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13年8月27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今为市)周家坳村。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9军、31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详细]
周文科(1913~1947),又名济、毅、殿伯。淮阴县刘老庄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秋,与陈书同、纪乐天同赴山东寻找中共组织,并随山东抗日组织在鲁西南一带活动。同年冬,他前往第五十七军万毅团学兵队受训,五十七军北撤后,他回淮阴参加抗日义勇队。民国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淮阴党组织...[详细]
周发祥(1913~1990.1),回族,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维中后街人。自幼家贫,12岁时进乐观街回族小学就读2年后,因生活所迫,于1926年到中山路澡塘学徒。1933年后在大陆影院(现在的工人影院)当工人至1951年,1951年被邀为市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表,市政协委员。1953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清...[详细]
周长胜,江西省吉水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他历任红4军12师36团机 连排长、红1军团2师5团排长,连长。他在5团是一位模范连长,带领连队打过不少胜仗。长征过夹金山前,打菠罗镇,周长胜左腿负了重伤,不能走路。5团领导向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汇报了周长胜的情况,随2师行动的军团...[详细]
钟绪冉(1913~1972年),原名钟存柱,山东省长清县人。1938年入伍(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排长、连长、副队长、队长、副营长、密县武装部副部长,开封市第四区、龙亭区区委委员、副区长,开封市精神病医院院长等职。 钟绪冉于1947年,曾参加山东省杨...[详细]
赵明善(1913.4.10~1989.1.14),河南省长垣县人。自幼家境贫困,读几年私塾,就辍学帮助家里炸散子、麻花,做小生意。17岁时,他拜师学徒当了泥水匠。在师傅的传授下,他熟练地掌握了泥工的技术。 开封解放后,他担任开封市第二十四工程队队长,参加建成开封市第一座工人文化宫。1958年...[详细]
赵俊欣(1913—1986),大港镇人。为赵念伯次子,赵伯先亲侄。幼从祖父学习,后赖其岳父冷遹帮助,得进镇江润商学校、江阴南菁中学就读。民国24年(1985),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柏文蔚、于佑任联名提案,送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学,获博士学位。民国27年,转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国际法研究院深...[详细]
赵光祖(1913.9~1990.9),开封市人。1931年入河南博物馆,为自然部练习生。为捕猎河南动物,足迹遍伏牛山、太行山。又从福州技师学习剥制标本技术,后独立操作,河南博物馆各动物标本,大半出于他手。河南博物馆标本收集较完备,品种齐全,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博物馆,且部分动植物今已绝迹,更弥足...[详细]
张至煜(1913,7—2000.9)浙江宁波人。擅长工艺美术设计。1928 年从徐阆仙学画,后进英商震寰织造厂、纶昌印染厂设计印花布图案。后在中国纺织公司、 华东纺织局工作,曾任上海第一印染工厂图案设计室主任,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一级设计师。设计图案《百鸟朝凤》、《九孔雀》、《红牡丹》、《向...[详细]
张英辉(1913-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保卫队勤务员、南路军独立团班长,红7军军部电话员、班长、排长。1936年在瓦窑堡入红军大学步兵科学习,毕业后曾任-机要科译电员、军委...[详细]
张西鼎(1913—1977) 扶风县五泉乡(今杨陵区辖)绛中村人。民国19年(1930)在甄寿山部当学兵。民国23年(1934)投靠孙蔚如部教导大队,其间加入共产党。民国24年(1935)12月被分配到赵寿山部17师任排长,秘密从事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民国26年...[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 。1913年12月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周家田村 一户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病逝,家境愈加艰难,-为人放牛糊口。13岁起独自到汉口经营小生意维持生计。1927年末他由汉口回家过春节时,正逢黄安、麻城地区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即毅然投身革命,次年2月当选为...[详细]
张太生(1913~1981),官田乡西山村人,1913年5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读了一年私塾。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少先队,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32年2月,由少先队组织介绍参加红军,在第三军团教导营当战士。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详细]
张景豪(1913.2.9~2003),河南省滑县人。8岁随祖父读四书五经。自幼喜爱字画,张家客厅挂有郑板桥的墨竹和黄庭坚的六扇屏,看到兴致处不时临摹几笔,颇得祖父赞扬。高小时,其它功课不佳,唯独美术课在90分以上。192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在开封),后入艺术科,在李剑晨老师指导下学习...[详细]
张建亭(1913年~1942年) 字映暄,又字楹轩,化名李建勋。滑县桑村乡贯道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考入简易师范。1931年毕业后当小学教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与李广禄、张海月等人在滑县桑村一带发动有700多贫苦农民参加的"秋收起义",以抢收地主的粮食、蔬菜等为主要...[详细]
于思礼(1913~1943年),字敬斋。亚桥乡东石露头村人。 1928年,思礼人庙街县立二高小读书,同班主任党继新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30年,人济源师范读书。在党继新、薛子中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参加了学校的进步组织"读书会",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开始了革命活动。他经常和一些进步同学星夜外...[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字锡卿。1913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大冶县花油树乡余信钦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入私塾读书。1927年不满14岁参加花油树乡农协会,任农协会赤卫连连长。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第7团副排长、湘鄂赣...[详细]
岳邦珣(1913一1970)曾用名芦白,笔名岳秋苇,温县夏庄村人。1928年秋起,先后就读于武陟省立十四中,开封省立高中,国立北京师大,西安临大(为北大、北师大、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合成)等校。 1937年秋,经璩含玉介绍,加入“民族青年先锋队”,参加平津-学生会主办的刊物一一《怒吼》的编撰和发...[详细]
原远(1913~1947),许良乡狄林村人。1937年12月到山西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129师,先后担任排长、连指导员等职务。后凋到敌工部,负责豫北情报工作。 1940年春,原远奉上级指示,到柏山镇与刘甫成等几个地下党员,以开烟坊为名,进行地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