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英 (1893—1977)女。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毛家村人。193 8年参加抗日活动, 家中成为抗日联络点。 因掩护抗日干部,她家被敌捣毁。成为知名一方的“抗日大娘”。1951年她作为老根据地代表赴京出席国庆大典。1977年去世。 ...[详细]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详细]
周其鉴(1893-1928),今东乡镇新楼村人。民国7年(1918)秋,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纺织科读书,任该校学生会会长。“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被选为省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民国10年春,加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1年夏,毕业后在中共领导...[详细]
曾丽卿(1893—1974) 女,又名丽铨,原籍三乡古鹤村,出生于日本。清宣统元年(1909)日本同文中学毕业,民国元年(1912)亲和高等女子学院文艺科毕业。毕业后留校进修一年,获该校女子技艺科、音乐科成绩优异奖。不仅爱好文学,还擅长诗画和刺绣。14岁时,旅日华侨曾把其书法和刺绣作品送回南...[详细]
余东雄(1893~1911年),佛山镇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侨家庭,父亲余广晋是南洋毗叻埠华侨巨商。余东雄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希望祖国能革除弊政、兴旺发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派员到毗叻埠发展会员时,年仅15岁的余东雄便与挚友郭继权一道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在...[详细]
杨佑之 (1893-1971) 经济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893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出生不到4个月其母病逝。13岁在长沙上中学,因无力交纳学费被勒令退学。后经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商科,师从马寅初先生,成为其高足。1919年毕业后曾到中国大学、河北大学...[详细]
杨福涛 (1893—1928)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湖南省长沙县人,1893年3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0岁启蒙,3个月后失学。12岁即学泥木工。20年代初到长沙做工,积极参加湖南劳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湖南的共产党组织成立后,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党领导...[详细]
徐良(1893年~1946年),字善伯,白坭庙岗村人。徐勤之子。早岁赴日本入横滨大同学校,后攻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北京政府-、外交部、内务部秘书、驻美国公使馆秘书、广东省长公署秘书、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赞、琼州交涉员、两广巡阅使署高等顾问、北京-顾问、山东督军公署顾问、...[详细]
徐健行(1893—1936),字再侗,蕉岭县城南下儒林第人,书香世家,其故居城南书室,门联为其兄亦禾撰写:“人才思学士,文化吸欧洲。”他于1915年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回广东后适孙中山援闽粤军张民达旅长见徐健行中英文俱佳,任为军法官。1918年援闽粤军告捷,他被任命为福建省建宁县县长。1923年...[详细]
徐飞(1893~1970),字天翔,号翔空,阳明镇人。早年加人同盟会,曾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民国11年(1922),任滇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大元帅府运输科科长。民国12年任滇军二师四团上校团长。滇军将校团毕业后,历任滇军三军司令部上校参谋、东路讨贼军第一司令、广东省财政厅视察等。民国16年参加广...[详细]
薛六(1893-1928),今潭布镇社岗大崀村人。民国10年(1921),在广州当榨油工人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民国12年任省油业工会职员。次年回乡参加农运活动,先在本村发动农民成立“耕友会”,逐步扩展全区,并被选为第五区(今潭布镇)农会会长,带领农民开展减租斗争,遭到地主劣绅的-,曾发生武装杀...[详细]
徐白光(1893—1966),家名宽郎,蕉岭县城南下儒林第人。 1906年徐白光到上海,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大学。是年10月10日,他与范本中等正在学校球场散步,忽见一日本人乘黄包车到球场墙外,不付车费并辱骂黄包车夫,耍无赖想溜走。徐白光义愤填膺,把日本流氓痛打一顿,责令付给黄包车夫车费。...[详细]
谢瀛洲(1839~1972 年),别字仙庭,神岗木棉村人。民国8 年(1919 年),他由公费保送留学法国。民国13 年(1924 年)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 13 年(1924 年),谢瀛洲接受中山大学校长的聘请,在中山大学任教授。他曾深入研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民国14 年(...[详细]
王廷飏(1893~1966) 商州人,名丁顺,字廷飏,号山民。童年时勤奋好学,天资出众,聪颖超人。后在名师的教诲下学识日进,不但通晓经史诗词,而且记忆力超群。他擅长书法,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商州的书法家之一。民国元年(1912),王廷飏旅居西安,广交志士,结识了秦陇复汉军统领张凤翙,由于他文思敏捷,...[详细]
王芃生 (1893-1946)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湖南省醴陵县(今株洲市)人,1893年1月17日出生于醴陵县北乡七里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就读醴陵县立高等小学、湖南瓷业学堂。1910年考入长沙湖南陆...[详细]
谭天度(1893~1999),政治活动家,曾名谭夏声、鸿基、伍拜 一。佛山高明区明城镇七社人。生前居住永福路 1号大院。1920年,参加革命, 1922年春,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任广州农 工商联合会秘书长、石井兵工厂中 共党支部书记。他曾经同周恩来、陈延年、彭湃、邓中夏、苏...[详细]
谭鸿机(1893-1968),今宾亨镇带垌村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民国13年8月响应中共广东区委号召,通过新学生社发动组织广宁籍在广州读书的学生,回乡开展农-动。他参加了周其鉴主持的带垌村会议,参与制订广宁农运工作的两大纲和四个细则,并负责开辟新区工作。次年2月任第一...[详细]
苏和礼(1893—1971) 港口穗农村人,农民出身。1954年当选港口乡人民代表,后任港口西街第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58年任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起,连续10年专职负责港口区水利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港口是低沙...[详细]
沈鹏飞(1893~1983),字云程,广东省番禺县人。 民国6年(1917年),沈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民国1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 民国10年(1921年)回国后,沈历任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华南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