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日行(1912~1978年) 又名灿妹,夏茂镇洋元村粉干曲人。4岁丧父,8岁亡母,10岁为人放牛,15岁下田劳动。 民国20年(1931年)夏,中国工农红军派武装工作队到夏茂镇松林、大布、洋元一带活动时即参加红军,民国22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入红七军团某部8团任通讯员。红军长征北...[详细]
苗世海(1912~1985),峪口乡峪口村人。少时家贫,曾3次逃荒永宁县,胞弟被卖,骨肉分离。20岁始以造土纸维持家计。1943年代表峪口造纸工人出席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会后,按照毛泽东在会上发表的《组织起来》的讲话精神,织建了葭县第一个手工造纸合作社,给边区政府 用纸,为...[详细]
马泽迎(1912~1974)江西兴国永丰乡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 12 月参加红军。1930 年 8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3 军第 8 师炮兵 连班长,红 1 军团第 2 师第 4 团连政治指导员、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详细]
马吟南,又名马宗周,字承武,化名崔林、李杉,1912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马店子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天资聪敏,勤奋好学。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玉田师范讲习所。在学习期间,他阅读大量进步书刊,写过很多文笔犀利有独到政治见解的文章。1927年10月18日参加了震动北方的玉田农民第一次武装-,嗣后转...[详细]
马龙,新中国开国少将、原东海舰队司令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在宁波因车祸因公殉职。...[详细]
马福吉(1912~1947) 乳名候角,甘泉县桥镇乡安家沟村人。高小毕业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太白起义”中表现突出,受到刘志丹的赞扬,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保安游击队大队长,转战于陕甘两省的甘泉、安塞、志丹、吴旗、靖边、华池、庆阳等地。1934年5月...[详细]
芦治安(1912~1941) 本名芦在金,原籍紫阳县庙沟,后迁居岚皋县麦溪沟。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运动烈火烧到岚皋。适逢铁佛寺小学校长许勋安,与紫阳周华堂,堰门芦本基(又名芦楚恒),在铁佛、庙沟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是年八月,组织抗日爱国志士保农自卫军,芦治安任...[详细]
卢燕秋(1912-196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10月28日逝世,终年52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详细]
罗杰(1912年—1992年)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交际副官,新四军八团留守处参谋,连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营副营长,特务团营长,新四军第四师十 一旅三十一团参谋长,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三十一团副团长,第三军...[详细]
鲁贲(1912~1940) ,原名学增,字愚如,横山县柴兴梁村人。 鲁贲出身豪门,其家在旧城号称“鲁半街”。祖父进贤,清廪生,当地士绅,曾捐银二千两整修怀远县城。舅父曹雨三,亦本县名士。 民国十四年(1925),鲁贲就读“一高”,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初步认识到黑暗社会的阶级本质,决心背叛...[详细]
龙中华(1912~1984),今漆树乡龙安人,出身雇农,小学文化,1952年参加龙安区供销合作社工作。1953年5月,被分派到万寿、秀加等偏僻山区挑货郎担。是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不论严冬酷暑,不管风雨冰冻,天天坚持一担货物出门,一担土特产回店。1955年,龙中华货郎担完成的购销总额为3.69...[详细]
李元明(1912~1959),山西省洪洞县人。李元明自小学唱蒲剧,始攻小生,转唱须生,辗转山西、甘肃等地。日寇侵华时,血气方刚的李元明毅然从戎参战。日寇投降后,结束戎马生涯,重操旧业,以唱戏为生。1951年,李元明来到延长,入广夫子举办的私人剧团,在延长县东部的雷赤、南河沟及宜川县北赤一带巡回唱...[详细]
李元昌(1912~1936年),又名子文,和溪坂场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和溪乡农民赤卫队中队长、坂场乡革命委员会主席、南(靖)华(安)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莒州游击队长、和溪游击队长、(龙)岩南(靖)漳(平)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财粮委员等职。 李元...[详细]
李维新(1912~1968)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早年在本村私塾和县立高级小学读书时,就参加了谢子长等领导的革命活动,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谢子长在安定县建立革命武装,李由任子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支部书记、赤卫队队长,参加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苏区发动的第一...[详细]
刘子熙(1912~1969年) 刘子熙,菁城镇人。早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和复旦大学。1932年(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员。后在任漳平县第一区工作人员时,协助区长平息匪患。任县田赋处第一科科长时,民苦赋额过重,他亲自赴省申述,求得减免,受民称赞。 1942年刘任三青团龙...[详细]
刘子崧 (1912~1988) 坂东镇坂中村人。17岁毕业于文泉中学。他学生时代思想进步,在文泉中学时曾倡仪组织闽清全县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他带领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活动。民国17年(1928)在福建学院预科读书时,被选为在榕闽清学生会主席,出版《闽清学会月刊》...[详细]
刘绍文(1912—1981),原名刘秀文,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赵塘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三团副排长,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0团政治干事,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四十四师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十三师三...[详细]
刘荣霖(1912~1966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6年(1927年),进福州马尾海军艺术学校求学,后转入海军学校航海班。民国23年7月,奉派赴英国皇家格林威治海军大学留学。民国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得荣誉,受到最高级别的嘉奖。同年10月回国,先后在武汉炮台和 队任职。民国...[详细]
刘过风 (1912-1933),哈尔滨市人。学生时期积极参加反帝-。1930年加入共青团。"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到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1932年夏任团省委巡视员。同年11月2日,同杨靖宇去南满巡视党团工作,在磐石召开党的第三次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心县委,使磐石党团工作有了新的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