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杨佑之

[公元1893年-1971年]

杨佑之为[公元1893年-1971年]

  杨佑之
  (1893-1971)
  
  经济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893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出生不到4个月其母病逝。13岁在长沙上中学,因无力交纳学费被勒令退学。后经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商科,师从马寅初先生,成为其高足。1919年毕业后曾到中国大学、河北大学、北平大学商学院任教授。1936年应四川大学邀请到成都讲学,是第一个在四川讲授高等会计学的教授。此后,相继担任四川大学经济系教授、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校长以及华西大学经济系和成华大学会计系系主任。解放初,任华西大学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代表我国政府从美国人手中接管了华西大学。在极其复杂的接管工作中,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顺利完成了任务。此后,一直任教于四川财经学院(一度更名为成都大学),历任会计系、核算经济系、计划经济系、会计统计系系主任。52年的教学生涯,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亲历五四-,这是他一生要求进步、追求光明的起点。在四川大学任教时, 校长要挟他参加国民党,他宁可不当教授也坚持不应允,对国民党的 统治深恶痛绝。1945年创办杨佑之会计事务所,以办事公正,水平高超,清廉正直,享有很高的声望。1946年,受聘清查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帐目,不管该公司复杂背景,充分运用其渊博知识,严密清查,终将一笔烂帐查得一清二楚,为成都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抗战胜利后,坚决支持长子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邀请进步教授来校讲课。他生活俭朴,对穷苦学生却十分关怀,只要知道学生生活窘迫,总是解囊相助。他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1938年秋,为避日机轰炸,四川大学迁校到峨眉山,他每天都要步行十几里从县城去山上伏虎寺上课。有一次大雪封山,学生们都以为教授不会来了,在报国寺宿舍里休息,他仍踏着深深的积雪上了山,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教室等待学生来上课。这件事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敬佩不已。
  他讲课富有艺术魅力,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善于总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抗日战争时期撰写了《会计学》和《会计学纲要》。这两部书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是会计学界公认的有影响的权威性著作。解放后,又相继撰写了《高等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告分析》等教材和数十篇论文。已出版了《高级统计学》(1943年)、《审计学》(1943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1964年)、《现代资产阶级会计学说批判》(1964年)等多本著作。他一直认为:统计与会计应该结合在一起,成为帮助和指导生产管理的决定性环节。中国要成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就必须在统计与会计上下大的功夫,使管理科学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还亲自动手整理了几千张卡片,准备写一部会计一一统计专著。
  “文革”中,被作为“ 会计学的祖师爷”受到残酷批斗,无情打击。1971年9月含冤去世,终年78岁。1977年得到平反,恢复名誉。著名杜甫研究专家刘开扬撰联悼念他:“桃李门前公植育,松梅江上我愁思。”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