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廷(1912 ~ 1936),白族,出生于廖家村老庄坡一贫苦农民家庭,他家无田缺地,靠父亲、二哥做蔑匠维持生计。1926年,子廷随哥哥钟虎臣闯湖北找红军,参加了革命。 子廷进入革命队伍后,历任红军第四团一营营长、红三军独立团团长。身历南岔、赤溪河、澧州、庄耳坪、江垭、彭水、秀山、酉阳、...[详细]
郑建文(1912-1943年),名经,陆丰县东海镇真君社人。因家贫,13岁才人学。父郑懿艺以摆小摊卖鱼为生,善经营,30年代起生意逐渐起色,成为当地一贩鱼大户。民国19年(1930年)郑建文进陆丰县立一中读乡村师范班,民国22年进入广东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民国25年考进广东省国民大学,在校参加中国...[详细]
张其光(1912~1984),原名钻悠,后改名其光,化名道如,曾用笔名迦奴、于君、颜孙、闲人。炭步镇鸭湖村人。其父远程,在梧州经商。张其光出生于梧州。家业破产,随父迁回广州,只读了半年中学就失学了。民国15年(1926)在广州市宣传员养成所学习了几个月。民国16年,经该所所长陈其瑗介绍进入私立广...[详细]
章嘲(1912~1975年)字振玉。南澳县后宅北面村人。 章嘲一生喜研究先进生产技术和总结先进生产经验,带动渔民群众搞好生产,成绩显著,1957年被评为南澳县第六届劳动模范、广东省二等水产模范(省人奖字第1280号)。是南澳渔民首次获得的最高殊荣。 章嘲海洋捕捞技术与船只驾驶技术双佳,1...[详细]
曾广(1912~1983年),原名祥光,本县五经富镇下油房村人。早年毕业于道济中学。由于博学多才,被人们誉为“才子”。 1929年前后,曾广受东江农-动的进步思想影响,从事农村新文化工作,联合当地进步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和封建迷信为宗旨,结成“微浪社”,出版刊物,秘密散...[详细]
岑因其 (1912~1984年),男,宾亨镇坑仔口村人。酷爱医学,攻读名医张仲景和叶天士等的著述,精通内儿妇科,抢救危重病人,医治疑难病症。态度谦和,医德高尚。民国时期,在社会上行医,并从事私塾教学。1954~1971年,历任广宁县卫生协会宾亨区分会主任、宾亨中医联合诊所主任、宾亨卫生院中医...[详细]
杨勇 (1912—1983) 中共中央-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12年8月出生在浏阳县文家市清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投入农-动,参加过十万农军围攻长沙战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详细]
杨培源(1912~1953),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少时,在家乡学校就读,后来考入西安二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从事党的活动,193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时,给学生专门讲授一些革命小说,如:《女囚》(描写一位女共产党员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时被逮捕入狱,在狱中和敌人进行...[详细]
寻淮洲 (1912-1934) 革命烈士。 湖南省浏阳县人(今浏阳市),1912年8月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代理排长,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后任红七军团军...[详细]
许和清(1912 ~ 1996),曾用名明理,土家族,初小文化,澧源镇朱家台人。 1925 ~ 1932年,在桑植游击大队当通讯员。1933年春,编入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不久提升为班长。1934年随部队开拔龙山,重新编入六军团十六师四十七团,提升为二营四连一排排长。后参加了陈家河、桃子溪...[详细]
谢擎亮 (1912~1989年),男,又名谢五炳,宾亨镇妙村(光辉村)人。1937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炮兵科。参加抗击日军入侵广州之战。任国民党陆军第65军炮兵营少校连长、副营长、炮兵中校营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高射炮班教员,第二、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军事教员...[详细]
谢福球(1912-1945),今排沙镇小罗村人。民国16年(1927)参加革命,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参加侨港回乡服务团任副团长。次年9月任中共江屯中心支部委员,11月任中共广宁中心县委委员。民国28年9月任中共附城支部书记。民国34年任广宁、四会武装起义委员会委员,参加锁匙牌(地名)伏...[详细]
吴信泉 (1912-1955)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炮兵副司令员。 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1912年3月26日出生于平江县长寿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6月参加红五军,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班长、红三师教导队党支部书记、团教导员、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十五军团侦察...[详细]
吴相湘 (1912-2004)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家。 湖南省常德人,1912年1月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负责校勘明朝实录。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入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专事收集战争资料编篡战史,多次随军在前线参战,到敌后了解情况...[详细]
吴桓兴(1912—1986年),梅城大浪口人,出生于毛里求斯的一个华侨家庭。1931年,在他父亲鼓励下回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医科,1936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赴欧深造,先后在比利时、英国、法国进修。1946年任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在肿瘤学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英政府希望...[详细]
吴承绵(1912~1938),男,南澳县后宅沟仔下人。他小时就读于真光小学,毕业后在烟公司当职员。 民国27年(1938)6月21日,南澳沦陷,吴承绵避难于饶平海山。7月初,出于对日寇的义愤,他报名加人义勇军,参与收复南澳的战斗。他任南澳自卫中队副中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 7月17日晚,吴...[详细]
王子文(1912—1988),又名王郁斌。市郊区陈炉镇王家院村人。1936年12月,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驻扎陈炉镇时,在第二高级小学当事务员的王子文亲自为红军战士打扫房屋,准备桌凳、床板。此后,聆听了贺龙关于抗日救国的讲演,观看了红军战士的文艺演出和帮助群众担水、扫院的行为,认定这样好...[详细]
王卓玉 (1912—1934),字汉生,化名测吾,黄沙镇人。民国18年(1929)考入五师,为学生会委员。先后负责校刊《前驱》、《追求》的。常撰写诗文,宣传进步思想。19年(193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回县调查社会各阶层状况。先后创办《沔波》、《沔民》等刊物。次年初,任中共五师支部小组长...[详细]
王辛笛 (1912~2004) 笔名辛笛、心笛。江苏淮安人。民盟成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英文系进修。历任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诗刊《民歌》主编,中华文艺协会候补理事、秘书,上海市财政局秘书科长,中联部华东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公方副经理,梅林工业集团公司顾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