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奇 (1896~1979) 原名隆谨,笔名何大白。陕西长安人。192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19年参加同盟会,1921年参加创造社。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上海创新社负责人,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教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委,争自由大同盟成员,《新小说》月刊主编...[详细]
张策平(1896—1942)宁津县小店乡南北庄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宁津县革命武装创始人之一。先后5次组建武装近3000人,转战冀鲁边区。1939年南下鲁西,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团副团长、郯城县县长、鲁南专署第三行署主任。1942年病逝。...[详细]
张凤林,1896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广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原住张百可垸,由于忍受不了当地恶霸地主的欺凌与压迫,祖父带着十户人家逃到广济西北的荒山野岭里谋生。张凤林的父亲张-是个勤劳正直的农民,不仅是种庄稼的能手,而且精通多种手艺。但是,尽管他成年累月拼命干活,仍然养活不了一家人。为了生活,他...[详细]
褚耀斌 (1896—1941)原名褚思鉴,字印卿。滕县沙沟村(今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四村)人。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6月任临(城)沙(沟)党支部书记。1936年6月任临沙区委书记。 1937年夏兼任微湖抗日义勇队队长。1938年微湖抗日义勇队改名为微湖抗日武装连, 改任连长。19...[详细]
杨树兴,海南万州(今万宁市)龙滚镇仁造村人,1896年生,父亲杨鸿新,终年累月向龙山恶霸邢俊德租地耕种,生活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杨树兴进入戎庙高等小学就读。1919年,杨树兴离开双亲和弟妹,漂洋过海,抵达新加坡。他亲眼看到资本家剥削、压榨工人的悲惨情景,严酷的生活经历使他初步认识到了“天下乌鸦...[详细]
杨守玉(1896~1981) 女,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进人,居住武进城内北后街顾家弄。自幼学刺绣,就读于武进女子师范图工班,受班主任吕凤子(后任中央大学教授)赏识。民国5年(1916年)女师毕业,吕凤子聘请她到自己办的丹阳正则女子中学担任绘绣课教师,她在教学中总结历代刺绣名...[详细]
严凤仪,原名严銮海,1896年9月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第二区笃琼乡夏村(今琼海市中原镇山仙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严琼台,忙时务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是个走村串户叫卖的挑油郎。母亲王氏素以种田为业,是位谦和的农村妇女。严琼台夫妇生有万海、耀海、敬海、銮海兄弟4人,但耀海幼年夭折,敬海少年时被病...[详细]
徐轶千 (1896—1969)又名陈家驹。临淄县孝感乡长胡同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 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在河南省第三师范、第五师范,武汉中华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28年任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校长。1935年,受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去欧洲各国考察教育,对德国的法西斯学校...[详细]
萧三 (1896~1983) 笔名天光、埃弥。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1920年留学法国、德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者小组,1923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湖南省团委书记,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北方区团委书记。1927年赴苏...[详细]
吴逸志(1896—1961),名福胜,号锡祺,字学行,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详细]
王献唐(1896~1960) 字献堂,号凤笙,历史考古学家。山东日照人。 王献唐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及礼贤书院文科。1917年应天津《正义报》之请赴天津,为该报翻译德文小说。1918年至济南,任《山东日报》和《商务日报》。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被德国占领的青岛,王献唐...[详细]
王讷(1896—1965)原名王逄元,莱阳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莱阳党组织遭破坏, 他去大连、哈尔滨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莱阳发展“民先”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后调黄县任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实业科科长。1941年2月,任莱东行署(县级) 主任兼县大...[详细]
释常惺(1896~1938),俗姓朱,名寂祥,又名优祥。法名常惺,自署雉水沙门。如皋柴湾人。中国佛教会秘书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福成寺自成和尚剃度出家。民国2年(1913年)毕业于如皋县立师范学校,后入上海华严大学,习禅于常州天宁寺,至浙江四明观宗寺随谛闲法师研习天台教观,入观宗社继...[详细]
商业兴(1896—1970)东营市东营区西商村人。著名琴书艺人,东路琴书代表人物。生于贫困之家,父母早逝,由叔父收养,其叔父是广北一带早期琴书艺人。商业兴少年时跟叔父流浪卖艺,十一二岁时就已学会很多唱段,有“小神童”之称,不到20岁即单独从艺。1922年,商业兴到济南卖艺,结识了热爱琴书艺术、善...[详细]
彭昭贤(1896—1979)字君颐。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乡彭家村人。国民党内政部部长。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13年,考入牟平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马格庄学校教书。因对校董不满,弃教去哈尔滨,在哈市邮局门前摆摊为人写信挣钱糊口,后被哈尔滨道台李家鳌赏识收作文书。不久,道台送他去北京大学...[详细]
潘家洵 (1896~1989) 江苏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历任济南第一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农学院及贵州大学讲师、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通晓英、法、俄文,对近代西方戏剧有兴趣,曾加入新潮社及文学研究会。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详细]
梅思平(1896~1946),浙江永嘉人。大汉奸。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科,曾执教于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后从事国民党党务工作,是国民党C·C系的重要骨干。民国22年(1933年)任江宁自治实验县县长后,他首先整顿组织,安插亲信,将全县列为7个指导区,派自己的亲信担任各区指导员。在县政府改组就...[详细]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详细]
罗石冰(1896~1931),又名石彬、菁华、庆元,号子实、子石,化名崖山。吉安县延福乡大安井头村(现属万福镇)人。他是大革命时期江西省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是吉安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和党的创始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英勇就义,是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 罗海冰7岁在本村读私塾,勤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