),南丰人,桔农,土专家。1955年加入共产党,任果园大队大队长。 他柑桔栽培实践经验丰富,与抚州地区柑桔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儒楷等农技干部交往密切,自费订阅《中国柑桔》等科技书刊,带头学习、实践,大力推广新技术。 杨菊生配合科技人员,使天牛卵防治、抹夏芽保果、微...[详细]
牙含章(1916-1989) 甘肃临夏人。别名马尔沙,笔名章鲁、子元。1916年10月生于甘肃和政县。1936年在甘肃和西藏拉萨拉卜楞寺和拉隆哲蚌寺研究藏传佛教-喇嘛教及藏族历史。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和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工作,曾任...[详细]
徐震华(1916—1944),又名辉江,化名陈行知,淳安厚屏乡(今属威坪镇)考川人。少时在雉山小学、淳安中学读书,1936年考入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1937年10月拟赴延安,未果,人浙江抗日自卫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底,在诸暨经同学杨潮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淳安从事党的工作。19...[详细]
徐广泽(1916~1989),广东省番禺县人。在马来亚出生,幼年回国读书。1937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马来亚从事橡胶栽培与育种研究。1946年回国,在中山大学任教。1950年、1951年2次参加广东省调查组到海南进行橡胶种植业考察。1954年为开创我国自己的橡胶育种工作,主动要求调来海南农...[详细]
薛明(1916--1968),原名薛宝章,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镇福安村。1932年在腾鳌堡高等小学毕业后,先后考入在北平的东北中学、东北中山中学读书。1935年冬随校迁往河南,在校期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 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被派往东北做抗日宣传工作,同年10月,到太原入东北抗...[详细]
谢文样(1916—1986),横山县大水沟村人,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病饿交加早逝,母亲改嫁,从小孤苦伶仃,给富豪揽工放羊谋生。1934年参加了陕北红军游击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刘子丹警卫员、连指导员、连长,参加解放陕北六县战斗和崂山战役、东征西征战役,作战勇敢,指挥机智。在...[详细]
萧国生 (1916~1939) 萧国生,原名让江,洲阳县淳口圾杨柳冲人,1916年6月生。5岁人进善初小,毕业后无力继续升学,得进步教师萧伦吹资助人束氏高小。萧伦吹喜其聪明好学,常将他带在身边,辅以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师生情谊甚笃。 1930年7月红军攻占长沙,浏阳革命形势好转,萧伦...[详细]
相望年(1916—1986),嘉兴人。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先后在广西农事试验场、甘肃农业改进所、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病害组和农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48年起,留学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植物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195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克服种种阻力,毅...[详细]
吴书(1916-1951) 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曾在家乡担任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参加革命队伍。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新2团政委,率部队进军东北,参加辽沈战...[详细]
吴大观(1916-2009)航空发动机专家。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北京大学讲师、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详细]
韦彩明(1916-1987) ,河池镇外韦村人,壮族。贫农成分。1948年,参加河池区民兵,给游击队运送 。解放后,参加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带头走互助合作道路。 1963年,河池大旱,他带领社员戽水插秧,使外韦村成为河池县唯一不减产的生产队,超额完成上交粮食任务,他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