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香(1896~1990),女,华容县幸福乡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从30年代末期起,她在长子指导下,对棉株实行合理植施,单产高于一般棉农。1950年,她支持次子吴道生大搞科学植棉,自己也参加试验田种棉。她没有文化,就要儿子、孙子将植棉技术资料念给她听,还多次与当地植棉模范和技术人员交流经验...[详细]
陈信玉(1896 - 1950)出身望族,清末民初爱国乡绅,广西蒙山县人,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陈文统)之父。 爱国事迹抗战时期,日寇入侵蒙山,陈信玉曾组织乡团抗日保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批避难蒙山的文化名人(简又文等)。陈不以行医为业,但熟读《本草纲目》,常自制一些药丸免费为佃户救死扶...[详细]
陈乃乾(1896—1971),海宁盐官人。1916年,任上海进步书店。1926年,任大东书局、发行所长,兼任持志学院、国民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通志馆及文献委员会编纂。建国后,任上海市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1956年,调北京古籍出版社任,后又任中华书局。 陈乃乾出身书商,刻苦自学,...[详细]
程文槎(1896—1930),号云龙,临海县(今临海市)永安里程村人。幼时读过私塾,及长,以侠义闻名乡里。1930年初,因连年遭灾,农民不堪官府借土地陈报加剧索税。2月22日,连坑乡官坑村农民梁如龙、王小兰为首反对丈量土地,杀死来村捕人的乡保团队长、队员3人。浙江省政府电饬驻海门省防军第五团火速...[详细]
陈公侠1896年出生于南海县横江墟上良村(今丹灶镇上良村),排行第十。祖辈经商于广西梧州,家境殷富。他自幼聪慧,敦品勤学,研诗习书,广涉经史子集。1912年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第六期学员人才济济,他与张发奎、薛岳、叶挺、李汉魂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继而又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详细]
程步高(1896—1966),字齐东,平湖人。早年求学于私立诒谷小学,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未毕业即回平湖,任教于登瀛小学。1922年去上海。1924年起涉足影坛,从事电影编导。先在大陆影片公司拍摄纪录片《吴佩孚》、《洛阳风景》,编写电影剧本《乡姑娘》,后与孙瑜、杨小仲等发起创办长城影片公司。19...[详细]
岸信介。第56、57届内阁总理大臣。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工商大臣,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的二战甲级战犯嫌犯,但是未予起诉。旧姓佐藤,他的胞弟佐藤荣作是第61至63届内阁总理大臣。 早年经历:1896年生于山口县。1936年任满洲国工业部部长;1940年任日本商工省次官、1942年出任东...[详细]
朱卫元(1896-1975年),女,原名朱元贞、绰号"奉天刘"。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三道林的一个贫农家庭。8岁时因家贫、人口多,去表叔冯亚轩家作养女。冯是老中医,善治妇、儿两科,朱卫元受表叔的影响,爱上了中医这一行。她从认中药名开始识字,白天帮助抓药、制药,晚间读医书,专攻儿科,逐步掌握了医学的基...[详细]
周家璧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大连沙河口。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学校。伪满大同2年(1933年)任伪-法务民事第一科事务官、北满特别区高等法院书记官。伪满康德3年(1936年)5月,转任阿城县县长。任职期间,曾亲历白城,搜集遗文,阅读金史,著有《白城考略》一书,于...[详细]
赵占魁(1896~1973)山西定襄人。自幼家贫。17岁学铁匠,后来又去太原铜元厂当学徒,去兵工厂学翻砂,到同蒲铁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当火炉工。 1938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介休,赵-西安。适逢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在西安招收有志抗战的青年职工,他听说“延安是工人出头的地方”,便应招到青训班。同年...[详细]
赵铭周 (1896-1982),原名赵贵祥,伊斯兰教经名牟萨·依布拉欣。回族。奉天人。其父赵瑞恒系清代东北地区著名的"阿林"(学者),兄弟间排行第五,故被称为老五阿訇。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学习阿拉伯文。后入沈阳第八中学读书。1912年,遵家训赴辽阳清真寺,受教于启蒙经师肖月衡阿甸。嗣后,往于...[详细]
赵葆华(1896~1966)原名尔鼎,字葆华,亦作宝华;化名周定一。陕西咸阳赵家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斗争。1921年初毕业返陕,曾去日本参观考察半年。回国后在北京和旅京陕西学生刘天章、杨钟健等...[详细]
张玉珽(1896~1957年),字珽方,河南省宜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初任国民军陆军第一师炮兵营营长,继任察北多伦镇守使署督察处处长、晋北警备司令部副官、黑龙江省保安骑兵第二大队第一旅少将旅长,后任五十三军一三○师师长、中将高参等职,大都在边疆布防。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详细]
张荣汀(1896~1973年),书洋塔下人,是南靖华侨企业家、南靖县茶叶生产奠基人、曲江中学创建者。 张荣汀童年家境贫寒,只读六年私塾。21岁到荷属泗水谋生,开设永川公司,经营白糖。尔后到新加坡,开设南庆有限公司、丰太茶庄,其茶庄规模誉冠东南亚,是最早在南洋经营茶叶的南靖人。张荣汀致富之后,...[详细]
张锦春 (1896-1975),又名孙均、铁军。山东省福山县人。早年曾祖父逃荒闯关东,来到奉天落户,后父亲张世英又移至辽宁省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开荒种地。他在西安县立小学堂毕业后,到县立一中,四年制毕业。1920年来到哈尔滨,入东华学校学习英俄文法律专科。期间,在俄文教员张昭德帮助下,...[详细]
张枫庭原名张维铭,民国时期,松溪县北路大恶霸。他祖籍江西临川,清光绪廿二年(1896)出生于松溪城关,粗识文字,曾在福建省陆军混成团第一支队随营学校当过学兵。民国16年(1927)祖墩乡豪绅伊模田组织民团,聘他为教练。由于他善阿谀奉承,骗取信任,不久提升为副团总。他还仗懂得一点军事,渐渐不把伊模...[详细]
曾仲鸣 (1896~1939年) 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 曾仲鸣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教养成人。三姐曾醒18岁时嫁到方...[详细]
曾文光(1896~1951年) 曾文光,吾祠乡厚德村人。出身豪富。军阀混战时,投靠民军杜有清,任营长,恃势横行乡里,蹂躏百姓。1943~1946年间积极-,率部围剿共产党闽中游击队,杀害武陵游击队人员和家属40多人,被委任为福建省保安处咨议,漳平县民众自卫总团团副。 1949年4月,他迫...[详细]
余永富(1896~1934),里心镇余家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5岁给人做短工。由于身材矮小,打短工糊口都有困难,不久便随里心宜黄戏艺人学艺。余学戏勤奋,较快地掌握了全套的锣鼓经,能司鼓、锣、铙、钹,能弹拉吹奏多种乐器。其师父去世后,由于他能指挥后台器乐,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被推举为里心集福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