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人物

萧国生

[公元1916年-1939年]

萧国生为[公元1916年-1939年]

  萧国生
  (1916~1939)
  萧国生,原名让江,洲阳县淳口圾杨柳冲人,1916年6月生。5岁人进善初小,毕业后无力继续升学,得进步教师萧伦吹资助人束氏高小。萧伦吹喜其聪明好学,常将他带在身边,辅以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师生情谊甚笃。
  1930年7月红军攻占长沙,浏阳革命形势好转,萧伦吹全力投入农会斗争,教师一职委萧国生代理。他一面教学,一面参加共青团活动。几个月后,何键部大举进攻浏北苏区,疯狂-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浏阳县赤卫六师掩护群众向ili区转移。年仅14岁的萧国生,毅然参加赤卫六师,先后在赤卫六师、独立五师和红十六师任战士、文书、秘书。1933年6月他在红十六师四十六团任秘书时,由团长钟彪、政委袁国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5月,为掩护中共湘鄂赣省委机关突围,他率团部后勤人员与敌激战于湖北崇阳大源桥,左腿负伤仍坚守阵地,直到最后胜利。后经组织安排,他转至地方工作,先后任少共湘鄂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长,少共湘鄂赣省委青年部长。1937年1月,地方党组织号召“老兵归队,干部带头!”他重返前线,回红十六师政治部任宣传科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湘赣、粤赣、江南三支红军游击队于次年元月合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萧国生任该团政治处主任。6月,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并取得卫岗初战的胜利,随后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在新形势下,他认真学习党的开辟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狠抓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和纪律教育。深入连队总结战斗经验,表彰战斗英雄,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抽调大批干部到各地区,配合当地党、政组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根据地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参军支前。短短一年多时间,根据地出现全民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支队司令员陈毅非常重视这些基层经验,并撰写《江南游击区域工作经验片谈》一文,指导各游击区的抗日斗争。
  1939年3月7日,新四军二团突被数倍的日军包围于江苏省丹徒县上合乡,经多次冲杀,部队伤亡很大。为了部队突围,他身先士卒,高呼:“同志们,跟我来,冲出去就是胜利!”全团指战员在其鼓动下,终于杀出重围,部队安全脱险。他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萧国生牺牲后,周恩来、陈毅亲撰悼文。陈毅在悼文中写道:“如果说政治工作人员应该作为全队的模范,萧国生同志艰苦的生活、勤劳的作风、卓越的见识、勇敢的精神,在在皆无愧色。”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