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杨季秋 [公元1890年-1927年]

  • 杨季秋(1890—1927),太贤北村人,中部县红枪会首领。民国13年(1924)春,北村驻扎了一排土匪,借社会动荡不安之机,向农民要粮要物,敲榨0,横行乡里,逼得百姓叫苦不迭。杨季秋自发组织群众联络四乡,消灭土匪,抗粮抗捐,因以红缨枪为武器,即取名“红枪会”。组织成立后,先后从河南、湖北等地请...[详细]

杨焕章 [公元1890年-1935年]

  • 杨焕章(1890~1935) 庵底杨庄人,自幼家贫,给人放牛熬活,夙具刚肠,任侠尚义,为乡里所推重。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红二十五-战庾家河、蔡川一带。他接触革命思想后,誓为穷人翻身肝脑涂地、弃尸沟壑亦在所不惜。遂主动为红军带路,搜集情报,筹集粮秣,掩护伤员。翌年端阳节,孙家山区苏...[详细]

薛永黍 [公元1890年-1951年]

  • 薛永黍(1890~1951年),祖籍金门。童年在家乡念书,后赴福州英华书院肄业,毕业后到美国西根大学深造,获教育学士,嗣又攻读历史,考取历史学硕士。先赴菲律宾宿务中学执教,民国19年(1930年)应邀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兼附属高中部主任。民国26年,受聘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 七七卢沟桥事变...[详细]

薛敬渊 [公元1890年-1966年]

  • 薛敬渊,字秉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出生于屏南县双溪镇一个贫困家庭。敬渊少年丧父,从祖父读书习文,好学上进,青年时期就以诗文见称。 民国初年,在新思潮影响下,为渴求新知识,敬渊筹借路费,跋山涉水到省城福州,进前清探花陈海梅倡办的福建经学会攻读法律,同时应海军上将、省长萨镇冰聘为家...[详细]

邢士廉 [公元1890年-1954年]

  • 邢士廉 (1890-1954),辽宁省沈阳市人。1932年投靠日寇,充任吉林伪铁道守备队中将司令官,以后又转任伪第四军管区中将司令官。当时伪满当局设4个军管区,其中第四军管区设在哈尔滨,即现在第三中学址。管辖滨江、三江地方,第一任司令官于琛澄。他为第二任司令官。1942年9月,充任伪满洲国...[详细]

谢源 [公元1890年-1982年]

  • 谢源,字伯渊,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4年(1915)与邑人黄润、张炳、叶簵、谢煌等积极筹备建立图书馆。民国7年建瓯县公立图书馆落成,议定先由筹备同人自献藏书,然后向地方宿儒学人募集,并向各界募款,充作必需费用。民国9年谢源任馆长,无薪给,惟求粗奠基础。民国12年谢源向笋商劝募...[详细]

谢米诺夫 [公元1890年-1946年]

  • 谢米诺夫 (1890-1946),俄国外贝加尔省人,哥萨克首领,原白卫军中将。俄国十月革命后,组织-武装,反对苏维埃新政权。1918年4月6日,到中东铁路沿线海拉尔、昂昂溪拼凑"义勇军"4个营,开赴满洲里。在日本支持下,成立了“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8月初来哈尔滨,与"捷克叛军"商议进兵...[详细]

夏首勋 [公元1890年-1969年]

  • 夏首勋(1890年—1969年)号仲实,四川江津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历任川军第3师6旅营长、支队长,暂编第10师19旅团长、20旅旅长。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3路司令,1928年10月任第24军3师师长,1935年任四川省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19...[详细]

萧振瀛 [公元1890年-1947年]

  • 萧振瀛(1890~1947)抗日将领。字仙阁,吉林扶余人。1912年考入吉林政法专门学校。l920年任吉林省田赋管理局局长。1922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1923年回吉林组织民治促进会,因触怒当局被解散。1924年去西北。1926年,率民众团参加五原誓师,被委任为宋哲元之西路军军法处长。1930...[详细]

