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田阳人物

曾如阜

[公元1916年-1992年]

曾如阜为[公元1916年-1992年]

  曾如阜(1916~1992年) 壮族。出生于奉议县田州镇。曾如阜自幼聪明好学,13岁时随父母定居广州,先后在广州培正中学读初中,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1939年于广东省文理学院数理化系毕业,年底与同学麦兆娴结为伉俪。时值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国难当头之际,曾如阜夫妇俩随抗战的师生队伍辗转于广西桂林,广东的连县、罗定,贵州的安顺等地,为抗战中缺员的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他在桂林逸仙中学任教时,受到中共地下党员救国爱国思想和抗日英雄行为的影响,形成忧国忧民的思想品格。
  广东文理学院因抗战迁到广东罗定县。1944年曾如阜应母校之聘,到校任物理系数学讲师。1948年晋升为副教授,1950年擢升为教授。时其四兄曾如柏从香港打电报邀请他全家赴港工作,他婉言拒绝了四兄的好意,依然留在广州从事教育事业。1952年广东省文理学院,中山大学以及广西大学、海南师专、江西大学等部分院系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曾如阜任该院数学系副主任,与系主任叶述武白手起家,培养师资队伍,举办教师外语班、课程讨论班、学术讨论会。他身体力行,组织教师学俄语,订阅大量苏联专刊。1953~1954年他先后和叶述武等人翻译出版苏联数学家芬尼柯夫的《解析几何》、里亚平的《中学数学教学法》以及一系列反映苏联数学教育的文章,向教师们介绍苏联数学教学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1955年他和叶述武创办广东省唯一的中学数学杂志《中学数学》 月刊(1982年后改为《中学数学研究》),他任主编。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把教师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学术研究与国外先进科研动态上来。经几年的艰苦创业,数学系各方面健全了。院长陈唯实称赞数学系是靠他和叶述武“两把菜刀起家”,是该院数学系的奠基人。
  1958年曾如阜任数学系主任。他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对几何学造诣尤深。常教海学生:“只有站在更高的水平上,才能正确把握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到不误人子弟。”他曾在60年代请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到校作报告。他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问题的提出”,“论证在关健”以及“实际应用”。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见解精辟,极富逻辑,受者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上课常不带教具,徒手画几何图,既清晰又准确,令学生钦佩不已。他孜孜不倦致力于几何、组合学科的研究,以深厚的数学学术功底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发表多篇论著。其中《Hibrt端点变换理论》 (1958年)的发表表明,他已走到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林励儒先生(抗战时广东文理学院院长、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曾评价他“是个读书人,作学问的”。
  十年浩劫,曾如阜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非人的折磨和摧残,下放到韶关华南师院五七干校劳动。粉碎--集团后,他年到花甲,对数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几何学的结构和发展的研究倾注无限心血。1977~1982年发表论文20多篇,著名的有《重复数不大于3“不完全区组” 试验方法》(1977年)、《几何序函数》(1981年)、《用代数方法建立一、二维射影几何的及嵌人法在几何学上的应用》(1981)、《蜂巢结构的数学原理》、《变换群》(1981年)、《相邻元素的欧氏平面》(1982年)等。此外,他还致力于数学与生产实际联系的研究,他运用数学为华南植物研究所解决了在植物实验过程中如何分析、优选、收集等问题。其中与该所协作的《籼稻花粉培养单倍体育种的研究》一文获1979年广东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广东省科技成果奖、全国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年8月, 曾如阜参加在美国加州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在会上发表《数学与信息论》,与数学教育界的同行切磋交流。同年,他为数学系高等几何研究生编写《有限几何》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Klingenberg几何学》等讲义,把国际上最新科研成果与自己毕生的研究结晶介绍给青年一代,把他们引上数学研究正轨。《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具有公理法的优点,把几何、代数、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结构严谨,且避免了纯几何的繁琐论证,其中并得出许多新内容。他千方百计选送本系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在他任系主任到1986年卸任为止,派出国外访问的学者6人;出国攻读学位3人;在国内重点大学进修9人, 同时,他积极创建研究生硕士点,开创数学系培养研究生的事业。1983年他担任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导师。他主导的22名研究生全部取得硕士学位。其中:1人晋升为教授; 2人晋升副教授;1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已被“美国人物传记中心”刊载;1人被聘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人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在科研上起着骨干作用。
  曾如阜密切关注广东省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十年间连续办起几种有关刊物,如《高师数学教学》(1979年)、《中学数学现代化》(1980年)、《几何教学通讯》(1981)、《中学数学研究》(1982年)等,推动广东省数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他不顾年老体衰,坚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作数学改革和数学教学报告,常常成为教育决策机关的重要参考。
  曾如阜以“君子忧道不忧贫”为座右铭自勉与教育子女。他待人坦诚,总是笑0地。
  一生清廉正直,光明磊落,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赢得全系师生的爱戴和尊敬,1982年他实现平生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数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高等几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广东省数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教育部理科数学、力学、天文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学数学研究》主编,华南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系几何教研室主任,组合数学研究室主任, 二级教授等职。1986年退休。1992年8月31日,曾如阜因病于广州逝世,终年77岁。 相关院校:

广西大学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梁则任 (1916~1962) 广西自治区百色那坡县
张树柏 (1916~1968) 广西自治区百色那坡县
邓业兢 (1916~1946) 广西自治区钦州灵山县
劳康祖 (1916~1945) 广西自治区钦州灵山县
黄从鸾 (1916~1946) 广西自治区钦州灵山县
+ 更多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黄俭 (1925~1992) 广西自治区百色田林
张绍仪 (1919~1992)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
吴开玲 (1950~1992) 革命烈士 广西自治区贵港平南县
黄光熊 (1905~1992) 广西自治区防城港上思县
招学杰 (1929~1992) 广西自治区柳州柳北区
李汉卿 (1896~1992)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
+ 更多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