萧求贞 [公元1890年-1961年]

  • 萧求贞(1890~1961年),女,人们习惯称其为“伊俤嫂”或“伊俤姆”。罗源城关长桥路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十七日出生于罗源白塔乡凤坂村。父母早丧,被罗源县基督教会收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教会选送到福清,在英籍女医生惠乐生(译名)创办的医院学习妇幼科专业。4年后回罗,在罗...[详细]

伍先球 [公元1890年-1935年]

  • 伍先球(1890~1935) 伍先球,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于清流县城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三口靠租种地主土地生活。民国1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共清流城市支部委员。民国20年7月担任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民国21年1月,经组织选调参加在江西瑞金举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详细]

吴文楚 [公元1890年-1958年]

  • 吴文楚(1890~1958年),泉州新门外延陵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7岁入塾读书。因家贫,光绪二十七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升掌文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文楚南渡新加坡,当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爪哇泗水谋生。1910年,吴文楚又...[详细]

吴阿柔 [公元1890年-1985年]

  • 吴阿柔(1890~1985年),女,西潭村人。自幼送给北蔗村张家为童养媳,丈夫为生计所迫远渡南洋,留下幼小的1男3女,母子相依为命。民国24年(1935年)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领导的红三团到北蔗村活动。她接受教育参加革命,任交通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的一个冬夜,中共云和诏县委约定在...[详细]

王振显 [公元1890年-1948年]

  • 王振显 (1890~1948),铁王村人。虽为农民,但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每次革命队伍进驻该村,他不顾年老体衰,总是抢先做有地方特色的“臊子面”,慰劳人民子弟兵。1935年10月,国民党在残杀其时任桃渠塬一区组织委员的长子王登才(王社)时,将他绑赴刑场陪斩。他目睹儿子被敌活活戳死...[详细]

王兆培 [公元1890年-1989年]

  • 王兆培(1890~1989年),九湖邹塘村人,父王振宗在清末担任过漳州都司。王兆培少年立志走“医学救国”的道路。1905年,进鼓浪屿救世医院学医。 1907年,秘密加入同盟会,并利用基督教会的名义成立“自立会”,团结进步青年,传播反对帝制等革命思想,不久,因当局暗中监视,遂东渡台湾,进总督府...[详细]

王梓木 [公元1890年-1967年]

  • 王梓木(1890~1967年),名铎,又名王世平,字梓木。祖籍河北省迁安县。1890年出生于木兰县刘家粉房屯。早年父母双亡,由兄抚养度日。8岁入私塾,15岁因家贫失学,20岁复入私塾读书。1918年始,先后在黑龙江省第一中学、沈阳高级师范学校、北京燕京大学就读。1924年入北京英国教堂办的荟文...[详细]

王蘧常 [公元1890年-1989年]

  • 王蘧常(189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3岁时.母顾氏即教他识字,并区分四声。4岁时,父以候补知府实授富川知县,赴广西任所,全家相从。伯父王步青,授以《文字蒙求》等训蒙读物,并教以执毛笔“描红”。继读四书与《毛诗》。7岁时即耽读韩愈、...[详细]

汤文河 [公元1890年-1916年]

  • 汤文河(1890~1916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住泉州西街奉圣宫西侧。 汤文河早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他积极投入泉州的光复活动。 民国初,汤文河卖掉家中20多株龙眼树,交给革命组织作为活动经费,并将住宅的小书房作为革命党人活动的场所。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详细]

苏振寿 [公元1890年-1971年]

  • 苏振寿,又名如南,字永年,东城社兴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宣统二年(1910)南渡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当店员,后与亲友合资经营瓷器,后又移居泰国经商。他参加当地华侨团体的爱国活动,赞助华侨公益事业,曾任曼谷福建会馆主席、曼谷中华总商会执行委员、泰国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常委。抗日战争时期...[详细]

孙楚 [公元1890年-1962年]

  •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详细]